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河水润下伏头太行山育伏头人

独坐莲心

<p class="ql-block">摄影:独坐莲心</p><p class="ql-block">场景:焦作博爱许良镇下伏头村</p><p class="ql-block">制作:独坐莲心</p><p class="ql-block">美篇:独坐莲心</p><p class="ql-block"> 下伏头村,这个曾被誉为豫西北焦作市博爱县山村水乡的旅游胜地,是丹河出山前因九峰山阻隔形成的S湾中间段,也是古老长河入豫后唯一向北流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  这里河道宽阔水流平缓,自然生态环境幽美,曾被国内和省市多家媒体定为影视拍摄基地,《大秦帝国》《卧薪尝胆》《豆腐李招亲》《乡村爱情》等多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派奥地利等国专家来此调研,将下伏头列为全球100个最具生态保护发展潜力的古村落之一,专家居住几个月的遗址至今犹存。但非常可惜,美丽的山水古村在二十一世纪初被冷落失宠“暂停”,丹河上游的大型水库拦蓄水与沿途村庄截流,造成下游河道彻底干涸。下瓮是下伏头村南河道向北流的拐角,原是滔滔山洪裹挟石头撞击成的幽蓝深潭,现基本被鹅卵石淤平;昔日飞转的汉代水磨早已房倒屋塌,西岸的水磨动力渠也被民房和道路所占;河滩里的鱼虾,还有清凉夏夜川流不息来此逮螃蟹的游客,都成为许多年轻人不愿相信的“骗人”故事!下伏头人忘不了上世纪桃花源般的水乡梦:湖光山色如画,轻舟摇弋如歌,水流清澈甘甜,鱼虾成群游戏……然而这幽美景致竟然一夜消,失风光不再。下伏头历任村两委领导班子尽管无数次求援呐喊且无结果,却仍然始终不渝初心不改,常常聚集在一起,追忆淡入历史的故乡梦!</p> <p class="ql-block">  下伏头村,历经1000余年。背靠太行而生,前临丹河而远。背有靠,前有照 ,左青龙,右白虎。背靠太行山,脚踏丹河川,位于牛角川。青山绿水,田地肥沃, 屋舍俨然,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自古洎今,乃风水宝地。下伏头村,村民三百余人,世世代代,上山开矿藏,下河可捉鱼鳖。</p> <p class="ql-block">  下伏头村与许湾村、小东庄村、吴窑村、三栗庄村、于庄村、赵后村、唐庄村、郭顶村、范庄村、机房村、陈范村、泗沟村、南道村、下水磨村相邻。</p><p class="ql-block">下伏头村附近有于庄三渡湾景区、南道村玉皇庙、焦作青天河风景名胜区、太行博竹苑、月山寺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有清化姜、马记烧鸡、怀姜、清化姜、怀牛膝等特产。</p> <p class="ql-block">尽管丹河上游有水库,但水流并没有彻底断绝,不远的沁阳九渡、大华寺设堰截流后,还有纤弱的细流在许湾村形成水泊,为何就流不到一里远的下伏头?究其原因,是由于前些年有人在河道中无序采石,破坏了河底的阻水层,可怜的些许清水渗漏到鹅卵石下无影无踪。如果不能有效补救并解决河道渗漏与闸堰问题,即使雨季山洪暴发,雨停之后仍然是一地鸡毛。</p> <p class="ql-block"> 丹河水润下伏头,太行山育伏头人。</p><p class="ql-block"> 下伏头村不仅有过山村水乡的辉煌,更有许多村民耳熟能详的掌故传说。春秋时期,一位诸侯国大夫安葬于此,因此给这里取名叫下大夫坟,简称下坟头,后村民嫌名字不好听才改为下伏头;战国时期这个丹水湾是古鄈国的中心腹地,与西临的古邘国同为通往赵国的军事要塞,秦将白起在野王强征15万童子军,并由此沿丹道上山,取得了长平之战的重大胜利,丹河也因白起坑杀40万赵军染红河水而得名;北魏永平二年,励威将军覆津太守苏建等率精兵四千人,由南向北凿宽丹道,在青天河村北留下了名垂千古的摩崖石刻,修路起点就源于此;隋大业年间,朝廷批准在后陈庄口创建规模浩繁的同义寺,隋唐之际虔诚的古丰润乡民为祭奠亡灵,捐资在距此不远的石崖上镌刻上百区菩萨造像,现仍存58尊,传说河道之下还掩埋不少有待发掘;金大定二年创建月山寺的空相法师,当年曾寄居同义寺,一次次进京申办寺庙牒文;唐武德二年,朝廷在此设立太行县,改鄈城(现清化镇)为太行城,也是因在此驻军扼守丹道而缘起;自汉代以来,丹河两岸人民就利用河道落差建造了三百多盘大型水磨,为民间创造了享用不完的财富,一直到本世纪初还在沿用;明清两朝,政府在距此不远的前陈庄与九府庄之间修建九道拦河坝,一方面引水济卫,一方面灌溉良田,丄秦河成为海河的主要源头之一;下伏头村周围有穆桂英练兵的虎头山,朱载堉活动的九峰山,埋葬明朝历代藩王的凤凰山,奇异险峻的薄山,怀商穿梭与山水之间的丹道,通往郭顶的连翘谷,通往张毛光的石梯河,还有千年古槐、红石漏与古栈道,诸多文化遗存无法一一枚举。