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决定生死存亡的硬仗——腊子口战役

刘建凌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中决定生死存亡的硬仗——腊子口战役</p><p class="ql-block"> 10月18日上午8:20左右,我们离开川北巴中的光雾山,驱车500余公里到达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腊子口战役纪念舘。</p><p class="ql-block"> 腊子口位于迭部县城的东北部,是四川通往甘肃岷县的必经之路。腊子口是藏语“腊子库”的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隘口”。到实地一看,才知道腊子口并不是山头的隘口,而是岷山山脉的一个峡谷。峡谷口宽不是30米,周围是崇山峻岭,两个悬崖绝壁间夹着一道窄窄的山沟向上延伸,两边绝壁峭立。峡谷里腊子河由北向南穿峡谷而过,河水十分湍急。隘口处的河上架着一座窄窄的木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其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有“天险门口”之称。</p><p class="ql-block">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建在离战役所在地2公里处。纪念馆的大厅正面是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雕塑。左边墙上是毛泽东诗七律《长征》,右边墙上是腊子口战役的三块浮雕。</p><p class="ql-block"> 纪念舘的讲解员向大家介绍说: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于9月12日,到达腊子口。甘肃国民党沿朱李沟口、腊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带分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尤以腊子口为其防守重点,在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筑大量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蒋介石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部队,后侧有从四川跟来的刘文辉的川军。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分析判断形势后,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甘陕通道。</p><p class="ql-block"> 腊子口战役于1935年9月16日下午打响,当时毛泽东在黑多村电话指挥这场战役,红一军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师长陈光现场指挥这场战役。</p><p class="ql-block"> 战斗由红四团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具体指挥。但是,几轮强攻下来,红军无法拿下敌人凭借天险构筑的桥头碉堡。黄开湘召集突击队员开了一个小会商量对策。会上有同志提出攀上悬崖峭壁,从上方攻击敌人的桥头碉堡。黄开湘团长认为此方案可行。但是,面对几乎无法攀登的绝壁,如何上去呢?这时,一位年仅17岁的红军小战士(没有留下姓名,大家只知道他叫云贵川)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报告首长,我是贵州人,从小就在悬崖峭壁上采药,我可以上去。于是,黄团长决定由小战士云贵川先行攀登崖壁,再将突击队战士拉上去,迂回到敌人碉堡上方进行攻击。</p><p class="ql-block"> 小战士云贵川制作了一根带钩子的长竿,凭借这根长竿攀登上了悬崖峭壁,并放下用绑腿连接在一起的“绳索”将其他战士一个个拉了上去。</p><p class="ql-block"> 突击队迂回到敌人桥头碉堡的上方,向下投掷手榴弹。但是,由于碉堡凹在崖壁下方的里面,手榴弹无法炸到敌人。大家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奏效。这时只见小战士云贵川将十几颗手榴弹绑在腰间,从绝壁上下到敌人碉堡的正上方,拉出导火索,纵身一跃,落在敌人碉堡旁边,剧烈的爆炸将敌人的碉堡炸毁,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红军打通了生命之道。</p><p class="ql-block"> 红军将士经过两天的激烈的浴血战斗,击溃甘肃省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早已部署好的守军,于9月17日凌晨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p><p class="ql-block"> 腊子口一战,是长征途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显出了红军战士智勇双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的罪恶计划。解说员深情地说:腊子口战役胜利了,但是很多像云贵川这样的红军战士的脚步却永远的停在了腊子口。</p><p class="ql-block"> 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腊子口战役的胜利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聂荣臻元帅曾对此评价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无论军事上、政治上,红军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先头部队到达甘肃省岷山县以南的哈达铺。红军各部先后在哈达铺一带休整。21日,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p><p class="ql-block"> 22日,毛泽东等在哈达铺期间,通过一张国民党的旧报纸《大公报》了解到陕北红军的大致情况。是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宣布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徐海东的红军。并宣布陕甘支队下属3个纵队。第一纵队林彪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委;第二纵队彭雪枫为司令员,李富春为政委;第三纵队叶剑英为司令员,邓发为政委。</p><p class="ql-block"> 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开会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 离开腊子口战役纪念舘,我们继续前行2公里就到达“主战场”遗址——复建的木桥和碉堡。现在这儿的柏油路十分平整,路幅为双向两车道,已不是当年那种一条峡谷一座木桥的状况。但是,面对木桥和碉堡以及四面的悬崖绝壁,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艰难,以及小战士云贵川精神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离“主战场”不这是战役纪念碑。碑文由杨成武将军题写。</p><p class="ql-block"> 离开纪念碑,我们前往迭部县的扎尕那风景区。途中经过茨日那村时,我们又参观了毛泽东当年的旧居。</p><p class="ql-block"> 在茨日那村,此行的3号车因有人员的身体原因不能继续上高原,只能离队先行踏上返程之路。其余8辆车入住到达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路上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400年的老树</p> <p class="ql-block">战役纪念舘大门</p> <p class="ql-block">正面的雕塑(名单见下面)</p> <p class="ql-block">左边墙上是毛泽东诗《七律 长征》</p> <p class="ql-block">右边墙上是战役浮雕</p> <p class="ql-block">这方公章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17岁的苗族小战士云贵川利用这根带钩子的长竿攀登上悬崖峭壁,并用自己的身体为红军打开了生存之门。</p> <p class="ql-block">敌人的碉堡被炸毁</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复制碉堡。</p><p class="ql-block">崖壁上写着:腊子口天险。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紧跟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当年只能通过这座木桥前行</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碑文由当年的团政委杨成武将军题写</p> <p class="ql-block">茨日那村路边上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保留在藏民家的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藏民将毛主席当年居住的房间布置成这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