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风送爽。2021年10月13日,省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融合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活动在平利县兴隆镇中心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由县师训中心王明平主任主持,课题组部分成员及兴隆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参与活动。 首先由课题组成员带来两节研讨课,向我们展示了德育如何与课堂教学相融合。<div> 城关二小陈瑶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一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从课前交流国粹--京剧开始,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悄悄”渗透。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圈画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以导读提示为抓手展开教学,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与交流中适时地补充人物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主人公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的爱国行为又将如果体现呢?”这一问题的设计将课文中主人公爱国情怀落地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护国旗,系好红领巾”的交流中,一颗从小热爱祖国的种子悄悄植入进学生们的心中。</div> 城关小学刘恩姬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精彩纷呈。课前老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如提示最好看的坐姿,最动听地朗读等,在课堂习惯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中,教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单元语文要素,注重学法指导,以读代讲方法高效。学生在数字资料中了解时代背景,感受红军战士“远征难”,图片中领会词语“逶迤”、“磅礴”的意思,根据理解读好诗句;想象画面,拓展历史视频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在一次次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长征路途的艰辛,体会到红军战士面对艰难险阻的大无畏以及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在对诗句的品析中学习了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拓展阅读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聂荣臻的《无题》,学生再次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出示《长征》的不同版本书法作品,学生欣赏书法感受其魅力的同时,齐读诗歌,琅琅书声中长征的历史已被铭记,红军战士已走进心中。课后,教师总结长征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学生感触深,发言积极。刘老师课堂中德育教育渗透在朗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中,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中,这是一堂扎实、高效的语文课。<div><br></div> 研讨课结束后,授课的两位老师分别进行了课后反思,与会老师进行了精彩的交流点评。城关四小姜济靖校长对两节研讨课提出了宝贵建议,他提出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习中看到学生的逐步成长;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课前要深入挖掘德育因素,课堂中巧妙地将语文学科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课堂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在细节中提升。 课题组负责人吕国文老师做了题为《开拓德育路径 培养学科新人》的课题中期汇报。她从课题组基本情况、课题研究主要举措和进展、课题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计划五个方面进行交流。吕老师指出,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研修模式日渐完善,课题组成员个人研修能力得到提升,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加强德育融合的理论学习,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教学中进一步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做到以课传情,以德树人。 最后,师训中心王明平主任总结讲话。他指出,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组安排出成效,出成绩。希望兴隆镇中心小学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原则,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p class="ql-block"> 让德育如春雨渗透语文课堂,滋润学生心灵;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得到教育,成为健康、全面发展的人。</p>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