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当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的时候,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便敏锐地察觉到核威慑时代的到来,并高瞻远瞩地指出"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以应对威胁。由此开启了中国的核计划...</p><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中国核潜艇建造立项,代号"09”。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中国进入独立建造核潜艇的时代。1964年,根据三线建设规划,核潜艇动力陆上研制基地定点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代号909,邮箱号成都219。1965年,8千多各路精英齐聚九0九,在一片长满松树的丘岭地中,荜路褴褛,开疆拓土,边基建、边工作,开始了中国核动力的研制...</p> <p class="ql-block"> 夹江县地理位置图</p><p class="ql-block"> 1997年前,现眉山市(苏东坡故乡)管辖范围属乐山市管辖。1997年新建眉山市。</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乐山曾有三线建设单位十余个。上世纪末,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除了三个涉核单位(一个研制人造太阳、一个研制核动力、一个生产核燃料)尚存在外,其余多已烟消云散。就是这三个涉核单位,也只有两个整体或主要部分迁往成都的单位状况好一些。若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若不是中央重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乐山的三线建设恐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夹江县行政区划图(鄢城镇为县城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夹江县始建于隋朝,因"两山对峙,一水中流"而得名。 "一水"指青衣江,向东流向乐山大佛。上图左上方标牌上介绍了夹江县的地理位置及所辖乡镇,可放大看。夹江因盛产瓷砖而号称"西部瓷都”。</p> <p class="ql-block"> 九0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志(正面)</p><p class="ql-block">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几代人的艰苦奋斗铸造了中国的水下利剑。在此设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先辈,教育后人,理应如此。本人于2021年10月13日随团到此参观。</p> <p class="ql-block"> 右边第一人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 背 面</p> <p class="ql-block"> 院 歌</p><p class="ql-block"> 中国堆谷沐浴着金色朝阳,蓝色海洋激荡着百年梦想,钢铁巨鲸逐海浪,科技强军,科技强军,奏华章,奏华章。啊,奋进的核动力院人,自主创新勇攀高峰。让核能造福人类,神圣使命无尚荣光,神圣使命无尚荣光!</p><p class="ql-block"> 核电之光辉映着皎洁明月,神奇堆谷升腾着伟大理想,核技术研发竞风流,科技兴国,科技兴国,创辉煌,创辉煌。啊,奋进的核动力院人,自主创新勇攀高峰。让核能造福人类,神圣使命无尚荣光,神圣使命无尚荣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核动力摇蓝广场周边景观视频</p> <p class="ql-block">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牌</p> <p class="ql-block"> 书写在九0九主要建筑物上的毛泽东题词</p><p class="ql-block"> 基地人就是以此为动力,激励自己革命加拼命研制核动力的</p> <p class="ql-block"> 誓 言</p><p class="ql-block"> 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p> <p class="ql-block"> 基地历史视频解说大厅</p> <p class="ql-block">教育基地负责人播放视频讲述九0九历史</p> <p class="ql-block"> 历史路径</p> <p class="ql-block"> 视 频</p><p class="ql-block"> 1970年,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及陆上模式堆。</p><p class="ql-block"> 1980年,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亚洲第一,全球第三)。</p><p class="ql-block"> 从1987年起,开始将非放射性部门迁往成都,形成"两点六地"格局。</p><p class="ql-block"> 1991年,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中子脉冲反应堆及军用脉冲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堆设计和建造技术的国家,打破了美国的垄断。</p><p class="ql-block"> 1992年,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乏燃料反应堆:岷江试验堆。</p><p class="ql-block"> 自1980年代开始步入民用核电站研发...</p> <p class="ql-block"> 右下方为成都291信箱复制品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关于收藏信箱箱体的函。</p> <p class="ql-block"> 院部大院视频</p> <p class="ql-block"> 四合院介绍牌</p><p class="ql-block"> 四合院实际上是用鹅卵石垒起的干打垒建筑物。这里研制了核动力,也走出了中国顶尖科学家一一中国科学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 院部大院正门</p> <p class="ql-block"> 合 影</p> <p class="ql-block"> 左下方和右下方是院部大院外墙,上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一看就知当时的九0九是准军事化管理。</p> <p class="ql-block"> 院部大楼</p><p class="ql-block"> 二楼正中屋檐下书毛泽东"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题词</p> <p class="ql-block"> 院士风采(一)</p><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日后闻名遐迩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就是从这个简陋的干打垒办公楼里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彭士禄,革命先烈、农民大王彭湃的儿子,吃百家饭长大,新中国首批留苏学生,核动力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代楷模。</p> <p class="ql-block"> 院士风采(二)</p> <p class="ql-block"> 导游牌</p> <p class="ql-block"> 由此上去,便是当年会战指挥部驻地和彭士禄等工程师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此为当年彭土禄等人居住的房屋的正面和背面。</p> <p class="ql-block"> 室外蓝色金属桶是彭士禄自制的蜂窝煤炉。</p><p class="ql-block"> 彭、赵二人友谊深厚,亲密无间。</p> <p class="ql-block"> 彭士禄住房内部设施</p><p class="ql-block"> 当年,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也很清贫,但他们的贡献不小。</p> <p class="ql-block"> 通往指挥部的路。左侧小山下是第二职工家属宿舍区。