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花“语” ——2021

16888

<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 虽然已经去过几次西北,但面对这条著名的丝绸之路,每一次到大西北我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种深深的震撼。丝路又称诗路,唐诗之路。所谓丝路绵延数千里,一驿一站皆有诗。即使眼前看到的是一片片的戈壁亦或是古城墙的破砖碎瓦,都让人觉得这沙是王昌龄的黄沙,城是王之涣的孤城,月是秦时月,关是汉时关,老祖宗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历历都在这片沙漠上了。</p><p class="ql-block"> 2021年七月,一帮志趣相投的大小朋友们再一次相聚在这条丝绸之路。八天 的丝路花雨熏陶,如果你的微笑里有大漠的孤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有莫高窟前对人生的思考,有嘉峪关下倚剑白云天的豪情……那么,对于人生的起起落落,你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懂得从容,学会感激。</p> <p class="ql-block">第一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p><p class="ql-block"> ——凉州至甘州</p><p class="ql-block"> 从兰州起止的西北大环线之旅主要的行程都走在河西走廊上,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黄河西部的狭长地区,东西长约1000公里,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这段沿途城镇是甘肃省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武威张掖一带农牧业发达,素有“金张掖银武威”之说。</p><p class="ql-block"> 武威古称凉州,唐朝的王翰是个出了名的酒徒,恃才不羁,却也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凉州词,使得凉州的美酒和夜光杯闻名天下。但昔日让人不惜用五花马千金裘换取一醉的葡萄美酒如今似乎已被长城干红和法国葡萄酒抢尽风头,倒是马踏飞燕还值得一看。这个东汉时期的文物,本来静静的躺在1969年武威雷台出土的文物堆里没人答理,直到1971年大文豪郭沫若高瞻远瞩地发现了这台铜马俑,命名为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铜马昂首长嘶,三足腾空,右后足踏在一只燕子背上,造型平衡协调,体现了力学与美学的高度结合。后来国家旅游局把这匹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取其“天马行空,一日千里”之意。</p> <p class="ql-block">  凉州再向西行,便是甘州,即今天的张掖。古诗词里描写的张掖是:西海穷桑地,弱水黑河流。 </p> <p class="ql-block">  弱水为何弱,据说是因为它的水没有浮力,不仅不能行船,甚至连鸿毛草叶也是入水即沉,其实主要是因为季节河水太浅造成的误解,但等夏天祁连山下冰雪融化,弱水顿时浩浩汤汤,弱水三千,就是言其水势之大,所以后来弱水引申为爱河情海。</p> <p class="ql-block">  不过今天的张掖声名鹊起,游人大增的原因更多应当归功于张艺谋。他拍的电影巜三枪拍案惊奇》让世人确确实实为张掖的七彩丹霞地貌惊奇了一番。古诗云:不望祁连山上雪,错把张掖当江南。 来到张掖 ,人们会发现粗犷的大西北也有如此柔美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张掖丹霞最震撼人的便是其色彩,一层黄色、一层红色再配上一层淡淡的土灰色,层次分明、线条曲折。红的如火,黄得似金,灰的如钢,颜色相配得异常好看,还有游客称之为五花肉,还是色香味俱全的那种,让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尤其在日落时分,七彩丹霞在夕阳映衬下显得更加的五彩斑斓,给人深深的视觉震撼。真可谓:鬼斧神工一画卷,斑斓五色七光衍。</p> <p class="ql-block">  张掖七彩丹霞发育于几百万年前的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据说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为漂亮,如同燃烧了万年的火焰,气势磅礴,艳丽而壮观。稍感遗憾的是我们进入景区的后半程太阳居然跟我们玩躲猫猫,但即使如此,基本阴天状态下的五花肉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p> <p class="ql-block">  很佩服元元美女,这次西北之旅把她三岁的儿子也带了出来,或许有人认为孩子太小带出来啥也记不住,但我觉得正像三毛所说的:“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谈吐中,在气质里,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旅游也一样,李白说: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热爱旅游的人多半也是胸怀宽广之人,所看到的山山水水也必将刻印在我们的灵魂深处。