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汕头翰秀艺苑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孙靖夫篆刻艺术漫谈</p><p class="ql-block"> 文/刘工醉</p><p class="ql-block"> 篆刻源于古代信札的封泥,时间甚为久远。大概在周朝后期和春秋战国竹简流行期间,作为信件保密凭证的一种设施使用,后逐渐演变为一门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一页。秦、汉时期的治印,可以说是两座并立的高峰,树立起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多数印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的作品,却光耀千秋,熠熠生辉。秦印与汉印,是两种风格不同的印风,成为后世篆刻家借鉴与临摹的范本。</p><p class="ql-block"> 篆刻艺术,是刀与石演奏的乐章,是书画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受到后人的青睐,并涌现出许多高手与门派。</p><p class="ql-block"> 青年篆刻艺木家孙靖夫,则是这门艺术中的优秀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  孙靖夫,是一位能使石头变为艺术的篆刻高手,业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早在京城艺坛显露头角。</p><p class="ql-block"> 孙靖夫,出身于名门世家,其祖父孙严老人,乃北京著名书画家,叔叔孙国农,也是颇有影响的著名书法家,书法专攻清代何绍基。其父亲为我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孙亚杰先生。靖夫自幼沉醉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得到了良好的薰陶,艺术的种子,早就在心中生根萌芽。他曾坦率对我说过学习篆刻过程中的疑惑、挫折、失败和欢乐、也谈到了他所取得的成功和设想。他自幼生长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下,对篆刻这门艺术,从小就充满了无穷的兴趣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  金石艺术的基础,是书法。只有先掌握了书法,才能进行篆刻的技艺。那么篆书,无疑是篆刻的入门之课。</p><p class="ql-block"> 孙靖夫的篆书,笔墨圆润,结体宽舒,体势瘦长,运笔苍涩,在年青一代中,可视为优秀。其书法作品,用笔多变,笔法老道,其弧形行笔和提转之法,甚为圆畅轻松。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是篆刻艺术的前奏,只有篆书娴熟了,篆刻才会提高。</p><p class="ql-block"> 孙靖夫的篆刻,拙巧兼备,雅俗相融,疏密有序,落刀成趣,不显雕琢,尤见真性。</p><p class="ql-block"> 篆刻艺术,虽是方寸之间的作为,但在艺术领域,占有很高的地位。许多书画家不谙此道,不能说不是终生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孙靖夫的篆刻,是以传承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及风格为重任,在继承的同时,又能独出己意。他兼研古玺、秦印、汉印,熟练地掌握了王石经、吴昌硕、赵之谦、陈半丁、王福庵、马衡等人的风格特点。</p> <p class="ql-block">  正是孙靖夫对篆刻艺术的热衷与悟性,加上其对书法的不断研磨,使他在印章的认知及高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他的作品,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细微精巧和以巧破拙的结合。做到了规范与正统的融合与变通,巧妙地把浑厚古朴与随意天真的飘逸做到了相辅相成的地步,并且获得了厚重高格而又怡然自得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 他在章法处理上,字与字的搭配,浑然天成,分布自然,毫无塞挤与做作之气,用刀沉稳流畅,巧妙地达到了疏可跑马和密不通风的至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孙靖夫还很年青,正奔走在艺术的大路上,他有能力,也会将篆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于北京东郊天子庄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1年10月15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汕头翰秀艺苑将一如既往的去追求美,发现美,传播美。欢迎观赏指导。</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