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科学组第四次教研活动,王杰老师在三3班执教《压缩空气》

空谷幽兰

<p class="ql-block">  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本节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角度解释现象。</p> 王杰老师课堂活动 <p class="ql-block">  学生活动:先用注射器抽取10毫升空气,然后用手堵住注射器的管口,将活塞向下压你发现了什么?</p> 小组合作 <p class="ql-block">  小组合作探究空气微粒,通过画图用o表示空气微粒,其中数量大小不变,只是间隙会变化。</p> <p class="ql-block">  小游戏:制作空气压缩枪</p> 教后反思 <p class="ql-block">  王杰: 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选用的学生熟悉的注射器,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玩注射器,让他们在玩的时候能发现一些现象,在活动中渗透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本课的不足之处应该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没有播放视频,先讲解实验要求,这样实验效果会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改进教学环节,使科学课更有趣。</p> <p class="ql-block">  朱明利:本节课教学环节紧扣主题,设计合理;但学生在操作前步骤和方法没有搞清楚,探索一没有达到预设;小组合作操作,要分工明确,同时要留给小组展示交流的时间;出现问题,可以踢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后解答;课堂测试时,留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可指定回答,用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现象及问题,将知识内化。</p><p class="ql-block"> 李娟:王老师的《压缩空气》一课准备的非常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的主动性。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探究压缩空气和水的实验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水不可以被压缩和扩张,最后通过空气微粒和水微粒的排列解释原因。在完成当堂练习时,不要集体回答,要一问一答,指定人。让学生读题,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做?你是怎样想的?</p><p class="ql-block"> 任琪琪:我认为王杰老师的课,小组合作活动有组织,但应该多让学生去得出结论,让学生去表达。</p> 科学零距离 <p class="ql-block">  喷气式飞机是一种使用喷气发动机作为推进力来源的飞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动机前面的空气压缩机吸入外界的空气,并把气体逐级压缩。被压缩的气体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气体燃烧膨胀,向后喷出。燃烧室后面是涡轮,燃烧后的气体通过涡轮再一次被压缩,压力可提高上百倍,最后通过尾部喷口喷出,产生反作用力,使飞机向前飞行。</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微粒

王杰

空气

注射器

压缩

小组

探究

压缩空气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