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词从来就不只局限在诗人一方小小的书斋里,它更包含着心忧国家,胸怀天下的一份情怀。</p><p class="ql-block">它可以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满腔赤诚,它也可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正是这样一份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震撼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就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p> <p class="ql-block">安史之乱时期,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p> <p class="ql-block">但是,老天好像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次年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正是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在这穷困潦倒的艰苦环境下,长夜难眠,老泪纵横,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 <p class="ql-block">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p> <p class="ql-block">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p> <p class="ql-block">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p> <p class="ql-block">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p><p class="ql-block">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p> <p class="ql-block">在这短短的诗句中,诗人的情感是丰富变化的,从痛惜、焦急到愤懑无奈到愁苦忧思到坚定悲壮。</p><p class="ql-block">一首诗就是一颗心,它载着一千多年前作者的心声飘到我们的耳畔,让我们听到了一颗心的呐喊。</p> <p class="ql-block">再次读起这首诗歌,眼前不禁浮现出两年前在草堂所见的杜甫那瘦弱的身躯,更加感受到他的胸怀之博大。</p> <p class="ql-block">读诗,读的是诗,悟的是人,流淌的是情感。</p> <p class="ql-block">诗歌从述说个人的痛苦,他自己受冻,在这样的处境还能想到到让天下寒士都得到欢乐,推己及人,感情得到升华,这是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p> <p class="ql-block">我们称为他为“诗圣”。不止是他创作了1400多首诗,不止是他的艺术水平,而是那一颗热忱于黎民百姓的赤子之心,诗人超人一筹的博大胸襟,将个人与社稷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正是杜甫诗最大的艺术价值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诗为事作,屋凭人传。</p><p class="ql-block">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很多人会慕名前去,行走在草堂的小径上,去感悟诗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