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风景区

云南红……赵仲民

<p class="ql-block">  “走,爬西山克(去)”,这是昆明人爬西山的口头禅。</p><p class="ql-block"> 昆明西山风景区,位于昆明西郊碧鸡山,北起碧鸡关,南达滇池晖湾,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最高峰海拔2507米,西山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沟壑流泉,景色秀丽,在远处眺望西山,由北向南,站在草海大坝上看西山,或者由东向西,站在星海半岛滇池边看西山,西山都恰似一位静静倒卧在滇池边的睡美人,故西山也称睡美人山。</p><p class="ql-block"> 从公元674年至公元1253年,在南诏国和大理国近六百年的时光里,西山被称为碧鸡山,最为有名的,就是碧鸡关了,这里是拓东城(南诏国昆明城)和鄯阐城(大理国昆明城)通往羊苴咩城(大理古城)唯一的通道,“碧鸡山在昆池(滇池)西岸上,与拓东城(昆明)隔水相对,从东来者冈头数十里已见此山,山势特秀,池水清澹,水中有碧鸡山石,山有洞庭树,年月久远,空有余本”《云南志》,不知道从何时起,碧鸡山改成西山了。</p><p class="ql-block"> 元朝时,因为梁王在碧鸡山修建行宫,碧鸡山才逐渐修建佛教太华寺、华亭寺,一直到清朝,都在断断续续修建,明朝嘉靖年间,赵姓道士,主持开凿了“凤凰岩”,其后又修建了道教的三清阁,到清乾隆年间,道士吴来清独自开凿了从普陀胜境至“慈云洞”的旧石道,同时开凿了“慈云洞”,清道光年间,杨汝兰带人开凿了“云华洞”,其子杨际泰带人开凿了“达天阁”“龙门”等,至此,西山风景区基本成型。</p><p class="ql-block"> 西山风景区,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历史,还涵盖了道教、大乘佛教及儒家思想,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对于昆明人来说,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因而在昆明,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传统,在这天,昆明市民都习惯爬西山的民俗活动,而现在,生活条件早已改善,人们也时常去爬西山,除了欣赏西山自然风光外,最主要的,就是锻炼身体了。</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就按习惯,从高跷开始,一路向南,走柏油路及新修的栈道,爬西山吧。</p><p class="ql-block"> 鹧鸪天 • 西山</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5日</p><p class="ql-block"> 翠羽丹霞映西山,峰峦叠嶂壑泉流,</p><p class="ql-block"> 虚云振兴云栖寺,状元诗韵留华亭,</p><p class="ql-block"> 碧鸡山,睡美人,峻极云霄有太华,</p><p class="ql-block"> 青山有幸埋忠骨,龙门胜境靠吴杨。</p> <p class="ql-block">  爬西山的路,一般有四条,第一条,在滇池边海埂公园边坐缆车,通过索道,直接去到太华山游客中心地,第二条,在西山脚下的龙门村旁,从西山脚向上,经曲折山路,由山脚,直接爬到太华山游客中心地,第三条,在高跷坐旅游大巴,由高跷直接坐到太华山游客中心地,第四条,由高跷,直接走山路,经茶马花街——升庵亭——华亭寺——太华寺——太华山游客中心地,以上四路,均可汇聚成一路,然后从龙门山口处,一直到三清阁,再往上爬,就可以直达龙门。</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通过乘坐缆车和在高跷乘坐旅游大巴直接到达太华山游客中心地的,比较省心和方便一些,而想专门爬西山,要么从西山脚下的龙门村,直接爬到太华山游客中心地,要么从高跷开始,通过茶马花街——华亭寺——太华寺——太华游客中心地,均可漫步爬上西山。</p> <p class="ql-block">  “茶马花街”,是近几年才在高跷新修的一条吃喝街道,这街道有云南特色小吃,诸如小锅米线、烤建水豆腐、米糕等,也有新疆烤肉串、兰州拉面、西安肉夹馍,还有四川麻辣菜,不管南来北往的客,都能满足口福,游客从这里出发,去爬西山,或者游西山归来时,都可以在这里吃吃喝喝,在这里,可看、可吃、可想、可拍,反正,打卡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手捧茶叶壶,笑迎四方客,</p><p class="ql-block">人走茶不凉,再来西山游。