</p> <p class="ql-block"> 小高地视频</p> <p class="ql-block"> 指挥部院子</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样简陋的办公条件下,当年的他们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办公用品</p> <p class="ql-block"> 当年用过的饮水用具和餐具。</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简陋的陈设,不由地感慨,正所谓无大楼可以有大师,有大楼更应有大师。但愿中国今后有更多的大师出现,以回答钱学森之问。</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痕迹视频</p> <p class="ql-block"> 创业年代</p> <p class="ql-block"> 建设场地</p> <p class="ql-block"> 正在建设中的反应堆实验室</p> <p class="ql-block"> 技术攻关</p> <p class="ql-block"> 设备安装和理论学习</p><p class="ql-block">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正是无数个像九0九人一样的共和国英雄,在共和国艰难起步时期,义无反顾地投身国家建设,奉献青春、热血、智慧和生命,才铸造了共和国的今天。后人应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勋,在强国路上不断奋进!</p> <p class="ql-block"> 中国首艘核潜艇</p><p class="ql-block"> 1970年12月26日,中国首艘核动力潜艇下水。</p> <p class="ql-block">中国核潜艇、核动力、潜射导弹设计大师</p><p class="ql-block">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左二、负责核动力研制),副总设计师赵仁恺(左一、负责核动力研制)、黄纬禄(右二、负责潜射导弹研制)、黄旭华(右一、负责核潜艇整体设计)</p> <p class="ql-block"> 二号家属区</p><p class="ql-block"> 彭士禄等人住地就在二号家属区通道左侧的小山上。</p> <p class="ql-block"> 二号家属区视频</p> <p class="ql-block"> 家属区外的广场</p><p class="ql-block"> 左前方高地建筑物为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 家属区外广场视频</p> <p class="ql-block"> 中国核潜艇</p><p class="ql-block"> 1970年12月26日,中国首艘核潜艇下水。1971年9月,试航成功。1982年10月12日,中国首枚潜射导弹发射成功。至此,中国进入了有"枪″有"弹″有能在海底长时间运行的运载工具的水下核威慑时代。目前,中国的核潜艇技术己位列世界前列。</p> <p class="ql-block">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中国的核潜艇技术已位列世界前列。配上先进的潜射导弹,中国的水下核力量已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是中国现在腰板越来越硬的重要原因。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中国水下核力量存在的意义,也是九0九人为国家作出的重大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那些为国家强大作出贡献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利剑出海,直刺苍穹一一中国潜射导弹发射</p> <p class="ql-block"> 目前,中国已拥有投送距离位居世界第一的潜射导弹。</p> <p class="ql-block"> 秦山核电站</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后期,核动力院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开始了民用核电站的研究设计。2002年,核动力院自行设计的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核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投入使用,这标志着中国已基本具备百万千瓦级核电研究设计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华龙一号核电站</p><p class="ql-block"> 华龙一号核电站是我国自主研究设计建造的第三代全球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的核电站,安全性和经济性高。</p><p class="ql-block"> 2010年,核动力院参与设计的首座自主品牌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的核电机组——岭澳核电站二期并网发电。2013年核动力院研究设计出ACP1000第三代压水堆先进堆型,2014年12月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21年5月20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p> <p class="ql-block">位于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大楼</p><p class="ql-block"> 据2017年1月官网显示,核动力院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00余人,中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人员19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5人,博士生导师29人。全院有90多个实验室,其中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能源研发(实验)中心,涉及50多个工程专业和学科,有15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获得100多项授权专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视 频(拍摄于2022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另外两个曾在乐山呆过的涉核单位。</p> <p class="ql-block">建造于乐山的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一号</p><p class="ql-block"> 在成都新造的环流器,放电已达十秒级,位于世界前茅,但离商用还远。</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乐山金口河核燃料厂职工俱乐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当天的另一个参观景点——位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夹江东风堰内的文博苑景区。</p> <p class="ql-block"> 苑区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 东风堰灌区示意图视频</p><p class="ql-block"> 东风堰始建于清康熙元年,距今350年,灌溉面积七万多亩。</p><p class="ql-block"> 视频中的摩崖石刻是始雕刻于唐朝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夹江千佛岩摩崖石刻,紧挨县城,在东风堰景区内。</p> <p class="ql-block"> 仿古塔</p> <p class="ql-block"> 苑区道路</p> <p class="ql-block"> 夹江物产介绍</p> <p class="ql-block"> 夹江宣纸介绍</p><p class="ql-block"> 夹江宣纸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号称大千用纸。</p> <p class="ql-block"> 矿石收音机</p><p class="ql-block"> 文博苑内有一个占地面积两百多平方米的收音机展厅,内部陈列有比较齐全的各类收音机,供人们参观、学习、了解收音机历史。矿石收音机是物资匮乏年代收音机爱好者最喜欢制作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谨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