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三梅千金</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图/网 络</span></p> <p class="ql-block"> 此次藏青甘陕行,从四川到西藏,再经青海、甘肃、陕西返回四川,接触的“上班族”多数都在感叹:经常加班,没有双休日,每天像弹簧绷得紧紧的,疲于应付!</p><p class="ql-block"> <b>什么叫加班?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外继续工作都叫加班。</b>真有那么多“班”需要加吗?“加班”应不应该列入“减负”范畴?“加班”成常态正常吗?“加班”后是否都得到了补偿?</p><p class="ql-block"> 《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双休日安排劳动者工作,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换句话说,双休日加班后,是安排补休还是支付加班费,决定权在单位;平时晚上的加班和法定节假日的加班,单位必须支付加班工资。平时晚上的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150%,双休日是200%,法定假日是300%。但这只是国家规定的比例,加班费发放额的关键是工资基数。</p><p class="ql-block"> 同意加班还是不同意加班?劳动者有没有选择权?《劳动法》规定,通常情况下,单位要求加班必须事先征得劳动者同意,也就是说劳动者有选择加班或不加班的权利。但规定三种情形下必须加班没有选择权: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它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这三种情形的共性: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p><p class="ql-block"> <b>了解熟悉《劳动法》相关的规定,利于单位正确安排加班,也利于劳动者正确看待加班。加班后,劳动者获得和主张获得自己的劳动所得,是对法规制度的维护和对自己劳动付出的尊重。</b></p> <p class="ql-block"> <b>上班时间充分利用后,工作依然完不成的,应该加班完成。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工作,必须及时加班。然而时下,在一些单位“病态加班”现象太过普遍,使“加班”含金量大大降低,该表扬和该制止的“加班”现象交织,形成了似乎人人都在“加班”、加班“常态化”的乱象:</b>从单位层面讲,一是工作缺乏规划性引起的“忙乱”式加班;二是工作缺乏统筹性引起的“重复”式加班;三是搞形式主义的“陪同”式加班;四是心思不正故意愚弄人的“刁难”式加班;五是心血来潮头脑发热随意布置的“点子”式加班;六是迁就闲人一味安排老实本分者的“重压”式加班。从个人层面讲,一是上班聊天、耍手机,甚至脱岗逛街、看电影、打麻将、瞎应酬等,把本该上班时间完成的工作拖至“加班”;二是迎合个别领导以夜晚办公室亮灯时间长短评论工作积极性嗜好的“加班”;三是躲避家务故意滞留办公室的“加班”;四是为争表现抢他人工作制造与同事之间矛盾的逞强式“加班”。</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有两种现象还需重视:<b>一是过分量化指标造成的“逼迫加班”。</b>比如,在报刊上发表多少篇文章加多少分,在网页上刊用多少篇消息加多少分,以此排名论工作成绩,导致层层逼迫员工加班,并且为了能发文章、刊消息不择手段,歪门邪道、歪风邪气丛生。<b>二是侵占家庭生活时间的“变相加班”。</b>过去常说:八小时之内是工作时间,八小时之外是个人时间;八小时之内归单位管,八小时之外归家庭管;每周上班时间,有业务时间、学习时间。而现在变了样,单位触角向八小时之外的“个人时间”、“家庭时间”延伸,一些所谓的“工作”、“学习”,无偿侵占个人和家庭生活时间。比如:在手机上听网课,上班时间单位不安排听,有的下班时间一边做家务一边听,既影响家人休息,打扰家庭生活,又降低家务质量,导致家庭纠纷频发;有的一边骑自行车甚至一边开车一边听,导致精力分散,形成安全隐患。逼迫之下,还有的人想出绝招: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扔到一边任其播放,甚至放进厕所关上门任其“叫唤”。考核验收,单位比个人更要面子,会提前划定范围甚至给出答案。</p><p class="ql-block"> 2016年11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任仲然的文章<b>《加班是一种坏的工作方式,尤其机关部门公务员》</b>(来自网络,全文附后):“说尖刻一点的话,那些热衷于让员工加班的领导,大多是喜欢瞎折腾的人,似乎在表现他的负责与敬业,实质是因为没有本事或本事不大。人的精力有限,八小时之内不能有效完成任务,那么加班同样是低效率,结果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把正常工作秩序搞乱了,该下班时不下班,该吃饭时不吃饭,该上班时不上班,或者以加班名义迟到早退,打的是一场跟着一场的乱仗。经常加班的人都有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加班时间越长,工作的效率越低,这是不得不承认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p> <p class="ql-block"> <b>还原加班“清风”,肃清加班“变态”,需从单位和个人两方面同时抓起。</b>领导干部必须正确看待“加班”,提高领导水平和能力,切实增强工作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突出计划性、统筹性、前瞻性,杜绝忙乱、重复性、随意性。可以不安排以加班形式完成的工作决不安排加班,首先考虑和充分保障员工的休息权益。对不充分利用上班时间处理工作,迟到早退、上班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借故脱岗做其他事等引起的非正常“加班”,要严查严处。倡导正常、正规、名副其实的“加班”,彻查浪费人力资源、弄虚作假的“加班”,切实提高“加班”的纯度和含金量。