</p> <p class="ql-block">  百年以前,这可是抢手货,现在已经成为古董啦,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如今人人都能随拍随发随时抖草(炫耀),幸福呢。</p> <p class="ql-block">  新修的人行栈道,的确方便爬西山,来感受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最幸福的人,公元1638年到西山游,写下“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游太华山记》,在西山打了个蘸水,就去海口看滇池水出水口啦,现在在高跷已经为其塑雕像了,不过,我要问,有多少人知道道士吴来清、举人杨汝兰、进士杨际泰这三个人?当年如果没有这三个人的艰苦努力,现在西山公园每年近亿元人民币元的收入从何而来?请为这三人在龙门景区塑雕像吧,如此,才能对得起吴来清十四年和杨汝兰、杨际泰父子九年艰苦卓绝的清苦奋斗时光,西山风景区,不能忘记这三人!!!</p> <p class="ql-block">  文章杨状元,就是杨慎,也叫杨升庵,杨慎的文章,太牛了,不知道杨慎的人很多,但不知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的人,就少啦,这就是杨慎写的。</p><p class="ql-block"> 从公元1524年杨慎因为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明世宗贬至永昌卫(保山)滴戍,至公元1559年杨慎在昆明病逝(一说是在永昌卫戌所),杨慎在云南整整三十五年时间,留下了许多著作和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杨慎在西山,在华亭寺大雄宝殿内留下一副楹联,其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一水抱西城烟霭有天柱杖僧归苍茫处,</p><p class="ql-block">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p><p class="ql-block">点赞。</p><p class="ql-block"> 鹧鸪天•状元诗韵留华亭</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5日</p><p class="ql-block"> 状元诗韵留华亭,墨迹遗香余味长,</p><p class="ql-block"> 柱杖僧归苍茫处,倚栏人在画图中,</p><p class="ql-block"> 临江仙,升庵祠,造就几度夕阳红,</p><p class="ql-block"> 是非成败转头空,惊醒天下诸英雄。</p> <p class="ql-block">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就坐落在距离华亭寺二百米的山坡上,碑身高九米,碑座高三米,象征九•三抗战胜利日,碑文上写着“三千余南洋机工,以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p><p class="ql-block"> 这涉及到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修的滇缅公路,为这条路,云南人民付出了极大的牺牲,纪念南洋机工,也是在纪念云南人民在抗战中付出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努力,这段历史,应该得以铭记!</p> <p class="ql-block">  华亭寺,位于华亭山山腰,最早为大理国相国鄯阐匡国侯高智升所建,时间大约在公元1072年左右,元朝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元峰禅师到这里结茅庵驻锡,四年时间,经募化修建了大光明殿,称为圆觉寺,明朝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明英宗皇帝敕赐圆觉寺为华亭寺,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滇西杜文秀起兵,从大理一直打到昆明,华亭寺部分建筑毁于兵燹xian,公元1920年,云南都督唐继尧请虚云和尚到华亭寺,主持修复和中兴华亭寺,虚云和尚考虑到昆明地区接连有“护国”“靖国”之运动,民生疲敝,于是去泰国幕得资金,方才得以重修华亭寺,历经五年多时间,虚云和尚重修了华亭寺的山门、天王宝殿、八功德池、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鼓楼、经堂、法堂、僧堂、客堂、方丈寮等,使华亭寺成为昆明西山著名寺院,在动工重修时,掘出一块残碑,上有“云栖”二字,于是改华亭寺名为“靖国云栖禅寺”,所以,现在的华亭寺,经历了三个名称,即“圆觉寺”——“华亭寺”——“靖国云栖禅寺”,但人们仍然习惯称为“华亭寺”。