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古村游

青松

<p class="ql-block">  2021.10.17.应朋友相邀一起去灵石古村落游玩,此次出行目的地主要是仁义村、董家岭村和厦门古堡</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18px;">仁义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仁义村的古庙崇奉的对象众多,至少包括观音、龙王、罗汉、财神、吕祖、关帝、文昌、三官、马王、介神、玉皇、山神、老君、河神等,如今地址均可寻得,大部分保存得较好,而尤以关帝庙和三官楼风貌最佳。</p><p class="ql-block"> 关帝庙在仁义村西,其规模之大出人意料,为四合大院。</p><p class="ql-block"> 三官楼则集中体现着仁义作为古道驿站的悠远历史。一座可锁大门的门洞方方正正,挺立在古道主街的中央,北侧门额上,有“仁义镇”三个楷书石刻字,每字虽仅有三十公分见宽,且呈瘦长体,但举目凝视,仍有一股古风古韵冲你涌来,让你不由得联想翩翩。门洞之下,全是大块的青石铺就,由于千年古道行人车马经年累月的践踏摩擦,这些青石已全部变得光光亮亮的,像是有人专门长期打磨的结果,特别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青石马道的两侧,坚硬的青石竟被深深地刻下两道车辙,它是那过往马车的木轮子、铁轮子无数遍碾压的结果。有着强烈文物保护意识的当代仁义村官在这青石马道的保护上是有功劳的,前些年几次施工,村里都是宁可多花钱绕行也没有把这马道挖取破坏的。</p> <p class="ql-block">河流石垒就的古老小巷</p> <p class="ql-block">二层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俯视</p> <p class="ql-block">屋顶精美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楼梯转角处,两个油灯树。</p> <p class="ql-block">一望深情</p> <p class="ql-block">屋顶精美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董家岭村</b></p><p class="ql-block"> 董家岭村位于灵石县城西南20公里,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北纬36°42′,属丘陵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董家岭村座落在一个倒元宝型的山坳,民居院落跟着自然地形的变化,自然而然形成了左、中、右三大格局。左边山 坡上下共9层院落,右边山坡上下5层院落。按村民所言,左边9排右边5排为暗合“九五之尊”的意思。民居以村中大槐树和村对面峻岭上文笔塔为轴线向心式分布,以巷道为纽带,立体交叠,明暗互通,巷道收放有序,曲折变化,穿插于立体交错的衬窑之间。</p> <p class="ql-block"> 董家岭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有400余年历史。经数代多次增修扩建才成现在规模。现有古建院落100座,窑洞、房屋700余间(孔)。院落格局功能清晰,主要为独立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由大门 、院落、厢房、正房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董家岭村于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2019年1月,董家岭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2号院</p> <p class="ql-block">坐地生金</p> <p class="ql-block">蹬马石</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导游狗”一路与我们相伴。</p> <p class="ql-block">门楼上精美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残落在地的屋顶脊岭</p> <p class="ql-block">打谷场上</p> <p class="ql-block">游览之余还能体验一下农家生活。</p> <p class="ql-block"> <b>厦门古堡</b></p><p class="ql-block"><b> 夏门梁氏古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晋中市西南端、灵石县境、夏门镇域,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终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历时三百余年。累积建成以城堡式建筑群为核心区的民居建筑。夏门古堡建在秦王岭的龙头岗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夏门古堡自汾河北岸,依山就势,顺坡而上,密密匝匝的布满整个龙头岗。古堡依山傍水,负阴抱阳,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前对峭壁以为屏,后倚峻岭以为靠,下临汾水以为险,底坐磐石以为基;确乎是一处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可居可赏可御可逸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不论从民居科学角度衡量,还是从阳宅风水讲究测看,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理想宅第。</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 夏门古堡位于夏门村西的秦王岭,曾是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晋阳起兵进军关中、途经雀鼠谷时驻军的地方,与秦王岭相对的汾河对岸有隋将宋老生扎过寨的老生寨。雀鼠谷曾发生一场对唐王朝生死攸关的决定性战役——雀鼠谷大战,因此历来为史家所重视,也是研究李世民生平的重要史迹。至今,夏门村后的山坡上仍依稀可见当年李世民征战、留宿过的古战场遗迹,当地老百姓称为龙头岗。后来,人们又在此修建了文昌宫以保佑一方百姓兴旺、平安。</p> <p class="ql-block"> 夏门的兴盛与梁氏家族的发迹有着密切的关系。