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时间:21年10月3日,天气: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每年的十一黄金周都想出去转转,不是因为有时间,而是因为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但一想到那如长龙一般的车流和人流,却总是打退堂鼓,今年也不例外。反过来又一想,平时高速公路的通行费死贵死贵的,远的地方怕人多咱不去,近处转转总可以吧,要不然可就对不起国家的免通行费政策了。于是一帮哥们就计划着去攀登一下登封境内的中岳嵩山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是上午八点多到嵩山的,结果一问少室山和太室山都因为前一段没完没了的雨水而封闭了,没办法就去嵩阳书院看看吧,结果进去一看,我C,我去年十一的时候刚在过,看来人年纪大了,记忆力也是真真的不好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离开嵩阳书院,一帮哥们想着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到少林寺看看吧,因为上一次来少林寺应该是十几年前的了,结果到少林寺的停车场一看,我的天呀,这车也太多了吧,车多人自然也多,我们这帮老家伙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了,伊川到登封,距离不远,完全可以不走高速嘛,于是决定等黄金周一过,人少了我们再来吧。那么去哪里转转合适呢,总不能大上午就打道回府吧,这时S君说万安山天师庙附近有袁天罡的遗迹,大伙一听感到很新奇,于是就决定来登万安山,拜谒祖师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万安山位于洛阳的南部,是伊川县和伊滨区的分界线。山北属伊滨区,山势较缓,植物茂盛,庙宇众多。山南属伊川县,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其主峰为海拔937.3米的祖师庙峰。万安山在层峦叠嶂中巍然耸起,东接嵩岳,西达伊阙,山峰东高西低、蜿蜒起伏犹如一条巨龙,形成天然屏障世代拱卫着千年帝都—洛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现在随着万安山山顶公园的修建,在万安山的北侧已经修通了前往山顶祖师庙的公路,但我们是从伊川县境内登山的,通往祖师庙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说是羊肠小道,但有些地方几乎就没有路,需要你拨开一人多高的杂草和灌木丛,仔细寻找前人踏过的痕迹,才能找到似是而非的所谓的道路,其跋涉的艰辛自不必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万安山是一座集历史文化、生态景观于一体的千古名山。东汉何进置八关、孙坚攻大谷、曹操伐董卓、三国司马懿高平陵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武则天登临玉泉寺、白居易玉泉寺赋诗、郭子仪修庙、神秀讲法、司马光、欧阳修等一大批文人雅士都在万安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千古美谈。因此可以好不夸张的说万安山就是一位见证了洛阳十三朝帝都千古兴废的老者,这些随处可见的历史遗迹正在向人们述说着千古悠悠往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通往祖师庙的羊肠小道开始处,有一个很不显眼的土堆,土堆前竖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袁天罡墓四个字。袁天罡是唐朝人,和他同时期的李淳风一样,都是因《推背图》这本千古奇书而名垂青史的。袁天罡在唐代是以相术风水之能而被称为一代宗师的,他在一生中各种神奇的预测无不准确,这些在正史《新唐书》和《旧唐书》中都予以列传记载,这是很少见的。当然了,在民间的传说故事中那就更是神奇的不得了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袁天罡的墓地是在四川省阆中市邛崃县白鹤山的天宫院。但为什么洛阳也有袁天罡墓呢?据史书记载,袁天罡是武则天时期的国师,曾经在大唐东都洛阳生活了许多年,他病逝以后,他的门人弟子将他在洛阳故居内的遗物特别是衣服和用具埋葬在了万安山,以衣冠冢的形式让后人凭吊。作为一代宗师的衣冠冢,万安山景区应该把它突出为一个亮点,好好修葺一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任其荒芜下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凭吊完袁天罡老先生以后,就开始沿着崎岖蜿蜒的小道向万安山最高峰上的祖师庙出发了。一路荒草没膝,一路笑语欢声,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祖师峰的下面。从这里近观祖师峰,但见山崖壁立,峰峦连绵,怪石嶙峋,栈道蜿蜒。祖师庙犹如天上宫阙,云雾缭绕中的青砖黛瓦,高耸云霄。