</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华亭寺鼓楼倒塌,现在仅遗钟楼,这是华亭寺钟楼大门两边的楹联:</p><p class="ql-block"> 绕寺千章松苍竹翠</p><p class="ql-block"> 出门一笑海阔天空</p><p class="ql-block"> 鼓楼至今未能修复,华亭寺没有了“暮鼓”,现在只能听清晨的钟声了,不过,我至今没有听到过,可能要天刚亮时,才能听到“晨钟”悠扬的钟声吧。</p> <p class="ql-block">天王宝殿外,这是华亭寺内的放生池,池内种植莲花,为虚云和尚所修建。</p> <p class="ql-block"> “海不扬波”———比喻世间太平无事,</p><p class="ql-block">里面有五百罗汉泥塑彩像,在昆明地区,筇竹寺内的五百罗汉泥塑像最为齐全和壮观,太华寺内也有五百罗汉泥塑彩像,塑像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华亭寺大雄宝殿内,供奉有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边的是药师佛,主宰无灾无病,丰衣足食,身心安乐,右边是阿弥陀佛,主宰西方极乐世界。</p><p class="ql-block"> 佛教宣传三生,既前生、今生、后世,六道轮回,要想看六道轮回实图,只能去重庆大足石刻内看了,其它佛寺内,基本上没有。</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人世间的苦和难,一直没有消停过,这大雄宝殿内,也不知道有多少善男信女,在此乞求幸福,而现在,只有国家强大,和平,才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云南都督唐继尧书写的“靖国云栖禅寺”</p> <p class="ql-block">从华亭寺“云楼”门出来,继续向南走,五十米外,有一交叉路口,向左是一条柏油路,向右是一条山路,这山路,就是原来的老路——太华古道,从这里走,有一公里左右的山路,可通往太华寺,走太华古道,道路蜿蜒曲折,两边树木苍翠,可以感受古人走在这山道上味道。</p> <p class="ql-block"> 路转峰环别有天</p><p class="ql-block"> 松黄石卧疑无径</p><p class="ql-block"> 清人徐敏句的楹联,十四个字就能把走老山路的风景与心情写就,沿着这老山路,一直走,肯定能到太华寺。</p> <p class="ql-block">  相约一起,走太华古道,漫步在茂密的森林中,呼吸着草木散发出的芳香,心旷神怡,更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  走这小路,更能体会西山森林里树木的美,特别是在六月份的雨天,小雨朦胧,树木苍翠,人走在这“太华古道”的路上,真的宛如在仙境中,六月份,雨天,来体验体验吧!</p> <p class="ql-block"> 鹧鸪天•峰峦叠嶂壑泉流</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5日</p><p class="ql-block"> 峰峦叠嶂壑泉流,林草苍翠雨朦胧,</p><p class="ql-block"> 浓雾锁紧古木静,淡霜留迹树叶白,</p><p class="ql-block"> 茶花香,玉兰美,山花浪漫都是情,</p><p class="ql-block"> 小路弯弯独自去,人海茫茫有归途。</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什么桥?“云”岚桥?“岳”岚桥?这个“云”“岳”字,我是看不清楚,有谁知道?我看是“云岚桥”,“书法家”写的字,有的时候就是故弄玄虚,以此方能显示自己有文化?</p> <p class="ql-block">现在走这柏油路,好走多啦。</p> <p class="ql-block">  从华亭寺沿柏油路(或者太华古道),向南走一公里左右,就到了太华寺,太华寺,又称为“佛严寺”,位于太华山腰上,始建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为梁王甘麻刺所建,甘麻刺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其全名为孛儿只斤•甘麻刺,公元1290年,甘麻刺二十七岁时,被封为梁王,出镇云南,在太华山建“佛严寺”,其后,因“佛严寺位于太华山,故又称为太华寺,明末时被毁,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总督范承勋重建,重建时,因恨吴三桂起兵叛乱,范承勋将吴三桂在昆明城内平西王王府内雕有龙、虎、狮、象、孔雀、仙鹿等图案的大理石台墀chi栏杆等物,拆运到太华寺内,修建太华寺,不曾想此举,竟保存了吴三桂王府内物件,使我们得以从此中,看到吴三桂在昆明的奢华。