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峪~百脉泉

蓝天大海

<p class="ql-block">朱家峪村位于官庄乡境内济王公路南侧,距明水城5公里。距省会济南40公里。</p><p class="ql-block">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后改为富山峪,明洪武四年(1371),朱氏家族先祖朱良胜自河北枣强县迁此定居。因朱系国姓,与皇帝朱元璋同宗,故改名朱家峪。该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至今仍完整的保存 了原来的建筑格局,古风古貌。古村为梯形居落,上下盘道,高底参差,错落有致。古村域内面积七千亩,有祠庙、楼阁、石桥、故道、古泉等大小景点八十余处,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p><p class="ql-block">朱家峪,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祠庙、楼阁、古桥、古文化遗址等景点星罗棋布,四面青峰隐隐,溪中碧水悠悠,长白、胡山诸峰拱卫映带如画,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资源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和学者,在他们眼里朱家峪就是一本很厚的“书”,涉及政治、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园林、建筑、艺术、自然、地理等科学,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激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回味、探索和深入研究的无尽兴趣。</p><p class="ql-block">一门三进士</p><p class="ql-block">在朱家峪还保留着一座完整的私塾,是一个紧凑的四合院,右边是厨房,左边 </p><p class="ql-block">是书房,正对着主人的居室的则是一座两层的藏书楼,它的主人朱逢寅,因为教出了两个有名的举人,光绪皇帝亲笔题字 “明经进士”匾额。朱逢寅自幼聪颖伶俐,勤奋好学,屡试屡第。先中秀才,又中廪生,再中贡生,方圆百里无人不晓。光绪年间朱逢寅被皇帝钦命为明经进士并任候选训导。中年后在家开设私塾,桃李满天下。他的得意门生当属翰林院编修主持刘元亮(今章丘旧城西南温家庄人)和奉天(沈阳)总兵刘仲度(今官庄乡刘家赵庄人),两名学生,一文一武,名震天下。</p> <p class="ql-block">据碑志记载,朱家峪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于是开始有人倡导办学,以便在旧日的科举制度下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在传统社会取得地位。20世纪初,朱家峪开始有了新式教育。1932年,开明人士朱连拔、朱连弟创办了朱家峪女子学校,这是中国农村地区较早的女子学堂,设一个班,学生廿余人,孙吉祥(女)为先生。</p><p class="ql-block">在此基础上,朱家峪开办了山阴小学,校门是仿照当时培养革命军官的黄埔军校校门所建。由山里五庄庄长组成建校董事会研究通过,呈报县府核准,将胡山东麓圣水泉旁的庙田36亩作为山阴小学的学田,并将大柏树一棵充做小学的基金,建起了山阴小学。清末至民国年间,本村私塾星罗棋布,达17余处。先后有文峰小学、女子学校和山阴小学各一处。清末至今,全村教师120余人。从建国至2003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达150余人。朱家峪学子早已迈进了南开、北大和清华大学的校门。</p><p class="ql-block">现在山阴小学已做朱家峪民俗文化展览馆了。这里的房屋青砖灰瓦,古朴庄重,展出的既有独轮车和过去农民的生产生活用具,也有织土布的现场表演,还有一个房间模拟了当年私塾,里面摆了8张课桌,桌上摆着“文房四宝”,还有过去学生们穿的长袍马褂。人去屋空,朗朗的读书声已不在,但清脆悦耳的读书声,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还有那不泯的童心,将朱家峪封存久远的历史翻开 呈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村内有一座祠堂,体现了朱氏家族重视文化的传统。