</p> <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间居然有老外在中国旅行,倒也稀罕,小家伙胆子也大,用英文搭讪了几句,不想老外帅哥也挺开朗,很快就跟我们混熟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 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  兵强马壮的盛唐时代从来未曾想过要用长城来抵御敌人,正像崔湜诗里所说的一样: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他们对守边卫国有着满满的自信,所以在唐诗中长城只是一个淡淡的背影,他们更关注的是边塞战士的乡愁,这就有了王昌龄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p><p class="ql-block"> 唐长城的西端就在王昌龄笔下的“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临洮大致在现在的甘肃岷县一带。到了明代,长城西端大大的西延,著名的冯胜将军下令在长城的西端修建嘉峪关,进入嘉峪关景区,首先看到的塑像即冯胜将军,嘉峪关整整历经168年方才完工,可惜这座“天下雄关”防不住塞外民族的兵强马壮,倒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雄伟壮观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与历代长城相比,嘉峪关历经600多年风雨的城墙仍然土木夯实,关城由内城,瓮城,外城,楼阁和附属建筑建成,易守难攻,城里将军府位于城中心位置,城门上建有17米高的三层木结构关楼,城四偶建有城堡式的角楼与角台,构成一个壁垒森严的军事防御工程。</p> <p class="ql-block">  登上嘉峪关城楼,远眺长城犹如巨龙直逼祁连山下,顿时让人置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真实意境中。</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都喜欢去北京看长城,不过我更建议,如果要看长城更应该来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长城与公路线大致平行,有些地方近得打开车门好像就能碰到城垛上的黄土,它像一只倒下的雄狮,王气虽存但鬓毛已衰,大漠沙如雪,关山月如钩,西北长城就在如雪戈壁和如钩新月的注视下慢慢的老去,大漠的风沙实在太凌厉,很多地方烽火台已经老成一杯黄土堆,城垣已经老成一线田垄,真不知道这绵延了2000多年的黄土墙,还能让我们看多久。</p> <p class="ql-block">  出了嘉峪关就是真正的关外了,很喜欢冯晓泉的一首歌曲:秋水长天。</p><p class="ql-block"> 大漠孤烟剪不断剪断了缠绵/热血豪情金不换换一段情缘/霜满地星满天再把心情读一遍/踏破山高和路远好一片秋水长天。</p> <p class="ql-block">  忽然发现把辛弃疾和龚自珍的诗串在一起也很应景:倚天万里须长剑,美人如玉剑如虹。</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p><p class="ql-block"> ——道不尽的敦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再驱车往西几百公里就到了敦煌。<span style="font-size:18px;">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取其盛大辉煌之意。唐</span>王朝鼎盛时期着力经营西域,此时正是敦煌名副其实的时期,号称西域丝路之总凑。彼时的大西北,是中国最繁华的地带,商业都市从敦煌到长安,一连串排列下来,像一条灿烂夺目的珠宝带。稻麦稼禾,青葱千里,以至谚语说:古凉州,甲天下。在唐人眼里,即使西域也是驰骋建功立业的壮阔天地,所以唐人的边塞诗并不悲凉,洋溢着跃跃欲试的豪壮。</p> <p class="ql-block">  但随着后来的明清政府一步步衰弱,当年的强盛的大中华沦落为欺凌屠宰的对象,以至于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时中国已经无心也无力阻止敦煌文物的流失,空让后人捶胸顿足,涕泗长流。</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目前共保存了从北魏到元朝492个洞窟。20年前我首次到敦煌一票看了10个洞窟,但如今A票也能看8个洞窟,跟旅行社买的B票,更是只能看4个洞窟,而且每个洞窟里所待的时间几乎都不超过三分钟,实在是有些坑人 ,以至于大多数多参观过莫高窟的人也只能看到几尊大佛而已。</p> <p class="ql-block">  个人认为到莫高窟如果没看到飞天的壁画,那几乎是白来一趟。