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头嗑小杂文

长河落日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家楼居小区的西边,是几百亩连片的玉米地,我站在高楼上,就可看到农民朋友一年四季在地里忙活的情景。现在的农民从春种、夏管、秋收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秋天,农民用联合收割机将玉米割倒扒皮运回家,田地里丢穗掉棒比较多,农民却很少有捡粮食的,因为捡粮不如打工挣钱多。只有城镇退休的老人下地捡粮,退休无事找乐呗,还可得到格外收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当我看到三五成群老头老太太背着捡回的粮食,乘坐公交车回家时,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几个中学同学一起捡粮挖鼠洞的情形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十多年前,那是大集体年代,生产队每年都是拉大帮搞秋收,收割玉米、掰苞米棒子,为了多挣工分只图速度不顾质量,有意无意出现太多的丢穗掉棒现象,当集体收走苞米后,马上捡粮的人就蜂拥而至,把捆好的苞米秆打开里外翻个遍,真正做到了颗粒归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同学几个放学后也跑到地里捡粮,我们去的地块往往都是让人翻腾不知多少遍了,只有空手而归。可发现鼠洞里有不少苞米粒,就开始与老鼠抢粮---挖鼠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挖鼠洞可是有“学问的技术活”。什么地方有老鼠洞?什么样的鼠洞有苞米?什么样的老鼠能储存粮食多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才能挖到玉米,不至于空跑,保证有收获。 我们从实践中摸索到老鼠生活基本规律和习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只老鼠一个秋天可以搬运玉米一二十斤,才可满足它越冬的美食。农民们最痛恨是糟蹋粮食的老鼠,久灭不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鼠有很多种,在粮田常看到基本三种;一种是瞎鼠、又叫瞎耗子。学名:中华鼢鼠,洞是在地表面,泥土凸起可以清楚看到鼠洞的走向,肥粗老胖个头大,它的眼睛、耳朵几乎看不到,行动不靠视力靠嗅觉,几乎终年生活在地表下的洞穴,大部分以植物和薯类为生,四肢腿短粗壮,指爪有劲锋利,是倒洞的高手。但它不储存粮食,这样的鼠洞没有粮食我们不会搭理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另一种常看到的黄老鼠,我们叫它小黄耗子,有的叫它山耗子,体积瘦小,奔跑速度极快,它好活动在稻田里,盗粮力量很小,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真正关注的是最后一种挖洞储粮老手,学名叫田鼠,实际它的长相和室内老鼠基本一样,只不过家鼠活动在村庄室内,田鼠活动在大地粮田里,活动环境场地有差别。这种田鼠体型大,头小体胖,尾巴根粗细长,它的全身毛皮呈浅灰色,十分精灵。人们对老鼠再熟悉不过了,农村粮仓院落室内处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城市饭店商店等它常常光顾,经常活动在粮田地头,每逢秋收时它们也来凑趣与人争夺粮食,它可是盗粮储粮能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粮食搬运到洞里储存起来,一个冬天肥吃肥喝,安享越冬。我们就是对这样的老鼠洞特感兴趣了,找到它就等于找到粮食了,顺顺当当把粮食挖出来,一天就有了收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种盗粮的老鼠打洞一般都在玉米地里或地头。鼠洞设计的非常讲究,整个鼠洞只有一个洞口,洞口基本都在玉米地的垅塝或地边壕沿,它们可能知道洞口设在高处可以防止雨水灌进洞里。洞口四周光滑,泥土结实,可以想象得出来老鼠来来回回没少忙活的,旁边不远处有一堆打洞倒出的残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鼠洞距离地面深度大约一尺左右,里边有个铺有杂草的单独“卧室”,卧室边也有“卫生间”,洞内有一个大大形状不一“储存室”,存放着满满登登、严严实实的粮食。老鼠储存的粮食基本都是苞米,偶尔也有少量大豆。为什么是苞米多大豆少?老鼠明白,它的地下储粮仓湿度太大,大豆易吸潮爱膨胀,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发霉。