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溪口不识公

先生小酒人

<p class="ql-block">  今年国庆假日起了个大早,一脚油门,于中午时分来到了奉化溪口。在镇上一家快餐店匆匆填饱肚子,便迫不及待地奔向神往已久的古镇,去拜见那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p><p class="ql-block"> 在来的那条街上,一个转角,一座武关式城楼突兀眼前,飞檐翘瓴,很是壮观。跨进城门,看介绍文字,方知此城楼乃蒋公介石1930年在原武岭庵的旧址上所建,是扼守古镇之门户。城楼正背两面都书“武岭”二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背面则是蒋公亲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穿过城楼入得古镇,有旅游指示牌指向城楼左首,上书“文昌阁”,右首有组建筑,上书“武岭学校”。不以为这些建造与蒋公有关,心思全在蒋公故居上,所以只顾向前。</p><p class="ql-block"> 行进数百米,有幢建筑前人头攒动。待到跟前看时,原是蒋氏宗祠。花了一百二十元买了蒋氏故居的参观联票后方知,刚才路过的文昌阁和武岭学校也和蒋公有关,是蒋氏故居这一群体建造的组成部分,也在参观之列。</p> <p class="ql-block">  从侧门进入蒋氏宗祠,宗祠由新老两所祠堂合成。老祠堂里供奉着整个溪口蒋姓家族先祖,新祠堂是蒋公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所建,门额“忠孝传家”为蒋公亲题。</p><p class="ql-block"> 蒋氏宗祠是溪口蒋姓进行宗族活动的场所。蒋公曾在这里宴请族人、拜祭祖先、翻阅宗谱、观看演出,留下不少的轶闻。</p><p class="ql-block"> 出得宗祠,裹在参观的人流中继续向西,便来到了此次参观的核心景点蒋氏故居——丰镐房。</p><p class="ql-block"> 丰镐房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廊格局。楼轩相依,廊庑四环,墨柱赭壁,富丽堂皇。前庭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有月洞门相通。中间小天井,两边有金银桂花各一株。整个建筑彰显出主人昔日的荣耀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中堂“报本堂”为整个建筑的中心,是蒋家祭祖先、拜天地之处,里面供奉着蒋家四代宗位。两边楹联是蒋公亲书: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中堂两旁为东西厢房,东厢房由宋美龄居住,西厢房为蒋公原配毛福梅的住所。西厢房的西边有幢独立的两层小楼,是蒋母王采玉居住的地方。为孝顺母亲,蒋公将楼梯建得很窄,仅有一人之宽,其目的是便于年迈而小脚的母亲上下楼好两手扶梯。</p> <p class="ql-block">  蒋公故居为什么叫“丰镐房”呢?室内有这样一段介绍文字:蒋公家族中长辈从蒋公承袭“周房”,在宗谱中属“周”字辈为由,还推及西周丰邑、镐京两座都城之名,定房名“丰房”、“镐房”给瑞元(蒋公)、瑞青两兄弟,两房合一称作“丰镐房”。后瑞青早逝,丰镐房便归蒋公所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丰镐房里除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为清代建筑外,其余均为蒋公1932年扩建。</p> <p class="ql-block">  听导游介绍,蒋公建丰镐房需动迁二十六户居民,二十五户爽快搬迁。在和东南角一户周姓人家交谈时,房主依着自己是蒋公的发小,非要蒋公亲自出面来谈。部下向蒋公汇报此事后,蒋公说道:“由他去吧!”</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户周姓人家之所以敢如此,很有可能是他深谙蒋公的性格和为人。蒋公高居天子之位,却不强拆民房,给平民百姓以足够的尊重,这让我们看到他仁义、谦和的一面。房子的东南就这样永远有一个缺角,而后来蒋公的退路也正在东南,这可是上苍冥冥之中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  观实物,看图片,读文字,听讲解,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跨出大门高高的门槛,我没有立即离去。回身凝眸,仿佛看到一位天资聪颖、行动果敢的少年从这里走出,先后在溪口、葛竹、岩头、大桥、宁波、保定等地读书,二十岁时东渡日本求学,并于当年加入同盟会,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大幕由此拉开。同时,那个阴森恐怖的独裁者形象也在我眼前逐渐模糊,而一个有血有肉、重情重义、恪守孝悌之道,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之深的读书人形象则在眼前逐渐清晰。</p> <p class="ql-block">  沿街继续西行数步,来到了蒋氏故居的另一参观点——玉泰盐铺。盐铺分前后两进,由蒋公祖父蒋玉表开设,后由父亲蒋肇聪经营盐、粮、酒、杂。蒋父去世后,由蒋公同父异母长兄蒋介卿经营。据蒋氏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九月十五日,蒋公出生于此屋楼上,祖父取乳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第二年因邻居失火,盐铺受到殃及,蒋公被母亲带到丰镐房生活。后兄弟分家,盐铺分给了蒋介卿。后来盐铺又遭火灾,现在房屋系1946年所建。