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援越抗美”的兄长们(纪念空军高炮十师二十九团援越抗美五十五周年)

孙登龙

<p class="ql-block">1964年8月在中国南海,美帝国主义蓄谋已久,一手策划制造震惊世界的“北部湾事件”公然出动大批飞机袭击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鸿基、禄昭、福利、广溪四个鱼雷艇基地和油库等,进而对越南北方内陆工业基地、铁路、公路、桥梁、以及军事设施进行疯狂的轰炸。1964年8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帝侵略行径。196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访问中国,毛泽东主席会见了他。胡志明主席向毛泽东主席介绍了越南人民抗美救国的情况,并请求中国给予出兵援助。毛泽东主席说:“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士是越南的后方”。此后“援越抗美”的战幕就徐徐地拉开了。中国的工程兵首当其冲开赴越南,抢修、建筑:公路、铁路、桥梁等;高炮部队紧随其后,挥师岀关,奔赴越南战场,担任了越南北方要塞及重要目标的保卫任务。</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批示:越南即是个战场,也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要充分加以利用,争取两年的时间,高炮部队都要去一次越南轮战一次。</p> <p class="ql-block">空军高炮二十九团是全军高炮部队援越抗美第三批部队。时间从1966年10月至1967年5月回国。</p><p class="ql-block">部队出国时番号为“工程部队31支队329大队”,代号3992部队。1967年1月番号改为“后勤部队31支队329大队”。</p><p class="ql-block">31支队由空军高炮1师师部及所属1团、2团,高炮6师16团,高炮10师29团,海军高炮2团3营,南海舰队高炮独立营,雷达6团2个连,探照灯2团3营,陆军124、127、141师各1个高炮营。</p> <p class="ql-block">1966年10月15日下午我空军高炮十师二十九团整建制和二十八团一连、四连、三十团枪连、驻青岛海军高炮二团三营、探照灯二团七连等部队,在“友谊关”雄师出关。</p> <p class="ql-block">1966年9月16日我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兵第二十九团)先前侦查组离国入越(跃岀友谊关进入越南),准备接防二十八团防空作战任务。1966年10月15日下午五时左右我们二十九团全体官兵怀着我们代表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历史重任跨过友谊关离开祖国进入越南。在越南我们团共进行了作战30次,消耗85炮弹4792发,37炮弹30649发,高射机枪弹39564发,击落敌机9架,击伤敌机8架,我阵亡官兵36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接替空军高炮十师二十八团防空任务,进驻所属阵地部署于外苏担负保卫外苏车站和5至8号铁桥的战斗任务。</p> <p class="ql-block">时任29团团长杨月亭,1970年12月份我入伍在雷达站(连)任雷达操纵员、操纵长、站长期间他仍在团长岗位上,1980年2月份任师司令部付参谋长,1983年底离休。1982年初在我任师司令部作侦参谋时仍是我的老首长。</p> <p class="ql-block">时任团政委程力,后任师付政委,离休。</p> <p class="ql-block">在援越抗美战斗中我们团两个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两个班:</p><p class="ql-block">一连炮一班:1967年1月20日战斗中在四人负伤的情况下,英勇顾强,又打出六发炮弹,与兄弟连队一起击落了敌机。</p><p class="ql-block">二连测高机班:1966年11月3日战斗中,在阵地受攻击,连队伤之80名的情况下顾强战斗。</p><p class="ql-block">三人荣立个人一等功</p><p class="ql-block">一连炮班长邹继安(见下图及说明)</p><p class="ql-block">二连测手张炳礼(见下图及说明)</p><p class="ql-block">二连炮排长雷一贵:1966年11月3日战斗中身负重伤,勇敢接替指挥</p> <p class="ql-block">邹继安一等功荣立者,入越期间任一连炮班长,在1967年1月20日战斗中在负伤九处的情况下,顾强战斗,一个人完成四个炮手的动作,又打出了六发炮弹。