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民国结盟兄弟帖

有石庐

<p class="ql-block">这是朋友送我的他的祖上在民国时结拜异姓兄弟时的结盟帖,这套帖子经过八十余年,仅红纸粘的外封有些破旧,内里基本如故,保存很好。这位朋友的老家是在景泰的乡村,这八十年乡村经历了多少起伏动荡,几页故纸能保存成这样,真不容易。朋友知我有嗜旧之癖,慨然相赠,十分感谢。</p> <p class="ql-block">结盟帖长25厘米,宽12厘米左右,红纸制作,外封上书“山盟海誓”。这四个字现在一般用在男女情人之间,这里是指异姓(非性)兄弟间山海可证的不变的情义。封套内装兰谱四份。兰谱是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兰味香,比喻情投意合。兰谱是以红纸四折而成,封面写“兰谱”二字,封底写“中华民国十九年古六月 日 倩二兄会存”,民国十九年是1930年,古六月也就是农历六月,是结盟的日期。二兄,另有写作二弟,看来这套结盟贴的主人在几个盟兄弟中排行老二。</p><p class="ql-block">打开四份兰谱,格式都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内容相同的序,“盖闻五伦之中各有要素,唯交友一道重以信义。吾辈下曹,赋性薄弱,上不能效羊左之故事……”,“气味相投,日以切磋琢磨,少有俾益,良有以也……”“神前盟誓拈香,始终一志。厥后若生异念,不啻包藏祸心,神明殛之”,是结拜的誓言。</p><p class="ql-block">乡村平民的结拜不像江湖儿女,动不动就“恨不同年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日死”,一结拜便以生死相托。他们的结拜只因为气味相投,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相互鼓励有个照映。结贴中没有多少豪言,“患难扶持,财可通融”、“互相劝勉”,很平实,很温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序文后写着谱主的家族的谱系,“计开三代以暨家属等录列于左”,列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妻子等名讳。</p> <p class="ql-block">这份结盟贴中兰谱有四份,应该是五人结拜(存贴者个人兰谱不在其中),署申万明的兰谱有两份,一份背书大兄会存,一份背书二兄会存,可知是兰谱格式一致,当时分装时,一时失检,装错了。从兰谱上看,申万明当时还没结婚,他的二哥也未结婚,而大哥的长子已经成家。他还有个弟弟叫猪子,这是过去给孩子起阿猫阿狗一样的贱名,好养活;有个妹妹叫尕子,尕,在西北方言中就是小的意思,这是一般对较小孩子的叫法,如他的长兄的次子也叫尕子;他还有一个姐姐叫“大下加足”子,这个字录不出来,读音不明,可能是个异体字或是趸字的别写?待再查。</p> <p class="ql-block">我小时生活在苏北农村,对结拜异姓兄弟这种事也只是在故事、戏剧中听来,现实生活中没有见过。当时是七十年代,经过合作化后,乡村传统基本断绝。九十年代初,我听老家来人说,苏北农村当时年轻人结拜盟兄盟弟的风气很盛,也换兰谱,仪式很郑重,结拜后就如真亲戚一样往来走动,这也是一种传统的回归。但这种回归又很快随着商业大潮冲击,农民离开故土,而消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