醉心于研究丹河丹道文化的地方史专家赵新军说:下伏头自然地理风貌非常独特,这一带拥有九道堰、摩崖石刻和水磨等重要历史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这建筑在如今依然不落伍……</p> <p class="ql-block">丹河水韵。</p> <p class="ql-block">石佛滩,千百年的摩崖石刻,更是见证了历史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红色石摊,清澈溪水,鲜明对比,终于知道丹河名字来源。</p> 一问村里人,才知道原来在北面山上,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硫铁矿,后来停产了。留下许多矿渣,一到洪水暴发后,就流下红色的水,把河滩的石头都染红了。 <p class="ql-block">灾后复产,奋斗不息!</p> <p class="ql-block">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p> <p class="ql-block">儿童庆丰收,粒粒皆辛苦。</p> <p class="ql-block">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书记,精神矍铄。听说他曾经和温家宝总理一个寝室,因为家里贫穷,只好辍学回家。并在村里开创了一个信用社,自任唯一的一个信用员,每天丰挎包,在山里为山民父解决存贷款问题。后来又出任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几十年。</p>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p class="ql-block">下伏头影剧院这几个大字,就是老爷子亲手写的。</p> 村里屋舍俨然,村民质朴、勤劳、善良。 <p class="ql-block">1000余年的老槐树 见证了下伏头的历史。至今依然枝繁叶茂,像下伏头人一样,自强不息。</p> <p class="ql-block">如今村里人依然过着,男耕女织,鸡犬相闻,秋收冬藏,怡然自乐,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八九十岁的老人村里随处可见,精神矍铄,身体康健,怡然自乐。</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第一下伏头信用社主任亲手刻字。</p> <p class="ql-block">如今子承父业,他的儿子已经走出这个山村,到外地当上农业银行的行长了。</p> <p class="ql-block">就连门前的大白狗都悠闲自在,人来不惊,忠于职守。</p> <p class="ql-block">貌美如花的大学生村官,更是深得人心。</p> <p class="ql-block">竹杖芒鞋轻胜马,一枝一叶总关情。</p> <p class="ql-block">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p> 闲适的生活 老屋 老董家的房屋,经历百年的岁月洗礼,依然彰显出往昔的繁华。 门对千年古槐,背靠虎头青山,前有丹河牛角川。不出大富即出高官。 闲适的田园生活 下伏头丹河夕照。 汹涌澎湃的丹河水 采风归来拍夕阳 下伏头晚霞美如画。 夕阳西下几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