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堂》(第980期)——《留在沙滩上的五彩贝壳》◇常志东

老常

<p class="ql-block">  《留在沙滩上的五彩贝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常志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海水退潮的时候,那些五彩的贝壳便被留在了沙滩上,让我们永远记住了童年的美好时光,从而把最原始最幼稚的情感沉淀在了心底,在郁闷或者快乐的时候,随时随地翻出来品味。</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整个冬天,村子都被冰雪封盖着,所有的树木光秃秃的,没有一片叶子,象冉弱无助的老人孤孤地站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当妈妈将用彩色布条缝制的小公鸡钉在我的衣袖上时,我知道春天快到了。于是,每天跑到村东头的涝池边去看柳树,我知道春天最早是来到柳树上的。</p><p class="ql-block"> 一天,两天,三天……终于,柳树慢慢变绿了,开始是米粒般大小的嫩芽,在和暖的春风中,嫩芽渐渐长成了叶子,一片片刀片一样的叶子挂在柳枝上,柳树的枝条显得更长了,更绿了,也更加柔软了。柳枝缓缓下垂,在轻风中舞动着,极象是美女刚刚梳洗过的缕缕青丝。</p><p class="ql-block"> 柳树的树杆是笔直的,颜色是棕褐色的,树皮很粗糙,但每个枝条却很光滑,翠绿翠绿的。这时,聚集在柳树下的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就是做柳笛。胆大一些的孩子会爬上树,采折一些粗细不一的柳条下来,取掉叶子,挑选出那些笔直匀称的柳枝,截成一段一段的,从这一端向男一端轻轻扭动,然后用力抽拽,柳枝的外皮就脱落成一个绿色的园筒,将园筒的一端剥掉一些外皮,柳笛就做成了。柳笛因其粗细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越是细的柳笛声音越高,“吱……”,粗一些的则发出“呜……”的声音,低沉而厚重。柳笛做好了,孩子们又会将柳枝盘在头上,排着队,口中吹着柳笛,伴随着高低不一的柳笛声,从村东走到村西,再从村西走到村东。</p><p class="ql-block"> 所以,从小我就知道,春天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找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本来很胆小的,最怕赖蛤蟆和蛇,可偏偏不怕蚂蚱。我们村子西边有五面坡,到 了夏天,随便到那一面坡上去,都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蚂蚱的喧叫声。学校放暑假以后,我最大的兴趣就是到西坡捉蚂蚱。</p><p class="ql-block"> 捉蚂蚱之前先要做蚂蚱笼子 ,办法是:找一把麦杆,将麦杆在水里泡软;再找两根钎子拿在手上,十字交叉,拿左手压住,右手用来绕麦秆,直到钎子绕完,这是打底。底打好以后,按垂直方向继续绕麦杆,直径一圈比一圈小,不停地绕,一直绕到顶,这时一个宝塔螺旋形的蚂蚱笼笼就做成了。还有用髙粱杆扎成的蚂蚱笼,那就更简单了。</p><p class="ql-block"> 捉蚂蚱要选好时间,必须是大晴天,而且必须是大晴天的中午,只有这时,蚂蚱才会叫。蚂蚱是植食性昆虫,最喜欢吃枣叶,一般都会攀爬在枣刺上。捉蚂蚱时,不能大声喧哗,听到叫声后,要循着叫声,徐步缓行,屏声静气,搜寻目标,发现目标后,迅速出手,一把抓住,放进蚂蚱笼里。</p><p class="ql-block"> 也不是所有的蚂蚱都会叫,据说会叫的蚂蚱是雄性的,个头大,呈铁铜之色,我们小时候都叫它“黒头”,或叫“铁匠”。雌性蚂蚱则是草绿色的,体型小一些。