</p> <p class="ql-block">  太华寺,</p> <p class="ql-block">  楹联,是用精简对称的语法,对风景、人物等,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很有味道,读之,神情气爽,品之,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太华寺山门前楹联:</p><p class="ql-block">净扫烟尘只关心千顷碧中俨同无照</p><p class="ql-block">闲评风月更放眼万峰青处永怀岩栖</p><p class="ql-block">横批“峻极云霄”</p><p class="ql-block">太华寺山门背后的楹联:</p><p class="ql-block">一幅湖山来眼底</p><p class="ql-block">万家忧乐注心头</p><p class="ql-block">横批:西岳览胜</p><p class="ql-block">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啦,可惜没有拍山门后楹联图片!</p> <p class="ql-block">八方齐向治际此干戈永靖愧“无”善政慰苍生,其中打引号的“无”字有疑问,没有查到,权做“无”字理解吧!</p> <p class="ql-block">万树合参天佇看坊表一新长使名山留胜蹟</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云贵总督范承勋从清平西王吴三桂府中搬运来的雕像,从这里,我们可以依稀看到当年吴三桂的奢华。</p> <p class="ql-block">  这是“思召堂”一角,现在正在维修,明朝时,是黔国公沐氏祠堂,近三百年雨雨风风,还留有当年的遗风,世变几兴亡,往事都随流水去。</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正中供奉有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药师佛,右边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两侧立迦什、阿难两弟子,大殿两旁塑有五百罗汉彩色泥塑,有长脚干下大海,长手摘月亮🌙等,形象生动,可以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北侧面,有一二层楼建筑楼,在三百多年前,这里却是著名的“沐氏祠堂”,叫“思召堂”,里面供奉着历代黔国公的画像,可现在,竟然变成了“太华思茶室”,历史的变幻,真的莫测。</p> <p class="ql-block">  在太华寺山门前方,有两棵三人合抱粗的银杏树,看介绍,此银杏树为建文皇帝在公元1406~1411年亲手所植,如果真如此,这银杏树就有610年历史啦。</p><p class="ql-block"> 建文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为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建文帝消藩,以奉天靖难为名,从北京起兵造反,公元1402年攻破南京城,但是没有找到建文皇帝的踪迹,朱棣自立为帝,迁都北京,由此引出建文皇帝朱允炆逃到云南武定狮子山出家为僧的传说,当然也涉及到太华寺,所以有这两棵银杏树为建文皇帝亲手所植的传说,另外建文皇帝还涉及到郑和,郑和七下西洋,传说就是为了追寻建文皇帝的踪迹,这都和云南人有关。</p> <p class="ql-block">  红墙、小路、芭蕉叶,多少故事,不是在这红墙上,就是在这小路上,或许,也在这芭蕉叶里吧。</p> <p class="ql-block">  从太华寺山门出来,向东走,大约五百米左右,又到了一个交叉路口,向右边走,就可以通往 “猫猫箐”,“猫猫箐”,是太华山顶上的一个小小坝子,由三个自然村组成,昆明人最喜欢早晨爬西山,中午时分,就可以到猫猫箐农家乐里吃午饭,15元/人,有干辣椒炒腊肉、时令蔬菜,有米汤、有咸菜,管饱,当然,还有农家自养的土鸡、土鸭等,还能到猫猫箐农贸市场买烤土豆、烤苞谷等,去了就知道好吃、好玩、好看、好买啦。</p><p class="ql-block"> 而从交叉路口左边走,大约二百米,就到了“龙门胜境”牌坊处了,这里是西山龙门旅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  如果是平时走路爬西山,一般到了 “龙门胜境”牌坊处,基本上就算走到西山“顶”啦,如果是第一次游西山,就接着走吧,精彩和美景,才刚开始呢。</p> <p class="ql-block">  出“龙门胜境”牌坊一百米左右,就到了聂耳墓,去看看吧。</p><p class="ql-block"> 青山有幸埋忠骨,作为昆明最为有名的西山来说,名符其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聂耳墓,位于太华山与罗汉山之间的山坡上,这里,埋葬着人民音乐家聂耳的骨灰。