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 异彩纷呈显匠心—武汉市音乐中心组(初中组)十月教研

lanjie

<p class="ql-block">  为促进初中音乐教育发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发挥教师骨干队伍的集体智慧。2021年10月15日上午,武汉市音乐中心组在武汉市洪山中学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此次教研得到武汉市洪山中学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洪山中学滕校长、教学陈副校长、德育罗副校长、教科张主任、政教处刘主任、体卫艺史主任和中心组老师们也一同观摩了此次教研活动。</p> 课堂风采展示 <p class="ql-block">  授课教师分别为武汉市钢城十一中杨秋玲老师和黄陂区四黄中学易颖老师。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国乐飘香《老鼠娶亲》,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绛州鼓乐,取材于民俗故事。乐曲通过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节奏的融合以及表演,描绘出“老鼠娶亲”时的热闹场景。乐曲分为四个部分:准备出洞、娶亲路上、拜堂成亲、抱头鼠窜。</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杨老师开场一首《老鼠嫁女》不仅展现了她专业的声乐功底,也成功的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杨老师以演唱歌曲和讲授故事的方式为课堂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头。新授时以视听相结合,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乐曲欣赏采用先完整视听感受再分段聆听的方式,每个乐段都提前设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聆听,学生能够很好的跟随老师进行学习,杨老师也能及时关注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 为了激发学生对打击乐的学习兴趣,杨老师设计了新颖的教学活动环节,如画旋律线感受打击乐的不同音高,说快板式打节奏,感受“拜堂成亲”的主题节奏,如运用不同的杯子拍桌子模仿老鼠跑动的形象,能够看出老师的用心思考,也能感受到学生学习时的兴趣盎然。最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绛州鼓乐的音乐特点,激发学生们喜爱中国民族器乐。</p> <p class="ql-block">钢城十一中 杨秋玲老师 课堂展示</p> <p class="ql-block">  而易老师导入一个简短《猫和老鼠》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了老鼠机灵活泼的特征,也为欣赏本曲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针对乐曲的学习,易老师采用先完整聆听再分段最后完整聆听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每段提出音乐要素速度、力度等问题引发思考,引导学生联想每段呈现给我们的画面,并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来解决重难点。如让学生使用打击乐木鱼、锣等来模仿老鼠出洞的情景,让学生用肢体动作感受“娶亲路上”老鼠抬轿子的场景等。听觉加上视觉的冲击,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感受到《老鼠娶亲》的音乐特点,拓展加入《秦王破阵乐》,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绛州鼓乐“闻声十里,地动山摇”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黄陂区四黄中学 易颖老师 课堂展示</p> <p class="ql-block">黄陂区四黄中学 易颖老师 课堂展示</p> 课后研讨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交换一个苹果,收获的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收获的又岂止一种思想,教研的目的就在于此。课堂结束后,中心组的老师们共聚一堂,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本节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教研交流</p> <p class="ql-block">  常青树实验学校刘杨正芳老师认为两位授课老师展现了极高的音乐素养,运用了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赏析。但是民族打击乐的音响效果不一样,学生在聆听时,要辨别乐器可能有点困难,建议加强对各乐器音色、演奏特点的认识,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本节课绛州鼓乐的音乐特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华一光谷党倩妮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功底扎实,教学手段多样化,值得老师们学习借鉴。需要探讨的是本节课属于地方性民族器乐欣赏,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要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是否可以结合其他民族器乐合奏体裁来进行对比聆听,这样学生才能更好总结绛州鼓乐的音乐特点。她认为本节课深度够了,广度还可以再拓宽些。</p><p class="ql-block"> 堤角中学胡玉格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完全不一样,把杨老师的教学风格比喻成麻辣火锅,课堂氛围热烈,能够带动学生进入到整个课堂中,把易老师的教学风格比喻成清汤火锅,慢慢品细细品,能感受到易老师的教学风趣。建议在聆听音乐片段找乐器时可以设计一个提示动作,比如放大乐器或者动态乐器。在最后总结绛州鼓乐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发理解这种音乐体裁特点并总结出来。</p><p class="ql-block"> 武汉市八十一中教师张敉老师认为杨老师的导入非常出彩,一首《老鼠嫁女》的演唱既展现了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浓厚。采用的视频素材不仅画面清晰,也标注了每段主题出现的位置,非常的细心。认为易老师的活动设计非常丰富,特别是第二段“娶亲路上”让学生们用肢体动作感受抬轿子,非常生动,值得老师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接着,两位组长分别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兰组长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认真态度和努力付出。认为杨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新颖,如让学生用纸杯子做声势律动模仿老鼠的动作等,易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彩,如让学生模仿老鼠出洞、老鼠抬轿子等。但是强调老师上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参,绛州鼓乐只是民族器乐合奏体裁之一,如果老师们能加入另一个体裁,如“河北吹歌、江南丝竹”等来进行对比聆听,可能效果会更好。对于教学活动环节一定是为解决重难点而服务的,比如想让学生对民族打击乐有更清晰的认识,可加入对乐器音色的聆听环节,引导学生从音色特点去想象音乐给我们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如一开始很轻的一声锣响,更像是半夜打更,老鼠要出洞了,木鱼轻巧灵动的声音更像是老鼠跑动的声音等。学生互动环节可以让他们围绕“老鼠娶亲”四个画面来分别演绎,突出音乐的乐趣画面感。或者加入不同乐器不同节奏合作环节、让学生体验器乐合奏这种形式,从而加深对本单元民族器乐合奏的理解,喜欢中国传统民族器乐。</p><p class="ql-block"> 邹组长首先认可两位老师本次呈现的两节课,不同的方式打开了我们对《老鼠娶亲》教学的新思路。肯定之余邹组长也提出建议,本节课是纯打击乐的民族器乐欣赏课,要充分挖掘打击乐的特征。打击乐的旋律感虽然不明显,但还是存在音高变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何让学生体验这种变化值得老师们思考,如画旋律线感受音高变化等。打击乐另一个特色就是节奏感明显,一般通过</span>节奏的强弱、疏密等来展现丰富的音乐形象,老师们在带领学生节奏训练时可使用“咚咚、叮当”等拟声词练习,因为这些拟声词是根据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来定义,这样学生既能感受到强弱规律又突出了民族音乐特征。另外建议老师们初听音乐时不使用视频,这样避免学生被画面吸引,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在音乐的听觉感受上。在与学生互动交流提问环节时,邹组长强调音乐要素—速度、力度不仅仅有强弱快慢,还有渐强、渐快等,如何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画面,这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去深入思考,发挥想象。所以在课堂中老师们要回归音乐本质,抓住音乐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聆听多感受多体验,这样对作品的理解才会更深刻。</p> <p class="ql-block">  最后,此次教研的顺利开展要感谢武汉市洪山中学校领导为此做了精心的安排。同时,也要感谢呈现出精彩课堂的两位授课教师以及中心组两位组长的前期准备与指导!相同的课题,不同的表现;一样的目的,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别样的呈现。十月份武汉市音乐中心组教研活动虽然结束,但是给予我们很多思考和启发。我们学在路上、寻求突破、不断提高!</p>

老师

学生

音乐

老鼠

教研

打击乐

课堂

聆听

感受

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