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智慧结晶~戴村坝览胜)

关中牛★作坊

<p class="ql-block">  随黄河摄旅朋友们沿水东去,第三站到了东平湖。 </p><p class="ql-block"> 有湖水就有芦苇、水鸟,是摄影爱好者扎堆儿的好地方。 </p><p class="ql-block"> 可是,许多人恰恰忽视了此处不远的另一处胜景~戴村坝。 </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东平湖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作为京杭大运河的货物集散地的地位。戴村坝,却是一处解决漕运河道的水量调节的关键工程。 </p><p class="ql-block"> 注入东平湖的大清河,入湖口逆流而上二十余公里,有一条大汶河。此处,两河相交,史上水患连年。 </p><p class="ql-block"> 如果在此处修筑大坝蓄水分流,既可为大运河持续补水,又能解决当地水灾。 </p><p class="ql-block"> 于是,一座震惊中外的人类水利工程遗产便在600多年前诞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戴村坝是明初开建的,历代都有大的修缮。 那个时代,火车还未发明、更别说开建现代公路了。大宗粮食货物运输也只能依靠车载船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畜力。 </p><p class="ql-block">漕运,这是生产力低下的贸易时代最有效又最经济的运输方式。</p><p class="ql-block">早在2500年前(公元前486年),我国劳动人民便凿通了京杭大运河。 </p><p class="ql-block">这条运河的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使得华夏大地南北通航,其维护南北统一的战略意义,远远大于其社会发展的经济意义。 大运河要保持常年有水,一路就得解决河流补水这一难题。各大支流码头,都设有闸船升降设备,也有自然引流注水设计。</p><p class="ql-block">戴村坝这一枢纽工程,却是人工改变河流走向、且一次性高低分流、解决了京杭大运河的中游补水这一难题。</p> <h3>  戴村坝雄姿。 肉眼可以看到,三坝合一,高低错落,洪期泄洪,枯水补充~ 如果一时还不能理解,实地参观便一目了然。 此坝高低滚水,高低分流。一处经大清河注入东平湖,然后三分水流注入运河北上;一处经小汶河注入下游,南下杭州! 一条坝,解决了分流、泄洪、储水、补水四大功用,堪称人类智慧结晶👍🏻 “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这句民谚正是这么来的。</h3> <h3>  六百年前,生产力相对低下,修筑如此宏伟的大坝,真有点不可思议。据说,当时动用了十五万劳力呢。 为达到千年大计要求,坝体内全部下了夯桩。一般人都会想到,木桩见水极易腐朽,埋于坝体岂不是隐藏大患? 其实,这个多余的担心并不多余。当时的工匠也想到了,他们用大火和松香反复烘烤夯桩,使其干燥脱水,并且防止渗入。从修缮挖出的夯桩看,至今仍坚硬如铁! 令人称奇的事是~设计此坝的工程师,不是朝廷命官,而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当地农夫。 他的名字叫白英。</h3> <h3>  滚水坝,坝面处理技术要求极高。 白英老汉是这么处理的👍🏻</h3> <h3>洋洋大观</h3> <h3>  早在清代,荷兰水利专家“方维”先生来中国游历访问,看到戴村坝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构思奇特、充满智慧的浩大工程,曾感慨地说—— “此种工程,当十四、五世纪工程学胚胎时代,必须为绝大事业!彼古人之综其事、主其谋,而遂如许完善结果者,令我后人见之,焉得不敬而且崇也!”【图为夯土工具~壮】</h3> <h3>  戴村坝周围老村,还能看到这些专为筑坝用的打夯工具~【图片~蒦子硪wo】</h3> <h3>云硪</h3> <h3>双柄方硪</h3> <h3>墩子硪灯台硪</h3> <h3>运河石权。当时贸易的计重度量衡。</h3> <h3>  东平湖,曾经是京杭大运河著名的货物集散地,因之形成了东平镇,现在已经成为县名。 大运河百舸争流的图景,让山东人最早看到了外边的世界。 他们闯关东的气概大约由此而形成。 因之,山东的大葱卷大饼为之出名。 湖上的这一轮落日,是东平的太阳。 明天,它钻出湖面来,一定被洗得更为靓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