</p><p class="ql-block"> <b>个人要自我施压,开动脑筋、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完成工作和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速度和质量。</b>同样的工作,交给张三去做,他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能保质保量地圆满完成,而交给李四去做,花了好几天,加班加点,累得筋疲力尽,结果勉强完成,或者完成质量差,甚至办砸了。自然受到表扬的是张三,李四虽然很辛苦,但耽搁了工作完成的时间,可以说是“费力不讨好”!个人完成工作的本事,是捧牢自己工作的“金钥匙”,用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员工能力弱、素质差,领导干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官一任,造强一方,领导干部要把培养人才作为着力点和主要政绩。</p><p class="ql-block"> <b>工作做得越多的人,暴露出的工作缺点越多。而不干工作或少干工作的人,工作缺点很少暴露出来。领导干部要明白这个规律,</b>正确看待工作者的工作缺点,给予必要的理解、呵护、宽容、帮助,以扶正、保护、激发劳动者斗志昂扬做工作的热情。工作安排要张驰有度、公正合理,切莫让一些人“耍死”、一些人“累死”,用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来为自己不公正、不合理的“加班”安排开脱!要充分考虑劳动者的身体情况、家庭情况,让劳动者劳逸结合,家庭、工作尽量兼顾!</p><p class="ql-block"> 藏青甘陕行计划发5篇文章:《再回西藏》、《藏汉情深》、《西藏艰苦》、《为官做人》、《经常加班》,今日已完成。下篇将集中编发读者的评论。欢迎关注和指导。</p> <p class="ql-block"><b>附:加班是一种坏的工作方式,尤其机关部门公务员</b></p><p class="ql-block">作者:任仲然</p><p class="ql-block">来源:人民日报(2016-11-06)</p><p class="ql-block">今日头条(2019-09-19)</p><p class="ql-block"> 有些单位经常加班,紧张的时候一些员工每天不得不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彻夜不眠,实在太困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这种现象在一些机关部门表现得尤为突出。凭个人经验和感受,我不得不说真话实话,加班是一种坏的工作方式,这里起码可列出它的三个坏处。</p><p class="ql-block"> <b>第一个坏处是,造成工作混乱无序,致使边际效应递减</b></p><p class="ql-block"> 说尖刻一点的话,那些热衷于让员工加班的领导,大多是喜欢瞎折腾的人,似乎在表现他的负责与敬业,实质是因为没有本事或本事不大。人的精力有限,八小时之内不能有效完成任务,那么加班同样是低效率,结果就会形成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 把正常工作秩序搞乱了,该下班时不下班,该吃饭时不吃饭,该上班时不上班,或者以加班名义迟到早退,打的是一场跟着一场的乱仗。经常加班的人都有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加班的时间越长,工作的效率越低,这是不得不承认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p><p class="ql-block"> <b>第二个坏处是,付出的社会成本很高,既伤害个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家庭和睦</b></p><p class="ql-block"> 表面现象上看,加班是对剩余劳动的廉价榨取,但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并不低,尽管这种社会成本是隐性存在的,甚至加班费都不给。</p><p class="ql-block"> 加班这种事,对人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有目共睹,长期加班的人会过早衰老,容易患病,直到减短寿命。最近宣传的一位先进人物,就是在办公室加班时死亡的,可惜可叹。同时,加班还会对家庭关系带来不良影响,引发夫妻间的矛盾,也尽不到孝敬老人的义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子女进行培养教育,淡漠了亲情,疏远了朋友,等等。</p><p class="ql-block"> <b>第三个坏处是,加班干出来的活,废品次品多,质量难以保证</b></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时候,我曾在一个工厂的流水线上当工长,那时经常靠搞大会战加班来完成生产任务。到年底清理产成品时,我发现90%以上的次品和废品是在大会战时加工出来的。加班加得头晕脑胀,数量倒是上来了,但质量却下去了,出废品次品在所难免。</p><p class="ql-block"> 脑力劳动无疑也是如此,到机关工作后我又发现另一个现象,加班写出来的材料,错别字明显高于正常工作时的发生率,内容质量也相对较低。不言而喻,加班是质量难以保证的低效低质劳动。</p><p class="ql-block"> 以上我说这么多加班的坏话,但有一种情况还是要例外的,那就是应急性、突发性的加班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该加的班还是要加。火上了房,水进了门,不加班应急应对怎么能行?然而,加班绝不能成为工作常态,更不能把加不加班作为敬不敬业的标志,这是错误的导向,也是习惯的误区。</p><p class="ql-block"> 针对加班的这些坏处,我们要改变以往工作中只知道做加法的旧思路,要学会主动做务实科学的减法,甚至干脆做除法的新思维。必须承认,前些年人们在工作中加法做得多,减法做得少,除法做得更少,层层加码,级级加班,干了不少缺少价值的事,做了很多没有用的功。</p><p class="ql-block"> 因此,应当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加班,特别要坚决去除没有实际效果的瞎折腾,敢于和善于向不正常的加班说“不”,下决心从经常加班的泥潭中跳出来,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