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品三国》

风清杨

<p class="ql-block">这几天,利用空闲时间又读了一遍《品三国》。<br><br>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这些年读了可能有三、四遍了,每一次读这本书都感觉意犹未尽,常读常新,仍然有不少的新收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家讲坛2006年开始在电视台播放《品三国》,当时可以说是万人空巷,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读三国的热潮, 其次,还有王立群教授的读《史记》系列、阎崇年老师的讲读清史系列等,中国历史及古典文化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至今余波未平。<br><br>记得《品三国》播放时我是每集必看,如果偶然的事耽误了,一定要想办法补看。好在电视台一天有两个时间段重播,但也有少数几集因各种原因失之交臂,于是,新华书店刚有了《品三国》,马上买回来了一套。<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国的历史故事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上学的时候就零零碎碎地开始看《三国演义》连环画,参加工作以后,开始读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毛宗岗、毛伦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家里收藏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有三套,名家点评的有关三国演义的杂论随笔书籍读过的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二十四史中的历史故事多如牛毛,比三国六十多年的历史精彩的故事多的是,似乎只有三国的故事深入人心,这得益于明代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兴趣使然,慢慢接触到了陈寿的《三国志》。刚开始读陈寿的《三国志》没有经验,不知道哪个版本好,先买回来一本《三国志》简装本,再买回来全本《三国志》,听了《品三国》系列节目,知道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才是最好的版本,许多历史学者把陈寿的《三国志》当目录看,而把裴松之的注作为重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读一部《三国志》,先后买回来了不同版本的三套,无所谓对错,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从另外的视角来演绎三国的那段历史,所记载的那段历史绝对是精中选优的精品,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秦汉史》等都有这段历史的研究和新颖独特的观点,不能不读,东晋历史学家习凿齿的《汉晋春秋》是了解三国历史最好的资料集,也是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资料比较多的一部书,现代学者董每戡先生的《三国演义》试论、方侍铭先生的《论三国人物》等专著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前段时间还读了日籍学者韩国人金文京著的《三国志的世界》,这些书都是了解三国历史的绝佳书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再回头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据史实,讲故事,说权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能抓住重点,直奔主题。《品三国》论点论据充分,言简意赅,可以说是集各种“三国”典籍精华集大成汇编而成。值得一提的是,《品三国》一书中资料的出处、古今历史学者的各种观点和看法等都非常得详尽,再加上易中天自己的观点及讲解,给读者以思考和启发,实为醍醐灌顶酣畅淋漓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还提说过陈迩冬先生的《闲话三国》,这部书一定要找来一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隔一段时间就会重读一遍《品三国》,在读书的过程中仍然会有新的收获,书中许多的内容似曾相识,恍然大悟之余,不禁自责,原来怎么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呢?仔细想想,其实还是书没有读透,自己掌握了解的知识都是一些碎片,没有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的原因。读《品三国》,回头再读《三国志》,有事半功倍之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个悠闲的下午,品一杯清茶,慵懒随意的读一本喜欢的闲书,生活何其美好,卡尔维诺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在重温的书;是一本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而《品三国》正是这样一本值得你去反复阅读的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8yvib9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i>“甲午海战”爆发的原因</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2fkrs0b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i>说《三国》:刘备没有得到天下,是因为没有得到人心吗</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2tkhv8t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i>说《三国》:关羽斩文丑、救张辽,为曹操立了多少功劳?关羽和张辽什么关系</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2s3vfgrh?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i>说《三国》:董卓为什么看不起救了他的刘关张</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277gpyy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i>品读《金瓶梅》(72):潜伏</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2ci2xa7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品读《金瓶梅》(91):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