越是个头大颜色深的蚂蚱叫声越大,“喳喳喳喳……”,昂扬而连续。因为叫声太大,装着蚂蚱的笼子拿回家去一般不会挂在屋里,而是挂在屋外的门框上。“蚂蚱喳喳喳,爱吃蕃瓜花”,蚂蚱最喜欢吃的东西是南瓜花、枣叶和黄瓜,这些东西,都是插放在笼子的缝隙中,供蚂蚱随时享用。</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1954年转初级社之前,我家养着65只羊,是那种头上长着螺旋状的弯角、身上长着卷曲的绒毛,屁股上掉着又肥又园的大尾巴的绵羊(也叫脂尾羊)。65这个数其所以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每次放完羊收羊时都要清点,时间长了,也就记住了。 </p><p class="ql-block"> 放羊常去的地方是吊坡、南安坡、大坡、山水坡和鲁台坡,再远一点的地方就是西石崖和老牛窝。老牛窝在白村河的支流小河弯旁边,虽然最远但和別的地方比起来,环境相对比较封闭,且水草肥美,羊只要吆上坡去就可以不管了。 </p><p class="ql-block"> 经常来这里的还有住在河边的朱姓人家的两个小女孩,她们是放牛的,五六头牛赶上坡后她们常常会在一块房子大小的巨大的石头上玩耍。 女孩穿着很艳丽的衣服,到了夏天,还会戴一顶缀着蝴蝶结的漂亮的凉帽。我虽然不认识她们,但却听村上人说一个叫菜花,一个叫枣花,很好听的名字。我那时很调皮,也不知从那里学来的,也不管认不认识,隔着小河就冲着女孩喊:“菜花菜,长的爱,枣花枣,长的好。” 女孩听到了,却也并不生气,一声不吭。其实我也从未近距离观察过女孩,长的好不好看也并不知道。 </p><p class="ql-block"> 在西石崖放羊 ,最惬意的事就是喊“崖娃娃”。几十米高的青石崖,巍峨挺拔,陡峭笔直,喊一声就会有很大的回声。“崖娃娃!”“崖娃娃!”“在阿达!”“在阿达!”“提个笼笼看你妈!”“提个笼笼看你妈!”这样不停的喊,整个西石崖下,回声荡漾,经久不息。</p><p class="ql-block"> 喊高兴了,再借用石崖的音响效果,吼一段秦腔:“王不该当年离龙朝,祸不寻王王自招,虎离深山难展爪,蛟龙出水凤离巢……”</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童年时老家的冬天更象冬天。一是特别冷,二是经常下雪,一场雪落下来,多日不化,村子全被覆盖了,天地一色,找不到路径。 </p><p class="ql-block"> 虽然很冷,但只要有雪,就会诱惑着村上的孩子们出来玩,就是打雪仗,堆雪人,套麻雀。</p><p class="ql-block"> 堆雪人其实很简单,先在一块平地上滚出一个大雪球作为雪人的身子,再滚出一个小雪球作为雪人的头,把头固定在身子上,用黑色的弹珠做眼睛,红萝卜做鼻子,核桃做嘴巴,一个活灵活现的雪人就做成了。</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套麻雀,在院子里扫出一片空地,在空地上铺一块布,在布上撒一把小米,在小米上方支一面筛子,在支筛子的木棍上拴一条绳子,绳子直拉到屋子里,人躲在屋子里等待麻雀上当。果然,大雪天找不到食的一群麻雀扑碌碌从天而降,钻进筛子底下急速地啄起小米,这时,拉动绳子,一群麻雀就全扣在了筛子底下。套住的麻雀用泥巴糊住,放在火里烤熟了吃,什么味道,已没有了记忆。</p> <p class="ql-block">  人是很奇怪的,小时候总盼着快点长大,可真的长大了,却又后悔。有一本书叫《我不想长大》,但不长大是不可能的,终于,我们还是努力的长大了,勇敢的活下来了,最后残酷的老了。我喜欢永远生活在童话中,或者幻想中,或者梦中,心中永远装着一个小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常志东编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2021.1.15</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