</p><p class="ql-block">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出生于昆明,自幼爱好音乐,1925年,考入云南第一联合中学,1930年7月,到达上海,报考“明月歌剧社”,主考人黎锦晖为聂守信取名为聂耳,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活动,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田汉填写了歌词,而为聂耳,则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7月,聂耳在日本藤泽鹄沼海滨不幸溺水而逝,年仅24岁。</p><p class="ql-block"> 1938年,聂耳骨灰葬于西山华亭山畔,1954年2月,郭沫若题写了墓碑和墓志铭,1980年,聂耳墓由华亭山迁往太华山与罗汉山相交的新墓园。</p><p class="ql-block"> 此为聂耳汉白玉全身雕像,身高3.28米.</p><p class="ql-block"> 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聂耳墓背依青山,前临滇池,墓园呈云南月琴状,要从空中俯瞰,方能得其要,有七个花坛,表示七个音阶,墓穴位于月琴发音孔上,由24块墨石叠砌而成,象征聂耳24岁年轻的生命,墓上安放着由汉白玉雕制的花圈,墓碑上刻有郭沫若书写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几个字。</p> <p class="ql-block">  从“苍崖万丈”牌坊处,就进入罗汉山龙门景区了。</p> <p class="ql-block">  从“龙门胜境”牌坊处,一直向南走,买了门票,就可以继续向龙门景区方向走去。</p><p class="ql-block"> 龙门景区,建于罗汉山与挂榜山之间的悬崖陡峭的峭壁上,分两个部分,其一是“三清阁”部分,其二是“龙门石窟”部分。“三清阁”始建于元朝,是忽必烈第五子梁王忽哥赤在碧鸡山的避暑行宫,至明宣德年间,有人在此建立道观,道教开始盛行,乾隆年间,生长在西山脚下龙门村里的道士吴来清,从“三清阁”开始,沿着陡峭的山崖,一个人,一锤一凿,开凿由“别有洞天”至旧石室的石道,石室外侧刻有“揽海处”三个字,这个石室也称为凤凰室,在开通凤凰室后,吴来清接着又从凤凰室,继续往上开凿石道,此石道仅容一个人通过,石道长约二十多米,到达“慈云洞”,吴来清在“慈云洞”里,就着原生岩石,镂空雕凿了慈航真人、神像、神台、神炉等,从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至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整整十四年,道士吴来清就这样凭着双手,硬是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开凿出一条挂壁石道及“慈云洞”,古人的艰辛,不可想象,如果你想感受一下道士吴来清开凿挂壁石道石室的艰辛程度,不妨回家找一把铁锤,一把钢钎,在一块大石头上凿一个下午,就可以啦,道士吴来清可是凿了整整十四年哦。</p><p class="ql-block"> 四十五年后,道光二十年后(公元1840年),举人杨汝兰,出资开凿“云华洞”,这次不是一个人单干了,杨汝兰组织了几十号人,由“慈云洞”开始,继续向上开凿,至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4年),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云华洞”,随后,杨汝兰的四个儿子,进士杨际泰,以及杨沅、杨濂和杨泽,继承父亲的事业,出资继续,沿着悬崖峭壁,继续开凿,至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又用了整整四年时间,开凿通“达天阁”,并在“达天阁”石窟内,雕刻有石坊、神台、龙门拱门等物,从公元1781年开始,至公元1848年,前后六十七年时间,经吴来清、杨汝兰、杨际泰等人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龙门景区的全部工程,龙门景区,也成为西山最为重要的部分,而“达天阁”龙门拱门,就是西山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鹧鸪天•龙门胜境靠吴杨</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5日</p><p class="ql-block"> 龙门胜境靠吴杨,悬崖峭壁天路开,</p><p class="ql-block"> 单人独力吴来清,父志子承杨际泰,</p><p