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很多窟窟都画有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由于朝代的更替,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变化,姿态意境、风格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到唐代敦煌飞天的鼎盛时期,敦煌飞天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敦煌艺术的顶峰。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堪称佛教艺术中璀璨夺目的一枝奇葩。</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内无法拍照,以下几幅飞天图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我参观莫高窟的时候,有幸看到320窟的飞天壁画,此壁图飞天极美,为唐代敦煌壁画中的经典。国庆70周年游行彩车甘肃省的彩车就是以莫高窟320窟的飞天标志来设计的。</p><p class="ql-block"> 李白诗曰“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漂浮升天行”。正是这些美丽的飞天图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虽说这次重返莫高窟却未能没有看到美丽的飞天而感到遗憾,但好在元元倩倩甜甜暖暖等几位大小美女团友联手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她们在敦煌上演了真实版的飞天图,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p> <p class="ql-block">  敦煌的另一个好去处当然就是鸣沙山,传说唐朝薛仁贵的夫人樊梨花征西,有一队人马途中宿营于鸣沙山,一天夜里狂风骤起,黄沙蔽天,兵营将士全被掩埋,后来樊梨花凯旋经过鸣沙山,山内旧部鬼魂闻到,敲锣打鼓,鼓角齐鸣相贺,高兴起来玩个没完,鸣沙山千年来就这么一直鼓角轰鸣。</p> <p class="ql-block"> 进入鸣沙山 ,远远望去,眼前是此起彼伏一望无际的骆驼大军,顿时觉得有点懵逼,这是穿越了吗,莫非真是匈奴大举入侵?</p> <p class="ql-block">  还好大侠们早已严阵以待。</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大概是西北地区最厚道的一个景区了,一张门票可以入园三次。而且鸣沙山的曲线很好,蜿蜒直上,气势恢宏,望之圆润,山脊线却如同刀削剑切般干净果断,落日余晖之下的鸣沙山曲线更是一览无遗,是拍照的最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这两句诗原本是写元宵节的,如今可以换成“鸣沙山下闹儿童”,我不知道小家伙们的西北之旅到底有多大的收获,但看着他们如此开心的这一刻,不就足够了吗!</p> <p class="ql-block">  在鸣沙山上玩沙、滑沙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是挚爱,从半山腰一路下滑,听那细沙与身体下落摩擦发出悦耳的呜呜声,甚是刺激。</p> <p class="ql-block">  但对小语和乐宝两个小家伙而言,在鸣沙山滑沙还远远不过瘾,两个家伙居然去挑战更刺激的沙漠摩托越野,直到满意而归。</p> <p class="ql-block">  敦煌鸣沙山下有一颗晶莹的眼泪——月牙泉,泉水四周都被沙山环绕,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10米, 千百年来沙泉共存,虽经千古岁月而不干涸,堪称奇观。泉旁水草丛生,芦苇恍惚如剪映,水波粼粼,正所谓:波心荡,冷月无声。</p> <p class="ql-block">  敦煌鸣沙山景区晚上并不清场,喜欢拍星星的可以坐在这里一直拍到深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p> <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我再次到敦煌时候,专门包车去了离敦煌只有几十公里的阳关和玉门关。 如今的阳关只剩一个宽高各几米的古代烽火台,但唐代内地去西域的人跟今天西部大开发一样热闹,亲朋好友送别时总是把阳关作为分别的话题,因为阳关当时是内地与西域的分界线,就连古阳关长亭上的对联都带着浓郁的送别色彩: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而历史上的玉门关则总带着一缕悲壮的色彩,跨出玉门关就是出塞,风沙茫茫天寒地冻,性命难测,能剩口气回来就谢天谢地了,也难怪王之涣抱怨春风不度玉门关。不过相对于王之焕的悲观,我更喜欢戴叔伦激情满怀的那两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p> <p class="ql-block">第四章 雪岭冰峰不忍寒,一湖静水映天蓝。</p><p class="ql-block"> ——翡翠湖与天空之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敦煌南行,过了阿克塞的石油小镇就抵达青海境内,但前往德令哈途中还要经过寂静荒凉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虽然号称聚宝盆,却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苦寒之地。