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阳登高北山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重阳节已过,却没有登高一望。今乘着休息日,驱车东往,去往东山后沟方向。这里是一条今年才修整的双向车道的旅游公路,但我的目的地不是后沟古村,而是另一处古村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条非常美的公路。进入东山自然村群落,乡村公路的风景非常美。路两旁是参天白杨,两边无际的田野,种有玉米,谷子等农作物,路边有苹果园,桃园等。每隔一段,旁边就有小路延伸至长满枣树的不同的赋有地域特色名字的小村庄。这条路四季风景皆不同,安静优雅,是我们休息日的打卡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从乡村公路延伸至深处,到达榆次典型的地貌—黄土丘陵区。这里的公路劈山而建。停车遥望,蓝天之下远山幽幽,绵延起伏,环境特别美。路边有简单的休息石凳和公交站牌。骤然从繁华城市走入这片原始地貌,非常治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向后沟公路拐弯处左首有个小村牌,上写"北山村"。一条山路弯弯曲曲,通往山顶,在山底隐隐看见高处一处庙宇的飞檐,心想,就此登高一望吧。车开到半山腰,前几日的大雨冲刷,把山坡边缘土方流失塌陷下来二处,遮住了半边路。只好下车徒步而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间歇了一歇。这个很陡的山坡爬得我气喘。爬到山顶,才发现右边是一个古村落,左边是一个庙院的后墙。仔细辨别了一下,是我们前两年从正面进去过,当时还在修建的一处很宏大的庙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口有一棵老槐树,老枝已枯,但根部的叶子仍繁茂,仔细看了一下,围栏边挂有牌子,是一株有280年树龄的老槐树,属于国家保护的古树。俗语说:千年的松树万年的柏,若有闲事还得问老槐。它是一株经历了几代人的灵性老者,问候一声,拜了一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顺路向右走,在山边沿山建一座小村庄。在村里随意逛了一逛,只遇见三四个老者,两户开门的人家。在最南向阳的一个平地,有一户收拾整齐的人家,四孔不算高的窑洞,粉刷的干净整洁。门前栽有两垄老葱,地沿上一片格桑花正风中摇曳;屋前石台上,摆满了晾哂的红枣,房前还种着红艳艳的月季花。一看就是勤快的院主人,才能把贫瘠的生活打理的精致又富有生活情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口子正在在屋角奋力修补被雨水冲刷的豁口。我轻轻打个招呼,主妇并不见外,和我闲聊几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信步而游,看这个古村落全是窑洞,村口破败的窑口就是最早的家,简单到山坡里掏个土窑,安上木门窗。现在新盖的几家也是较简单的石砌基的砖窑或土窑。村里也有明清的高墙大院,想来也是出过人才或财主的地方。村中的小院的院墙的土皮都脱落了,露出一排排整齐的风化了的土坯砖。游走在这个足有百年的原生态的小村庄,恍如后退三十年的时光。村里老人告诉我,现在住户只有不到十户,总共二十来人,而且都是五十往上的老年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口一只大白鹅,一直追我,拿嘴啄我,并咕咕咕咕叫个不停,直到把我这个外来客赶出村口,这才得意地扭扭摆摆地回去了。我不禁对白鹅哑然失笑,也无限敬佩她爱村护院的浓浓的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于2021年10月18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