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门前的颂歌一一一夏言渡河词碑

郑州张世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现存河南获嘉亢村镇西街村广场上的《夏言渡河词碑》,为明内阁首辅夏言在嘉靖已亥年(1539)三月,亲随明世宗朱厚熜南巡游幸,于圣驾渡黄河时所书之词碑。碑园首龟趺,通高4.18米,长方型,碑身高3.45米,宽1.32米,厚0.66米,碑座高0.73米。行书,字大10至15厘米,满行九字,共169字。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该碑于“文革”中曾被人推翻埋于地下,直到1984年3月才被挖出。1986年12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通读该碑碑文,跌宕起伏,气势恢弘。作者借用《词》的形式,寓真实于浪漫之中,艺术地描绘了祖国的山川之美和嘉靖帝南巡渡河时的盛况。词文、自注、落款,恽然一体,错落有致,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尽管在这首词里,夏言用他生花妙笔极尽歌颂之能事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 ,仅仅过了九年 ,他就命丧于他所歌颂的嘉靖皇帝手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夏言(1482——1548年),字公瑾,明江西贵溪人,正德进士,嘉靖初为谏官,十五年任少傅太子太师,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后为辅首执政。十八年(己亥)正月晋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二十年被严嵩排挤罢官,二十四年原职起用,二十七年被严嵩所害。著有《圣驾渡黄河记》《桂洲集》《南宫奏稿》等。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作为明朝嘉靖时期的内阁首辅,历史对夏言的评价并不低,但其下场却十分悲惨:被处斩而死。一代内阁首辅最后竟然以这种方式收场,这在文官集团强大的明代中后期是十分罕见的。那么,又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了夏言的悲剧呢 ?概括的讲 ,不外乎这么三个方面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其一,个人方面是树敌太多。夏言是因为在“大礼仪”中坚定的支持嘉靖皇帝而上位的。他是一个权力场上的明白人,也懂得如何揣摩皇帝的心思。在担任内阁首辅之后,夏言还算是一个兢兢业业、为皇帝排忧解难的好官员。但是登上权力顶峰的夏言,却暴露出了一个严重的毛病,这个毛病是有才之人的通病,那就是恃才傲物。就连在皇帝面前,夏言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傲慢姿态。当时不少大臣都颇有微词,便有了“不见夏言,不知相尊”之语。其实夏言的科举之路不算太成功,他二十八岁中举,不久入国子监读书,一直到三十五岁才拿到进士资格。无论资历和才华夏言都不比同一时期的严嵩强。另外,夏言还十分瞧不起宦官,要知道宦官的势力在当时是很大的,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树敌太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其二,外部原因是触犯了禁忌。这也是夏言的直接死因。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陕西总督曾铣提出武力收复河套的方案,以解决蒙古人后裔鞑靼在河套地区的威胁。嘉靖皇帝对于武力收复该地区没有信心,所以一直犹豫不决。严嵩通过宦官里的内应了解到嘉靖皇帝并不敢下收复河套的最后决心。严嵩得知夏言的岳父和曾铣私下里是很好的朋友。便乘机进言道 :官员的亲人和家属不能参与朝政。就在皇帝摇摆不定的时候,严嵩适时抓住这个机会,乘机诬告夏言与曾铣内外勾结,借收复河套牟取私利,从而陷帝国于危难。这一下触犯了嘉靖的禁忌:内超官员与外朝官员勾结。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曾铣以误国通敌的罪名被抓起来。当时,夏言正在出差往回赶的路上,闻听曾铣被抓的消息。他的第一反应是仰天长叹:噫!吾死矣!夏言肯定是死得冤枉,但他有自己的一党也是事实,这场政治斗争,最终以严嵩的胜利而告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其三,根本原因是被皇帝抛弃。关于嘉靖皇帝,说他是明代最聪明的皇帝,毫不为过。这位以藩王身份如继大统的人,十分精通操控政治,这在神剧《大明王朝1566》中颇有展现。在嘉靖一朝,无论是权臣还是宦官,都被他控制在手中,而且每当有一方势力崛起后,他便马上着手抑制甚至消灭他。我们可以看看,将嘉靖扶上皇位的杨廷和被他气跑了,之后的内阁首辅,包括杨一清、张璁、夏言、严嵩,都是被他利用完之后,马上被打倒,只有最后一任首辅徐阶没出什么事儿(主要是嘉靖当时的身体也不好了,需要干活的人)。夏言的遭遇其实就是他被嘉靖抛弃了。嘉靖需要一个听话人,而不是一个分享权力的人。另外,嘉靖皇帝十分迷信,经常要求内阁写青词,其实夏言也十分擅长此道,但当他达到权力顶峰的时候就开始糊弄皇帝了,而另一位“请辞宰相”严嵩却十分卖力的为皇帝服务。因此,嘉靖逐渐开始获得嘉靖皇帝的欢心。嘉靖这么做,是保持对权力控制的一种高级手法——垂青于某人,扶上台,不久将其打倒,再重新挑选一位,不久再用人取而代之。不断走马换将,以这办法,既防止任何柄政太久、尾大不掉的情形出现,也随时宣示着他的威权。这也是嘉靖20多年不上朝,却一直掌握着帝国权柄的主要原因。嘉靖二十七年十月二日,夏言在西市被斩首,家人被流放。到了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皇帝将其平反昭雪,并在隆庆四年追谥“文愍”。至此,夏言的一生才可以盖棺定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