不过极苦之出,必有极致之景。笔直的高速公路穿越一大片的沙漠戈壁,让人恍惚间觉得在看美国西部片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南八仙魔鬼城游览是由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又称雅丹地貌。在这里,如同走进了一个神奇的魔幻世界:一个个姿态各异的风蚀残丘扑面而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留下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虽然没有当年在撒哈拉沙漠那样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但还是能给人神秘莫测、奇幻万千之感。</p> <p class="ql-block">  小家伙一定是捡到宝了,笑得如此灿烂。</p> <p class="ql-block">  翡翠湖位于青海海西州大柴旦盐湖矿区内,因湖水在阳光下清澈湛蓝,色如翡翠,故得名“翡翠湖”,湖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像一块块遗落在人间的翡翠,呈现出</span>极致纯净的蓝绿色。翡翠湖的颜色和湖中算所含矿物质的浓度以及天气情况有关,有时会色如翡翠,有时则如水银镜面,倒映着雪山白云与蓝天,宛如天空之镜。真可谓<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雪岭冰峰不忍寒,一湖静水映天蓝。</span></p> <p class="ql-block">  翡翠湖是近年青海一个网红景点,据说当年是玩无人机的人先挖掘出的,用无人机的俯瞰的视角确实显得更震撼,深绿,翠绿 ,黄绿,淡绿等各种翠(那一刻顿时让我想起了一个大美女:就是翠玲咯😊),真恨不得一头扎进水中,没准真能捞出几块大大的冰种翡翠来。</p> <p class="ql-block">  据说在翡翠湖看日落会非常的震撼,绝对的惊艳,无奈跟团出游实在无法奢望,只好从网上找张图片满足一下。</p> <p class="ql-block">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的四大盐湖之一,位于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茶卡盐湖有两个景区,即天空之镜景区和茶卡盐湖天空一号景区,归属不同的公司,所以常常有功课没做足的自驾者被收两次门票而怨气冲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茶卡盐湖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还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 茶卡盐湖面积空旷、地势平坦,湖面极具有强烈的反射能力,如同一面为天空梳洗打扮而准备的镜子,更神奇的是茶卡盐湖拥有独特的智能控水系统,让茶卡盐湖四季皆是水天一色,摆脱了“枯水期”的尴尬,保证任何时候都有水可拍。</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我们的美女小导游,一路辛苦付出,必须也让她出镜亮亮相。</p> <p class="ql-block">  “天空之镜”最佳拍摄时间为早晨9点之前和下午5点之后。 日出日落前后的茶卡为盐湖风光最美的时段,彩云、朝阳或夕阳照映盐湖,形成水天一色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第五章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p><p class="ql-block"> ——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王昌龄的“黄昏独坐海风秋”,还是李益的“天山雪后海风寒”,“海风” 在唐诗里可都是艰苦环境的代名词。黄昏独坐海风秋里说到的海就是青海湖,只不过诗里满是离别情思乡苦,而现在所有到青海湖的游客却是一个个脸上洋溢着乐不思蜀的惬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海拔3100多米,跟两个泰山一样高,昼夜温差很大,一年中大多数时候都非常寒冷,是古人望而生畏的苦寒之地,加上战乱不断,连没去过青海的杜甫都来上两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时至今日,昔日的苦寒边陲早已成为国人心目中绝美的旅游胜地,青海湖也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中国最美湖泊当中名列榜首。</p> <p class="ql-block">  青海是我国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目前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油菜花海,7月份油菜花开的时候一片金黄,正是青海旅游的黄金季节,青海湖的四周同样是金染千里,宁静无波的湖面,清澈澄静,阳光和熙,蓝天白云与一望无际的金色花海交相辉映,让人如痴如醉,叹为仙境。