class="ql-block"> 慈云洞、达天阁,艰苦卓绝事终成,</p><p class="ql-block"> 二十三载惊天地,一生无愧泣鬼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龙门景区游览,一定要背熟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如此,当你到达龙门“达天阁”的时候,面对烟波浩渺的滇池,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的意境,否则,你只会发出“哇,滇池,太美啦”的感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站在“三清阁”旁边,极目远眺滇池风景。</p> <p class="ql-block">  开凿于悬崖峭壁上的石道,站在这里,低头向山下望去,绝对倒吸一口凉气,这万丈深渊,摔下去,马上粉身碎骨。</p> <p class="ql-block">  “云华洞”,由举人杨汝兰采用募捐功德方式,组织了几十人,从公元1840年至公元1844年,历时五年时间,终于开凿完成。</p> <p class="ql-block">  “达天阁”,主要由杨汝兰的四个儿子杨际泰(杨谓)、杨沅、杨濂和杨泽共同出资,再加上部分募捐功德,组织人马,从公元1845年开始,至公元1848年,历时四年时间,终于开凿完成,“达天阁”包括石坊、平台、石窟、楹联、神台,神像、神案、香炉、天栅等,全部都在原生岩石上雕凿而成,这达天阁上接云霄,下达绝壁,险中之险,唯亲身站立在达天阁上,方能感受。</p><p class="ql-block"> 楹联“举步艰危要把脚跟立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是由姚安光禄镇人赵鹤清撰写,请人雕凿而成,书法与内容相得益彰,的确是好联。</p> <p class="ql-block">  在 “达天阁”石窟内,雕有石窟三道拱门,窟内居中,雕有魁星,右脚踏鳌头,左脚反踢金斗,北雕文圣帝君,南雕关圣帝君(关羽),两壁浮雕骏马,《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和《文圣帝君阴骘文》,天栅雕浮云仙鹤,蟠桃垂挂,背面云山众神洞天福地,石窟前檐神龛内,南极仙翁,坐骑飞鹤,两侧童子执拂捧果,唯妙唯俏,鬼斧神工,一旦登上龙门,上接云霄,下临绝壁,凭栏远眺,滇池空阔浩渺。</p><p class="ql-block"> 在传说中,当年雕刻魁星的石匠,在最后雕刻魁星手中的笔时,不小心把笔弄折了,这石匠心怀愧疚,一纵身,就从达天阁天台上跳下,立身成仙,留下至今让人唏嘘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这浮云和神马,马的神态和身姿,都唯妙唯俏。</p> <p class="ql-block">《关圣帝君觉世真经》,整篇现录于下:</p><p class="ql-block"> 帝君曰: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谓偷生。</p><p class="ql-block"> 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勿谓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动一静,神明鉴查,十目十手,理所必至。况报应昭彰,不爽毫发,淫为万恶首,孝为百行原,但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于心无愧者,勿谓无利而不行,若负吾教,请试吾刀。</p><p class="ql-block"> 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乡邻,别夫妇,教子孙。</p><p class="ql-block"> 时行方便,广积阴德,救难济急,恤孤怜贫,创修庙宇,印造经文,舍药施茶,戒杀放生,造桥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难解纷,捐赀成美,垂训教人,冤仇解释,斗称公平,亲近有德,远避凶人,隐恶扬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过自新,满腔仁慈,恶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虽不见,神已早闻,加福增寿,添子益孙,灾消病减,祸患不侵,人物咸宁,吉星照临。