苞米吸潮差储存时间长,是老鼠的常用主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挖过许许多多的老鼠洞,鼠洞结构大同小异,这样的设计造型,估计有鼠以来祖辈传承下来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学三年,每到秋天,放学之后和星期天,我们拿起尖锹和布口袋就往地里跑,找到鼠洞拼命挖往死干,鼠洞挖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看到黄灿灿的苞米粒,有时候老鼠还在窝里,看到我们挖了它的鼠洞,它就叽叽直叫,有时不小心手就被老鼠咬到。但是,看到鼠粮只顾扒粮装袋,光高兴了,根本顾不了别的,那时候也没有防鼠疫的概念。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挖鼠(耗)洞不但要知道老鼠的习性,也需要有点体力,更要有窍门。发现鼠洞口,首先要看看是不是有粮的鼠洞,弄准了再开挖。不然就可能劳而无功。凡是洞口发亮,有摩擦的痕迹,洞口有明显的鼠道,还有零星玉米粒,基本断定是储存粮食的新洞。如果是陈旧老洞,千万不要浪费时间,不做无用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弄清楚这些情况后,就可以动手开挖了。一般鼠洞前段有大约一尺多长的上下直洞,然后拐弯向里延伸,经过一小段空洞,开始分岔分别进入分工明确洞室。开挖时由洞口开始,用尖锹挖,不能用平板锹,当挖到洞径放粗就要注意了,很可能老鼠窝不远了,拿木棍往里探探路,如果老鼠在洞里就会发出叫声,也有的老鼠就在这个时候噌的一下逃跑了。也有顽固分子做最后一搏,当然免不了挣扎到最后还是死路一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有一次挖鼠洞,正挖着就看到鼠洞放宽了,再往里看鼠洞分岔,左边洞已经有苞米粒,知道是挖到老鼠储粮仓了,兴奋的伸手试探掏粮,没注意老鼠在储粮仓里,一口咬到我的手指尖,多亏我带个破手套,还是咬在手指尖末稍,出了一点血,马上抓了一把苞米秆烧的灰摁住,之后也没拿当回事就过去了,现在想想有些后怕。小时候那儿叫啥咬一下,这儿叫啥扎一下,磕磕碰碰平常事,也用不着打针吃药,更谈不上什么疫苗啦,老百姓说都是天养活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次挖到老鼠储粮仓,都是我们最兴奋的一刻,整个鼠洞都塞满了黄咔咔的玉米粒子,非常干净,并且都是很成熟的、很饱满的、很优质的玉米粒。一个鼠洞只要有粮至少也不低于十多斤,最多可达二十多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太阳落山满载而归,身背着二三十斤的玉米粒,手拎着尖锹,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当然也少不了家人表扬和夸奖,心里美滋滋的。上学时也不忘放学后的行动计划,甚至连星期天到哪个沟哪块地都有了规划,还没放学心里就着急去哪个地块挖鼠洞,人在朝廷心在汉,秋收那段时间天天就想挖鼠洞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挖出来的鼠粮拿回家就给年猪当了饲料。说到年猪,有必要说道说道。七十年代,农村每家每户需要向国家交任务粮和任务猪。满足国家的,交够集体的,剩下才是自己的。那年头,到年底,农家若能留有一头肥猪过春节,可是全家人最渴望的事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过年杀猪,叫杀年猪。为的是吃猪肉炖粉条,为的是酸菜猪肉血肠杀猪菜,更为的是全家人一年有荤油吃。要想年猪长得快长得肥就得给点粮食吃,集体分得的那点粮食人吃都不够,怎么舍得喂猪。而我们与老鼠斗智斗勇挖到的鼠粮正好派上用场,一秋天挖的二三百斤鼠粮,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也是中学时代,我为家里做出的最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鼠偷盗了生产队集体的粮食,我们又抢回老鼠偷来的粮食,让鼠粮为我所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想起五十多年前这些往事,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快乐,同时,也是那么的可笑!</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历史回顾 历历在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中学时代 真实记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1968年一1971年</b></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