</p> <p class="ql-block">张炳礼一等功荣立者,在入越期间二连测手,在1966年11月3日战斗中,身负90多处伤仍坚持战斗。</p> <p class="ql-block">在援越抗美中荣立集体二等功单位</p><p class="ql-block">1.二连:1966年11月3日战斗中,在阵地受攻击,人员伤亡80名的情况下顾强战斗。</p><p class="ql-block">2.四连:1966年12月2日战斗,五次射击均压缩到2200至2600米开火,与兄弟连队一起打的敌机空中开花。</p><p class="ql-block">3.一连三排:入越作战,战绩突出。</p><p class="ql-block">4.枪连三排:1967年1月20日战斗中,在阵地受攻击,人员伤亡10名的情况下浴血奋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援越抗美中荣立二等功的人员</p><p class="ql-block">二连连长张传柏、二连政指杨培茂、二连班长宋先华、二连(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朱文富、二连班长陈汉权、二连付班长季必寿、二连侦察员王兆金、二连测手瞿光贵、二连侦察员季业友、二连班长胡茂荣、二连班长邓益、二连班长邓桢祥、二连侦察员资道祥、二连测手袁建希、二连炮手王国富、二连炮手陈锐生、二连测手张艮新、枪一连付指导员宋宜奎、枪一连枪手张涛建、枪一连枪手李风话、枪一连班长周山明、二连付班长陈才生、一连炮手欧昌安、八连卫生员聂光辉、十连连长王绪剑、十一连班长陈耀洪、卫生队军医徐义炳、原三十团二营部侦察员黄光定、原三十团二营部卫生员陈子龙、原三十团四连侦察员梁金安、原三十团五连司务长吴瑞祥等多名战友。</p> <p class="ql-block">这是被击落美机残骸。</p> <p class="ql-block">被击落敌机跳伞逃生的美军飞行员</p> <p class="ql-block">雷达连做为第一梯队跨出国门,援助越南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翌日佛晓到达设防阵地“越南河北省凉江县大林乡大甲村”。</p><p class="ql-block">在入越作战近八个月期间我们雷达连进入一级战斗状态362次,值班开机145次,战斗开机157小时,值班开机421小时。为全团高炮连在30次的对空作战中击落敌机9架,击伤敌机8架提供了及时、准确、连续、快速的目标诸元。深受团指挥所及各炮连的信赖。</p> <p class="ql-block">在援越抗美期间上级慰问时在阵地上部分战友们的合影</p><p class="ql-block">从右向左不分前后排</p><p class="ql-block">1.卢松兴广东人无线班长</p><p class="ql-block">2.周本财安徽宁国人油机员</p><p class="ql-block">3.刘谦孔山东章丘人报话员</p><p class="ql-block">4.郝维亮山东章丘人报话员</p><p class="ql-block">5.何维祖安徽无为人无线付班长</p><p class="ql-block">6.张茂清广东五华人标图员</p><p class="ql-block">7.肖开新湖南常德人报话员</p><p class="ql-block">8.刘照俊湖南双峰人连长</p><p class="ql-block">9.谷全信北京大兴人油机员</p><p class="ql-block">10.董传沐山东章丘人报话员</p><p class="ql-block">11.高其俭山东章丘人操纵员</p><p class="ql-block">12.吴润根广州市人操纵员</p><p class="ql-block">13.岑铁元广东顺德人标图员</p> <p class="ql-block">援越抗美时任雷达连长刘照俊,三等功荣立者</p> <p class="ql-block">1963年8月份在山东省乐陵中学读书的四位同学同时从军入伍,入伍后李延龙(右)顾清森(前)在空军高炮二十八团服役,他们的特殊身份(炮瞄雷达操纵员)曾两度出国作战即参加28团出国作战又随29团出国作战。炮瞄雷达是当时高炮部队装备最先进的装备,对敌机威胁最大。李延龙回国后在2连任付连长,1972年8月至1976年3月在雷达(连)站任连长,在这段时间是对我要求严格,关爱备至。姚振喜(左)郭鸣鶴(中)在我们雷达站,他们是同学又是同在一部雷达车上任操纵员,他们同时入党,在援越抗美时他们同时被任命为“操纵长”,按编制只有一名操纵长,在出国作战期间为确保情报工作的连续不断实行“双班编制”。在我入伍后姚振喜任团司令部作侦股付股长、股长、参谋长、付团长,他无论在那个岗位永远视“雷达站”为“娘家”。在我们相处十多年中只要雷达站提出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对雷达站的作战训练要求十分严格,对战备工作决不允许出半点差错。