梁氏家族仕宦传家,家族中先后有185人为官,生前死后授赠荣誉者达102人次,其中五品以上66人次,三品以上18人次,成为灵石县乃至山西晋中显赫的名门望族。在梁氏家族中有一位名动京晋、清史留名的铁面御史梁中靖。梁中靖自幼勤奋读书,嘉庆三年戊午科举人,嘉庆六年辛酉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官。后以候补知县居家8年,期间以执教为业,为夏门村修渠、修路、赈灾济民,受到村民百姓的称颂。道光二年梁中靖因官事清正,又被任命为督理京城五城街道的京畿道监察御史。道光四年,山西榆次县发生了一起官官相护、行贿受贿、逼死人命的“赵二姑案”。榆次县东阳村13岁民女赵二姑被同村恶棍阎思虎强暴,后赵家父女状告于县衙,县令受贿,反诬和奸,逼供之下,二姑悲愤难忍自刎公堂;其父又被县令反诬杀人灭口,受刑毙命;其母上诉府衙,府台袒护县令,仍逼其母自认诬告,其母终以头撞公堂,以死抗争;其叔父无奈之下上京控告,朝廷命山西巡抚亲提,谁知巡抚、按察使以及府县各级官官相互、相互包庇,仍以和奸拟结。铁面无私的梁中靖通过明察暗访,了解了实情,他冲破阻力,上疏弹劾,最终经刑部提解京审,方真相大白,沉冤申雪。这一惊天动地的大案,轰动朝野,史乘有载,成为清代有名的大案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观音庙内戏台</p><p class="ql-block"> 夏门古堡的历史街巷主要有九条。东西走向的街有三条,分别为东街、中街、西街;道有一条,后堡道;巷有两条,分别为堡九巷、梁家巷;南北走向的巷有两条,分别为大夫巷、御史巷;先南北后东西走向的一条,为天九巷。古堡所有九条主要的街、道、巷都完整的保存下来,且景观连续,街、道、巷两侧的建筑均属历史传统建筑,基本保存了原有建筑的外貌与风格,同街、道、巷协调一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夏门古堡除了营造特色和建筑技艺的出巧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内涵深邃。古堡中蕴涵有高雅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通俗的风水文化、禁忌文化,具体的装饰文化、匾额文化,吉祥的龙文化、凤文化、狮文化等。</p><p class="ql-block"> 夏门古堡的自然环境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优美的形态。夏门古堡是灵石古八景之一——“夏门春晓”的所在地,是灵石唯一在汾河以西的古八景,也是八景中唯一有人题匾的古景观。</p><p class="ql-block"> 夏门古堡除了营造特色和建筑技艺的出巧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内涵深邃。古堡中蕴涵有高雅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通俗的风水文化、禁忌文化,具体的装饰文化、匾额文化,吉祥的龙文化、凤文化、狮文化等。</p><p class="ql-block"> 夏门古堡的自然环境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优美的形态。夏门古堡是灵石古八景之一——“夏门春晓”的所在地,是灵石唯一在汾河以西的古八景,也是八景中唯一有人题匾的古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灵石县城西南九公里处的个夏门村倚山傍水,汾河从东向西绕村而去。清嘉庆道光年间,夏门出过一为官清正,敢于为民伸冤的清官名叫梁中靖。养育梁中靖的梁家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与两渡何家、静升王家、蒜峪陈家齐名。百尺楼为梁家七世梁枢所建的民楼。该楼以峭壁为屏,以峻岭为靠,以汾河为险,以磐石为基,修建于清乾隆年间,楼为四层,一、二层为三孔窑,三层为四孔窑,四层为云厅。楼长15米,宽4米,高40米,故称“百尺楼”。楼下部为砖石结构,上部为砖木结构,建筑奇特而雄伟。</p> <p class="ql-block"><b> 百尺楼</b></p><p class="ql-block">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夏门出过一个为官清正敢于为民伸冤的清官名叫梁中靖。养育梁中靖的梁家,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百尺楼是梁家的建筑物之一。该楼削山为靠,面临汾河,创建于清初。楼为四层,一、二层为三孔窑,三层为四孔窑,四层为穿廊。楼长15米,宽4米,高40米,故称“百尺楼”。楼下部为砖石结构,上部为砖木结构,建筑奇特而雄伟。</p><p class="ql-block"> 每逢春日,登临百尺楼顶,远眺东山,艳阳高照,万道光芒;俯视汾河,波涛滚滚,汹涌奔流;汾河两岸,田野阡陌,杨柳婆娑,一派奏景象。这就是灵石八景中的“夏门春晓”。现在,“夏门春晓”石刻仍完好地镶嵌在楼北石壁之中。</p> <p class="ql-block">  夏门古堡内的古建筑群绝大部分保存完好,迄今为止经历了400余年的风霜雨雪,虽然有部分人为的拆毁、自然的侵蚀,但始终没有改变原有的格局,仍然完整的保存了原有的街巷、院落、堡墙、堡门等。现存古建筑共有大小院落60余幢,主要的院落群有大夫第、御史府、知府院、深秀宅、后堡门外院落、道台院、百尺楼等。梁氏宗祠——惇叙祠堂遗址一处,西祠堂及其它家庙遗址8处,“祭祖堂”一处;关驿、逆旅各一处;老字号店铺5处,私塾3处,“竹林书院”(在县城,已改建)一座;关帝庙、土地祠各一座,真武庙、三官庙、河神庙、文昌庙、魁星楼、鬼门关、雁归亭、对碑滩、鲁班缠、文峰塔等遗址各一处;牌坊遗址5处等。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集中反映了明、清两代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层楼迭阁、错落有致、工艺精湛、功能齐全的建筑风格与工艺水平。夏门古堡建筑群雄伟中见质朴,质朴中求精工,对称中求变化,变化中求实用;蕴巧布奇建之趣,含隐匿安详之韵,可居,可赏,可御,可逸;既具北方民居高大雄浑之气势,又有南国园林玲珑秀雅之风韵,堪称北方汉民族堡式民居建筑群中一枝绚丽的奇葩,一颗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百尺楼上俯视滚滚汾河水。</p> <p class="ql-block">百尺楼楼梯</p> <p class="ql-block"><b> 御史院</b></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行程结束了,在此,感谢轩石和老杨为我们的出行提供方便,更感谢幸福花的精心组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