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2021.10.11】</b></h3>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问我,秋天给我什么样的感觉?我想秋天有一股不咸不淡的温柔,像忽而变多的落叶,如渐凉的风。但是今天在秋台风+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下,让我们今天一早起来,感觉是刮大风,冷极了,穿着单薄衣服的我们一路上冷得一直哆嗦。</p> 今天是培训活动的第二天,上午由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的陈莹老师带来精彩的讲座--《PBL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课堂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为什么要开展PBL项目式学习?PBL项目式学习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怎样的变化?陈老师分享了多份PBL项目式课堂实录。 <p class="ql-block"> 项目式学习是当前科学教育实践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强调教师要围绕真实的问题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和科学实践解决问题。印象最深刻的是陈莹老师也是引用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新课标会带来怎样的新教学?》这篇文章的观点:学习逻辑=生活逻辑+学科逻辑,我觉得这个比喻是挺有意思的。</p> 关于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br>①转化陌生情境为自己熟悉的问题;<br>②转化既定的概念与定理为新情境中的意义;<br>③转化自己的心态为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的需求;<br>④转化常规的问题解决为对新问题的创造性思考。 陈莹老师通过《蜗蜗养成记》、《玩具再生》、《我家门口的“博物馆”》、《新闻撰稿人》四个项目化教学实例给我们生动展示了在项目化教学中如何利用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 <br> 听完陈莹老师的这一节课,我认识了项目化教学这个新的教学方式,但由于太理论化了,还是懵懵懂懂的,还有待根据她提供的相关书籍去继续学习了解,希望以后对项目化课程设计能琢磨出一点头绪,实现从假“真实”到真“真实”,从假“体验”到真“体验”。毕竟现在上海这些发达城市一直在研究和实践,肯定有它的道理。 下午,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钟柏昌教授以《跨学科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题给我们详细阐述了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方向、跨学科教育的来源和STEM教育的开发取向等内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4C模式</h3> 钟柏昌教授最后重点提出一条新的探索——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4C模式,指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是多学科高创新。<br>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研修学习带着我们走进了跨学科学习之门,让我们预见了项目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可能性。可惜专家们讲授的内容太理论化了,站的高度太高了,我无法理解和消化,但是也算是打开了我的视野,以后自己有时间继续慢慢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