不由的让人想到了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祖师庙位于万安山主峰上,一组古朴大气、巍峨壮观的唐式木结构建筑依山而建。建筑从结构到布局骨子里透着一股返朴归真、自然天成的秀气;气宇昂然、清幽深遂的灵气。这是祖师庙主殿真武殿前的石质牌坊,上书“玄天圣境”四个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祖师庙始建于汉魏时期,到唐朝的时候叫荡魔观,到明清时代祖师庙的建筑规模达到鼎盛,这是一座供奉道教神祇真武大帝的道观,但在民间一直称其为祖师庙,其威望之高、影响之大是其它庙宇无法相比的。老百姓把它与湖北的武当山媲美,称为北金顶。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玄武大帝的生辰,在这一天登万安山拜祖师爷是万安山附近一带延续了千余年的习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他们原本只是道教中掌管四方的天神,但唯有玄武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其他三位同行,玄武观真武庙到处都有,但是你很难看到专门供奉青龙白虎朱雀的庙观,其实把真武大帝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是在明朝。明成祖朱棣打败自己的侄子,登上皇位,并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以后,出于政治需要,就开始拔高北方天神玄武的地位。大力宣传在燕王朱棣奉天靖难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曾显灵相助,由此来证明朱棣登基的合法性。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除了在武当山修建金顶外,并下诏在全国大规模地修建供奉真武大帝的宫观庙堂。正是因为明朝皇帝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宫廷内和民间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新建的祖师庙占地10亩,分三进院落,沿山体自然分布着龙虎殿、真武殿、父母殿三大主殿,东西两廊为配殿。包括东跨院在内,共分为八处院落,总建筑面积近1500平方米。祖师庙主殿真武殿内的真武大帝神像由一块高2.5米、直径1.5米,树龄达六千多年的整块金丝楠木雕刻而成,可谓世间稀有,价值连城,说举世无双也不为过。它是由我国著名的古树名木收藏家李凌云先生捐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据民间传说,真武大帝就是在万安山修炼成仙的,他功德圆满以后,原本想在万安山安营扎寨,不料他仙力深厚,一脚下去就把万安山向南踏斜了,这就造成了如今万安山北坡缓南坡陡的现状,无奈之下真武祖师只得一路向南寻找洞天福地,于是就在湖北的武当山建起了自己的道场。这才有了南金顶武当山,北金顶万安山的说法。</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真武殿真武大帝的身旁,有金童玉女,二人捧册端宝。他俩的身份是听差加秘书。据《真武本传妙经》说,金童、玉女是分掌威仪、书记三界中善恶功过的小神,权力还不小。这金童玉女是有名字的,金童叫周公,玉女称桃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金童玉女就是周公、桃花的说法源于元明戏曲和小说。桃花女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元代已有《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杂剧。戏的剧情是:算命人周公开业三十年,从无差错。某日有石婆婆算命,周公说她儿子石留柱在外必遭横死,石婆婆回家途中遇到桃花女,桃花教她禳解之法,救了石留柱。石婆婆找周公退卦钱,说他的卦不灵。周公又给彭祖算命,断定他必死。彭祖路遇桃花女,桃花亦教她禳解之法,彭祖便依法祭拜北斗七星,得以延长寿命,成为长寿的代名词。后来彭祖遇见周公,周公知其不死的原因后,顿生恨意,于是就请彭祖为媒,娶桃花女为老婆。桃花女知道周公的意图后将计就计,婚后两人斗智斗法,不分高下。后来真武祖师出场,对二人道出了真相,他们原本就是金童玉女转世,现在业缘已满,就复归天位,成了玄武大帝的左右跟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无人机的视角里,祖师庙耸立在山巅之上,一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一边是如梦如幻的云雾仙境,美不胜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站在石坊“玄天圣境”前的观景台上凭栏远眺,对面的伊川大地尽收眼底,远山如黛,郁郁葱葱,层层梯田,渐次铺开,一派生机盎然。沟壑纵横中那一处处散落的村庄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掩映在一抹抹绿色之间,弯曲的乡间道路穿插而过,零星的炊烟和仨俩的行人把此时此刻的大地衬托的格外安宁与恬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