家祠位于旧村北首东侧,创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领袖朱士杰、朱秉忠和朱秉刚。墙碑载“历时既近周甲祠屋剥蚀……”复修于民国廿六年(1937)荷月。</p><p class="ql-block">家祠共分里外两院,里院有建筑古雅而壮观的祠堂,堂前原有名木四株,现只存高大的桧树一棵。“光绪年间,1893年,朱家朱凤皋考取了五品举人,因此立这个旗杆座,自古以来这个建筑就叫旗杆座,这是做官的一种标志。再看上面那个七星图,这里也有一个故事,就是宋代理学家、哲学家、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朱熹,他也是儒家学派正宗继承人,他下生的时候,脸上右脸部有七个黑点,像天上的那个北斗星,这是朱氏家族文运图腾,以此激励朱氏后人要刻苦读书,以求成为国家栋梁之才。”</p> <p class="ql-block">朱家峪大小古建筑近200处,大小石桥99座,井泉66处,自然景观100余处。从山脚下的新村穿过那古老的门洞,便会如时光倒流一般,将你带回那旧日的年代,朱家峪的水井、房屋、道路和桥梁,是中国北方山区村落建筑的典型,它浓缩了中国古代农民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凝聚了中国北方农村一缕浓郁的乡情。</p><p class="ql-block">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古泉、古哨,让这个小村子充满了古意,在好多影视剧中都能找到朱家峪的影子,在此取景拍摄的《红嫂》、《法官老张》、《星星之火》、《靠山》、《永远是春天》、《黑白往事》、《南下》《娘》等都已在中央电视台和多家省市台播放。最著名的是《创关东》,主人公一句“俺是章丘朱家峪的”,让无数据观众牢牢记住了剧中人物朱开山的祖居朱家峪。</p> <p class="ql-block">朱家峪的房屋多是高台阶,青石根基,山字顶,依山就势而建,这是为了防止雨水和洪水的冲刷,显示出了北方山区古村落的基本特征,被称为江北古村落标本 。到了明朝中叶,山间的道路日益显得拥挤不堪,许多富有的人家进出乘坐着牛车和马车,旧有的窄小的路面已经不敷使用,于是整个村庄都被动员起来,修建了一条可以上下交错行驶的双向的车马道。</p> <p class="ql-block">康熙立交桥</p><p class="ql-block">村内建造于康熙九年的立交桥,显示了中国古代农民的智慧,它和许多古代民居一样,桥拱的石头间一点儿都不用灰泥,而又严丝合缝的咬合在一起,这个立交桥的功能,就是桥上可以走人,桥下可以泄洪,在没有洪水的时候桥下也可以走人、走车。之后,经过二十多年,人们在桥的另一边又修建了一座立交桥,它们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的双璧,桥下宽敞的泄洪道,同整个村落的街道排水系统完美地连接在一起。建于清康熙年间(桥下石刻记之),至今三百余年。立交古桥分东西两座,相距约十余米。上下行人,通车运输,十分方便。桥身全用小型青石叠砌而成,历尽风雨雪霜,未曾损坏,依然原貌。被专家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朱家峪的书卷气是充盈饱满的,文脉传承中涵养的内在气度,连山水风物似乎都透着文雅。礼门,有阁曰文昌,有楼曰魁星,有山曰文峰、笔架,足见了朱家峪人对文教的尊崇与坚守。</p> <p class="ql-block">万泉湖</p><p class="ql-block">万泉湖原址叫东麻湾,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1959年开凿为明水湖,现改名为万泉湖,湖内群泉密布,以泉水自然喷涌成湖而著称。湖面面积67000平方米,烟波荡漾,清澈如镜。泉水明净至洁,纤尘不留,是北方独具特色的泉水景观。整个湖面被龙门桥和合璧桥分为三大部分,龙门桥南面为南湖,北面为北湖,北湖与合璧桥相连,合璧东面为东湖。在万泉湖岸边,建有漪漪亭、濯缨亭、曲桥等小品建筑,为整个万泉湖增添无限生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泉位于百脉泉公园明水湖南端,泉眼直径0.4米,正常年流量0.2立米/秒。淼淼湖面,一泉突兀,喷高可达二米。