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我的老屋

波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里的老屋实在是老了,前面的门房,记得是我上二年级时(大约是1982年吧)建的,已经快40年了,后面的厦房是1966年左右建的,近60年了。由于受当时生活条件所限,除了地基及地面几层用砖做的之外上面用的都是用土坯。老屋终于没有能承受住这场秋日以来旷日持久的连霪雨的袭击,先是屋顶渗水、漏水,接着是掉泥,掉土,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看到天了,不能再住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我们多次劝过母亲不要再到里边去了,可年逾七旬的她却依然舍不得这老屋子,总是时不时得过来看看。今年已经决定暑假要拆了重建的,可由于没有找到适合的工队,就搁浅下来,里边的东西也没有及时搬出去,所以下雨时母亲总是要过来看看,给我们卧室床上铺上了塑料布。回家时看到这些心理不知道是啥滋味,暖意和担心在心头交织着。有妈才有家说的一点不错。但我更多担心的是母亲的安危。国庆节期间把老屋里的东西搬出,并加紧联系好工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不,昨天工队上来人了,准备拆老房子,可我这时心中却也了许多不舍,这里是生我养我的老屋,有我兄弟姐妹童年的欢喜和快乐,有着我七人之家的幸福和温馨,有着邻里之间的友好和真情,有着亲戚之间和睦和真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着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去生产队下地干活,由于爷和婆年事已高,不能下地,爷在家里做些家务,婆给一大家子做饭,每次我们三个小孩放学回来都能高兴地飞到家里喊一声“婆,爷”,然后吃上热乎的饭和菜,不像别的小伙伴总是在门口等大人下工。所以,在我小时的记忆里根本不知道还有锁子和钥匙这么回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记每当爷过生日时是我们最高兴的,这天家里会来许多亲戚,二爷、三爷、五爷一家,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一家,这时表哥表姐堂哥堂姐们都来了,院子里自行车都停满了,好不热闹。当然村里的邻里乡亲也送上自己的祝福,比如鸡蛋和挂面什么的,这些在那个粮食尚不充裕的年代都是特别珍贵的。最主要的是我们这些小孩子能吃上好东西。送走了亲戚,傍晚时分,我和哥哥姐姐则是去村上给邻里送些饭菜和馍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老屋前,我们和伙伴捉迷藏,打纸面包,滚铁环,打铁杠,丢窑窝,玩杏核,打陀螺。在老屋的院子里,和伙伴们一起写作业。过年时,在老屋里一起蒸年馍、捏茶果、吃饺子,在老屋前放爆竹,玩甩炮,十五时玩萝卜灯笼,掉焰花。到处充满了欢心和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慢慢长大,老屋和大人们一样却一天天变老,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它先后送走了爷,又迎来了嫂嫂,接着是大侄儿,嫁出了姐姐,又养了我的小侄儿,又送走了婆,迎来了我的妻子,接着是我的儿子,随后又送走了我的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时间的久远,老屋一直经历着岁月的沧桑,也经历着风雨的侵蚀,身上已经伤痕累累。老屋它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和更多的思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有太多的不舍,可老屋实在太老了,为了我们回家能高兴地喊一声“妈”,能够静心地听听母亲的几句唠叨,道东家长说西家短,离家时能多听听母亲叮咛,为了每次都能安心地离家。还是决定拆了重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别了,我的老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