</p> <p class="ql-block">陈荣堂操纵班长援越抗美时的三等功荣立者</p> <p class="ql-block">老班长陈荣堂与同年入伍并参加援越抗美的战友们拟写了六十余篇回忆录,叙述当年热血男儿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做为同在一部雷达车上同在一个岗位上(不同时期)履行军人职责的军人,您是我心目中学习的榜样 ,也是我奋斗的目标。老班长您好。</p> <p class="ql-block">何维祖入越作战时任无线班付班长,我下连队时任付指导员春节后任指导员。在连队组织的轻武器实弹射击与投弹中是您与团部雷达助理卢诗德、雷达连油机员陆兰新(安保员)等人的及时准确判断、迅速果断处置才有今天的孙登龙</p> <p class="ql-block">高其俭出国时任操纵员,三等功荣立者,我入伍时您任操纵长,站长。我也是继您之后最终“操纵长”,以后编制没了“操纵长”。</p> <p class="ql-block">邢光能1975年2月份到雷达站任指导员,援越抗美中地面监视连任哨长,三等功荣立者,在搜索捉捕美军飞行员时身负重伤。在他任雷达站指导员期间我光荣提干任操纵长、站长。我由战士到站长与您搭班在雷达站生活四年之久,是我的好兄长、好领导、好书记、好搭挡。</p> <p class="ql-block">在援越抗美期间军委三总部“慰问信”</p> <p class="ql-block">在完成援越抗美任务准备回国途中我们雷达连的部分战友们来到“越南友龙烈士陵园”与长眠在他乡异地的战友们告别。</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一:孟浩山东章丘人操纵员</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二:陈荣堂安徽无为人操纵班长</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三:曹启和湖南来阳人炊事员</p><p class="ql-block">后排右二:刘志明四川人炊事员</p><p class="ql-block">后排右一:冯桂林湖南珠洲人司务长</p><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谢庭培湖南珠洲人油机班长</p><p class="ql-block">前排左二:吴润根广州市人操纵员</p><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三:谷全信北京大兴人油机员</p> <p class="ql-block">在援越抗美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您们共同战斗的战友们及祖国人民、越南人民永远怀念您!</p> <p class="ql-block">吴立保(右)座谈会组委会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一等功荣立者张炳礼与团首长及雷达站参会人员</p> <p class="ql-block">一等功荣立者邹继安、张炳礼与后任师政委刘尚福及秘书长吴立保</p> <p class="ql-block">雷达站参加座谈会成员技师郭录增、援越抗美时操纵员高其俭、何广其。</p> <p class="ql-block">参加座谈会全体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董传沐无线班长,援越抗美时期的新兵1971年元月15号新兵连集训结束后下连到雷达连。16号举行迎新送老联欢会,此时我接过您(援越抗美战士)给我的刚枪,深感责任重大并无比自豪。</p> <p class="ql-block">刘谦孔(前左)标图员,援越抗美的参与者,能够在雷达连接您们班感到无限自豪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份入伍,没有能够参加“援越抗美”战斗很遗憾。参军后在空军高炮二十九团雷达站服役很光荣也自豪。能够与参战人员共同学习、训练、生活接受他们的熏陶,在他们领导影响下成长进步是人生极其难得的良机。</p> <p class="ql-block">1983年至1985年间有幸参加编写“空军高炮十师大事记”工作,在这段时间有机会接触到军史资料,是我了解到更多的军史,充分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所在。</p><p class="ql-block">今日已经退休,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召必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越两国人民友谊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