若存恶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坏人名节,妒人技能,谋人财产,唆人争讼,损人利己,肥家润身,恨天怨地,骂雨呵风,谤圣毁贤,灭像欺神,宰杀牛犬,秽溺字纸,恃势辱善,倚富压贫,离人骨肉,间人兄弟,不信正道,奸盗邪行,好尚奢诈,不重勤俭,轻弃五谷,不报有恩,瞒心昧己,大斗小称,假立邪教,引诱愚人,诡说升天,敛物行淫,明瞒暗骗,横言曲语,白日咒诅,背地谋害,不存天理,不顺人心,不信报应,引人作恶,不修片善,行诸恶事,官词口舍,水火盗贼,恶毒瘟疫,生败产蠢,杀身亡家,男盗女淫,近报在身,远报子孙,神明鉴查,毫发不紊,善恶两途,福祸攸分,行善福报,作恶祸临。</p><p class="ql-block"> 吾作斯语,愿人奉行,言虽浅近,大益身心,戏侮吾言,斩首分形,有能持颂,消凶聚庆,求子得子,求寿得寿,富贵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获,万祸雪消,千祥云集,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无私,惟佑善人,众善奉行,毋怠厥志!</p> <p class="ql-block">两边刻有的,就是《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和《文圣帝君阴骘文》,现在看看其内容,如雷贯耳,如沐春风,还是古人有远见,今不如昔。</p> <p class="ql-block">  鲤鱼跃龙门,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只要鲤鱼能够跃过龙门,就会变化为真龙,另外这“龙门”,为应龙开辟,传说“阙之所成兮,得应龙之伟力”,就是说,当鲤鱼跃过龙门时,就会有应龙来接应,古代,学子通过学习,考上进士或者状元及第,都比喻成鲤鱼跃龙门,因此,在龙门刻鲤鱼跃龙门图案,合情合理合法。</p><p class="ql-block"> 西山达天阁石壁上的这鲤鱼,雕刻得栩栩如生,到这里的人,都会摸摸鱼头鱼身,沾点运气,看,鱼身都被游人摸得透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龙门”两字下面,雕刻有“金元宝”,据说用手摸了,可得财,男女老少,人人皆要摸一摸,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p> <p class="ql-block">敬天地,祈福寿。</p> <p class="ql-block">  站在“达天阁”平台上,面对烟波浩渺的滇池,此时,可默诵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绝对的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p><p class="ql-block">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p><p class="ql-block"> 只有站在这里,才能真正体会到大观楼长联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远处,昆明城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  登高望远,昆明城尽收眼底,而山花烂漫,别有一番风光,来爬西山吧。</p> <p class="ql-block"> 忆秦娥•滇池月</p><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15日</p><p class="ql-block"> 滇池月,万里晴空波光艳,波光艳,微风拂颊,涛声依旧,岁月如梭鬓霜雪,对月感慨酒当歌,酒当歌,心醉神迷,人生几何?</p> <p class="ql-block">  昆明西山风景区,汇集了自然风光,道教和佛教,人文和历史典故,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书法、楹联、石窟雕刻,在这里,你可以修身养性,在这里,你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追寻道教、佛教、大理国、以及元、明、清民国的历史人物和有趣的故事,还可以把酒凌虚,空叹一番,不过最终还是回到“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的现实,不过,也可以啦,至少,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远眺西山睡美人, 不由得翻出几年前写的《清平乐•睡美人》词,来做结语。 </p><p class="ql-block"> 清平乐 • 睡美人</p><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17日</p><p class="ql-block"> 千里江山,伴美人沉睡,日月星辰已万年,唤不醒春秋梦?</p><p class="ql-block"> 睡美人畔滇池,波光万里潋滟,壮丽江山谁得?引无数英雄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