站在取百泉汇波之义而建的汇泉阁上,望龙泉烟波荡漾,清澈净明,深青浅碧、拖练柔蓝。看湖中水草袅袅,鱼翔潜底,绿叶红鳞,相映成趣。泉边掇山叠石,峭拔岩峻、玲珑空透。湖光山色,成为百脉泉公园的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漱玉泉位于百脉泉公园清照园内,泉池圆形,直径3米,深0.5米,形若圆盘,泉中池底铺鹅卵石,泉喷水花色白如玉,喷高可达数尺,水落池中如玉石片片,碧水洗白玉,浩纯无暇故名白玉泉(漱玉泉),更与墨泉遥相呼应,一黑一白,一暗一明,共汇绣江。给李清照故里增添了一幅秀丽的画卷。仰首西望,易安楼琴声阵阵,海棠轩茗香轻飘,黄花馆书画琳琅,金石苑古色古香。泉水风貌,文化品味融为一体,给清照园增添了耀眼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梅花泉位于明水百脉泉公园内的清照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亭台、楼、阁辉映下的一汪池水水面,五股清泉喷涌,宛若梅花,故名梅花泉。该泉泉池面积约1800平方米,正常年的喷流量为0.5立米/秒。泉水五峰直上,如盛开的花瓣,中心花蕊涌动,时波时涟。站在感月亭边,梅花泉畔、望吟风榭之雄姿,跨漫水桥头,便觉泉射雨丝,飞沫沾衣,阵阵凉意,丝丝泉风绕身,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龙泉赋</p><p class="ql-block">人钟秀则才,地蕴泉乃雅。东来紫气,起迎大海朝阳;西接龙山,承继有虞文化。地负亿年岱骨,土石通灵;水涵百脉济源,湖山如画。情萦明水,乐景物之旖旎;心仪章丘,羡士林之潇洒。济南市章丘区者,安镇三齐,水木清华之福地;附郭省会,楼台典丽之名邦。泉源竟发市里,景色比双历下;古迹遍罗城郊,名贤驰誉遐方。百脉泉者;地不爱宝,明珠万斛,纷涌灵沼,天故呈奇,阴窍百条通达远洋。英英白云湖为一家美眷;汩汩清溪水,延百里绣江。龙泉寺者;宝殿重修,存遗制则美轮美奂,金身再塑,供博观于古色古香。夜月沧溟,鲛人丽珠泛海窟,四鸡龙洞,造像合掌朝梵王;风光胜迹无价,古寺名泉称双。天朗气清,携朋访胜。黄花匝地,觅绣江水之渊源;绿树成荫,循清照园之芳径。品形并列,荇藻裹游鱼戏波。三槛清泠,云天上飞雁入镜。清晨良夜,急闻中麓先生之抚弄管弦;流水行云,恍若易安居士之流连吟咏。梵王宫内,龙女拈花微笑忘参禅;净水池中,金鳞舒鳍,悬空效入定。葱芳稻馥,惠风拂拂增乡情。佳话逸闻,青史悠悠动雅兴。</p> <p class="ql-block">百脉泉位于百脉泉公园龙泉寺内,因“百泉俱出”得名,是明水诸泉之冠,绣江河的源头,与济南的趵突泉齐名并列,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曾任过济南太守的北宋大文学家曾巩在他的《齐州二堂记》中云:“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冠”。“百脉泉寒泉珍珠滚”为章丘八景之首。古时百脉泉,为方圆半亩多的一大方池,四周石砌,竖有雕工精致的石栏,泉周石墙上镌有名人题句。清代乾隆年间章丘知县张万青倡修百脉泉,又在大池之南修砌东西对称的两个小池,号“张公池”。1958年,章丘人民政府又对泉池进行全面整修,将南面二池扩为一个与北池般大的方池,中架拱桥相通,较原来面貌更加壮观。泉北有明代所建筑的梵王宫大殿,所有题刻均出自大书法家雪蓑之手。2000年,又将北池重砌,南大池又分为两池,恢复了百脉泉“品”型原貌。百脉泉边历代文人墨客歌诗赋调,酣吟畅咏。明代王世贞、洪汉、李开先,清代蒲松龄、李慎修、韩尚夏等名家纷纷留下佳词丽句。</p> <p class="ql-block">墨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百脉泉公园龙泉寺西南侧,泉池呈方形,汉白玉雕砌,正常年流量0.3立米/秒。泉孔黝深,水色苍苍如墨而得名。泉眼直径0.4米,泉水腾涌而出,水清透明,泉水黝深,故名“墨泉”。墨泉水出自深部奥陶纪石灰岩岩溶裂隙,盛水期泉流量0.5立方/秒,水柱冲出泉口,声如雷鸣,雪涛飞溅。注入石渠,浩浩而下,有“一泉成河”的美誉。泉池前后刻“墨泉”二字,为大书法家舒同先生题写。字体方正浑厚,“颇具魏晋飘逸之气,含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墨泉所在位置1966年-1980年曾是章丘县委家属住院,时任章丘县委书记的舒同先生居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