</p> <p class="ql-block">  庄生晓梦迷蝴蝶,闭姐花海展双翅。大美!</p> <p class="ql-block"> 李益诗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古代没有卫星俯拍系统,以为天山和祁连山是一条连贯的山脉,统称天山,事实上包括李益此诗中的很多边塞诗里提到的天山都是祁连山。如今在冰川融水灌溉的河西走廊,特别是山南青海一侧,油菜花开满山岗,起伏的山腰和田地里种满了油菜花和小麦等作物,村屋隐隐绿意盈盈,在金色的油菜花远处,是夕阳下壮观的祁连山脉。</p> <p class="ql-block">第六章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p><p class="ql-block"> —— 陕北雨岔大峡谷</p><p class="ql-block"> 在西北走完了这段游人火爆的青甘大环线,我们还顺便去了一趟仰慕已久的陕北雨岔大峡谷。</p><p class="ql-block"> 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在古代,千沟万壑的地形阻碍了陕北与外界的联系,使得这里相对封闭,直至唐代杜甫回鄜州时,创作了《北征》一诗,诗中写到了省亲途中的所见“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触目所及,“山岩”和“山谷”交相出没,形象地向世人展示了陕北山丘众多、沟壑纵横的地貌。</p> <p class="ql-block">  千万年前,这里应该发生过强烈地震,山体出现裂缝,经过雨水的长期冲刷,地表渐渐形成了奇特的峡谷地貌 ,呈现出美妙的波纹曲线。直到2017年,位于延安市甘泉县的雨岔大峡谷被摄影爱好者发现并开发成为景区,而且是一个完全不输于美国羚羊峡谷的世界级丹霞地貌大峡谷,被国人誉为“世界活丹霞,中国梦之谷”。</p><p class="ql-block"> (吐槽一下,98块钱的门票还算马马虎虎,70块钱的景交费着实有点贵,而且没有儿童价。)</p> <p class="ql-block">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陶醉于仙境中的倩美女。</p><p class="ql-block"> 天气预报中大峡谷这天的行程是雨天,结果火神倩倩一到,硬是把雨天变成了艳阳天。</p> <p class="ql-block">“世界活丹霞,中国梦之谷—甘泉大峡谷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这是一个完全靠太阳才能揭开其神秘面纱的景点。11点多,太阳光终于射入谷里,有了光,谷里瞬间充满了灵气。阳光透过狭窄的裂隙,在峡谷的凹凸岩壁上不断折射而呈现出迷人的色彩,从明亮的橙色到绚丽的红色,既奇幻斑斓又华贵而优雅。眼前的圣境,使我不得不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折服,所震撼。据说完全可以跟美国的羚羊谷媲美哦!”</p> <p class="ql-block">第七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p><p class="ql-block"> —— 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  既然到了陕北,大名鼎鼎的壶口瀑布,必须要去看看的,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的峡谷中,是黄河上唯一的瀑布。</p><p class="ql-block">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当年大禹治水,先导黄河,黄河水道一开,黄河也就顺畅而下,并在壶口收束,利于往渡,壶口也因此流芳百世。</p> <p class="ql-block">  汛期的壶口,几公里之外就能听到震人心魄的轰响。极速涌聚而来的河水黄沫翻飞,气势如虹,急堕而下,伴以如万千战车前行似的轰鸣,四百多米宽的河面,突然漏斗一样被束成不足五十米的水柱,形成特大的马蹄状瀑布,径直地砸向三十多米深的石槽中,果然是“天下黄河一壶收”。</p> <p class="ql-block">  在壶口瀑布这一天是我们西北之旅唯一天公不作美的一天,但或许是被壶口瀑布气势恢宏的壮美景观所感染,小伙伴们一个个显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p> <p class="ql-block"> 来到陕北,感受并学习延安精神那也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李白《行路难》第一首的结尾是那样的豪情万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第二首的结尾却又是无比的低调:“行路难,归去来”。这两年受疫情的肆虐,全世界都很艰难。幸运的是作为中国人,我们已经走过那段最艰难的时光,今天的我们又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在祖国的每一处大好河山。 感恩伟大的祖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期待下一个更美好的诗和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