</p> <p class="ql-block">  出得盐铺不远,便到了古镇尽头。街面上一排石凳将自动车辆挡在了外面,也将现代社会的繁华与喧嚣挡在了外面。</p><p class="ql-block"> 折身沿原路返回时,才有闲暇细看街景。整个古镇只有一条笔直的不算宽的街道。街道濒河而建,河名叫剡溪,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李白笔下“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那个“剡溪”,但古镇之名溪口,是因其居于剡溪之口而来的。街道的北面是一排门朝南的商铺,所有建筑都是明清民国风格。千层饼是这里的特产,每隔几家店铺就有一家千层饼店。前面提到的那家周姓钉子户,其后人就在原有位置上开着千层饼店。我特意选择一蒋姓人家花了四十元钱,买了两包千层饼。</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另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是,整个街上大概有六七家以民国印象为主题的照相馆。每个照相馆里都有一个装扮成蒋公模样的人在招揽游客前来拍照。不换店里特制服装,由游客手机拍,合影一次十元;换他服装,店里照相机拍,即拍即出照片,合影一次四十元。在一家店里,我看到有个游客在与“蒋公”合影时,竟然手搭“蒋公”肩上。我看时很是刺眼,我认为即便是跟演员合影,而此种架势也是对蒋公的大不敬。</p> <p class="ql-block">  在快回到城楼跟前的时候,顺着游览指示牌所指方向,登阶数十级,来到了文昌阁。</p><p class="ql-block"> 文昌阁位于武山南端,占据古镇最高处,四周古木垂荫,临溪碧潭如镜,环境绝胜。原建于清雍正九年,后经蒋介卿修缮,成为蒋公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1927年蒋宋联姻后,蒋公常携宋美龄来此小住。1937年1月,历史罪人张学良(张晚年自我定义)被送至溪口幽禁,最先的落脚点就是这里,几天之后才被押至雪窦山。</p><p class="ql-block"> 顺着设定的游览线路,向东来到靠文昌阁很近的小洋房。小洋房前临剡溪,后依武山,建于1930年。由于当时所用材料石灰和水泥均称为“洋灰”,故名“小洋房”。1937年4月,蒋经国携妻儿从苏联回来,全家生活于此。蒋经国的生平事迹全在这里展出。怪不得在游览丰镐房时,没找到介绍蒋经国的图片文字,当时我很是纳闷。</p><p class="ql-block"> 小洋房里有块石碑,凡游览者都会在此驻足。石碑上“以血洗血”四字,是1939年12月蒋经国生母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遭侵华日机轰炸遇难后,蒋经国挥泪手书,以此表达报仇雪恨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从小洋房背后登上武岭门城楼,在城楼上可纵观古镇三里长街全景。街上临溪一侧建有许多凉亭,凉亭下打牌下棋者众多。生活在这里的人应该很是闲适、惬意。</p><p class="ql-block"> 从城楼北侧下来,便是蒋公捐建的武岭学校。在游览时,我深深感到蒋公对家乡教育的重视,对家乡子弟的热爱。学校的图纸设计由他亲自过问,至1932年他还亲自兼任校长。宋美龄、蒋经国、蒋纬国都担任过学校董事。他每回溪口,必到学校向师生训话,还时常为学校题字,与师生合影。这期间,他还兼任奉化孤儿院名誉董事长。然而,不要说此等小事,即便是他浇灭了军阀混战的狼烟,一统破碎的山河这样的惊世壮举,也不会被人广为传颂的,因为他是失败者,失败者只能背负骂名。</p> <p class="ql-block">  游览到这里,我已经看到了许多蒋公的题字,我以为他的书法根植传统,中规中矩,方正刚健,饱满厚重,亦如他的名“中正”。</p> <p class="ql-block">  走出武岭学校,太阳已经西沉很低。赶紧出城门,驱车奔赴一个重要景点——蒋母陵园。</p><p class="ql-block"> 陵园位于溪口西部的白岩山鱼鳞岙。沿卵石铺成的墓道拾级而上,依次经过石牌坊、下轿亭、孝子亭、仰慈亭、方圆池、墓庐“慈庵”,来到蒋母墓前。</p><p class="ql-block"> 蒋母墓冢坐南朝北,三面石勘围护,黄土封顶。墓面青石拼接,中间嵌“蒋母之墓”横碑,系孙中山先生手书。墓面上方的扇形栏上刻着“壸范足式”四字,意为女中模范,足为榜样。两旁石狮相对,左右别头柱上刻着蒋公自撰对联: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表达了蒋公对母亲的深爱和对自己的悔恨。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只有刻石千古,永志追念。</p> <p class="ql-block">  肃穆于蒋母墓前,我难以想象,在蒋公1949年4月25日离开溪口之时,内心是怎样的酸楚。面对比较明朗的时局,他和故土这一别,和母亲这一别,很可能就是永别。我又想象,时隔不久之后,在海峡的另一岸,一定有一双特殊的泪眼,在无数次地眺望海峡的这一岸,愈到晚年,他的眼愈花,泪愈浊。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啊,永远隔断了溪口那位最出名的孝子归乡上坟的路……</p><p class="ql-block"> 光线很暗了,我该下山了。安息吧,蒋母!</p><p class="ql-block"> 当我走下山来的时候,山下已华灯初上。找一家小餐馆吃了晚饭,连晚奔向下一个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溪口!如果遇到适当的时机,我一定会再来的,不为这次未能观赏的雪窦山秀丽的自然风光,只为重游那穿越百年的蒋氏故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