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秘境,一错再错-他念他翁看海线(上)

八脚

<p class="ql-block">他念他翁,这个听起来富有文艺气息的名字其实是藏东南横断山系从西向东的第二条山脉,位于伯舒拉岭以东与芒康山之西,<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古拉山脉的南延,也</span>是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他念他翁山高谷深的险峻地貌和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以及在山谷之中的各色高山湖泊。主峰大米勇雪山深藏群山之中,必须深入南加曲隆河谷才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自从2018年6月驴友野人不野带领两名队友率先重装走通他念他翁盐登线(芒康县盐井乡至左贡县登巴村)后,他念他翁徒步线因其巍峨的雪山、多彩的森林、湛蓝的海子成为近几年爆红的一条高颜值徒步线,经过驴友的不断优化,已衍生出多种走法。此次野草组织的是看海线,这条线路的最大优势是马帮能够随行,队员全程轻装,可以近距离观看他念主峰海拔6324米的大米勇雪山与一路众多的高山海子,包括最美的揉错,全程线路也只有56公里,只需翻越四个近5000米的垭口,大大降低了难度。而其他线路因部分垭口过于险峻马匹无法通过,均需重装。下图所示的就是这次看海线徒步的行走轨迹。</p> <p class="ql-block">D0:徒步会中毒,处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城市中,快节奏的生活,人也不由自主会感到莫名的压抑。然而在涉足荒野之后,没有信号,放下一切,跟志趣相同的队友一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天地之间的辽阔,<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的想法会变得简单,内心也能得到释放。尤其是徒</span>步中经历了风霜雨雪的考验后,再看到苦尽甘来的美景时,那种愉悦与获得感无法用语言形容。自从2018年开始接触长线徒步以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每年一有空就想跟着爬友们出去。这次的国庆之行,一直在为不能兼顾他念与洛克两条线而纠结,最终还是忍痛放弃了川西的亚丁大环线。9月27日下午,在匆匆料理完手头的工作之后,直接从工作地坐地铁去机场,赶16:15宁波直飞丽江的航班。</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与夕阳、七零后以及夕阳同学的先生-微笑着的星 约好提前一天27日出发,28日晚上才是大部队在丽江集结的日子。在机场遇到了榴莲、八水与其女朋友叶子等其他队友。晚上十点半,顺利到达集结地-丽江尚客优连锁酒店古城店,开始觅食,好不容易在附近找到一家羊肉火锅店。照片左一是七零后,走路与做事风风火火的女子,曾重装走过鳌太、狼塔C+V、珠峰东坡,是队伍中我所仰望的女大神之一,被人称为一年365天不是在户外就是在户外路上的传奇;中间是微笑着的星,一位太极拳爱好者,初次涉足长线徒步,为这次出行买了很多顶级装备,体力不错;右边是夕阳,一位经常为他人着想的暖心女驴友,每次出行都带着一大堆美食,同行的我蹭吃蹭喝很有口福。</p> <p class="ql-block">D1:28日上午,我们四人加上八水两位与先期到达的阿悦、徐永明、阿屠与桃儿一起,去玉龙雪山适应高海拔。由于昨天一下飞机就感觉胸闷呼吸不畅,今天出发心里有点嘀咕,不知能不能适应。领队野草则租了一辆汽车大采购物资去了,这次为了大家能吃好野草确实费了不少心思,预先买了大米、腊肠腊肉、香菇、木耳、松茸干、红薯粉丝以及葱姜蒜油盐酱油等调味品,准备了两个大高压锅、炉具、洗切工具与四个驮马用的背篓,今天采购土豆白菜等蔬菜完毕,只待明天买好新鲜肉类就万事具备了。</p> <p class="ql-block">坐在往最高的冰川观景台的缆车上,一颗心也随之忽上忽下。</p> <p class="ql-block">到了4506米的缆车出口,先打个卡,人头攒动,还未到国庆节游客已经不少,一个个穿着租来的红色棉服。从这里到达最高的4680米冰川观景台还需要爬不少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蜗牛一般爬到了最高的观景台,阿悦一行四人早下山了。除了登临过程中几次拉肚子,在观景台上身体未有太大的反应,徒步他念他翁终于有了点底气。</p> <p class="ql-block">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玉龙雪山上的雪线急剧退化,裸露出黑魆魆的山岩。</p> <p class="ql-block">下山之后,到雪山脚下的蓝月谷观光。蓝月谷因山谷呈月牙形,加之谷中溪水因含矿物质呈蓝色而得名。十年前来的时候,风景远没有这次看到的震撼,溪流中新筑起了坝,雪山融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澄蓝透彻的堰塞湖,蓝天、白云、碧水加上湖中蜿蜒曲折的木连廊成了一对对新人拍摄婚纱照极好的取景地。加上溪流边一匹匹披着锦缎的白牦牛,还有身着纳西民族盛装的游客,随手一拍都是大片。</p> <p class="ql-block">蓝月谷的溪流原称为白水河,因河底有白色的沉积物而得名,大坝下游的鱼鳞状水坝也得名白水台。</p> <p class="ql-block">玉龙雪山归来,我到附近的吉祥路菜场采购了一些路上吃的苹果与梨,还有蒜苔与西葫芦等蔬菜,准备路上炒熟牛肉补充水分与纤维素。由于一直在拉肚子,吃了阿悦给的黄连素才稍微好了点,同行的都说我这也是高原反应之一,吓得我不停地测血氧饱和度,最低值83,这才稍稍放宽了心。晚上除了今天半夜到的老流与Hwarui,其余大部分人都到酒店旁的黑山羊火锅店聚餐,把酒言欢,借机熟悉下队友。此次徒步不少队友一起走过多条长线,阿悦、70后、夕阳、流浪者、蕾蕾、屠一起走过西太行,兰花妹是雨崩的队友,徐永明今年一起走了南太行,去年的贡嘎也是与夕阳、70后、流浪者等人一起走的线。</p> <p class="ql-block">D2:云南丽江-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440公里,坐车约十小时。9月27日七点半,云南的天才蒙蒙亮,大巴车已等候在酒店门口,定睛一看司机好面熟,夕阳也认出2018年一起徒步雨崩时坐的大巴车正是这位藏族司机开车,听蕾说去年的雨崩之行坐的也是他的车,看来是野草的御用司机。</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不断有彩虹🌈出现,高海拔的晴雨交错天气造成了独特的景观,不时还能看到双彩虹,预示着此次徒步的好天气。</p> <p class="ql-block">中午路过香格里拉的纳帕海,‘’旱季是草原、雨季是湖泊‘’是纳帕海草原的奇观,这里的海拔也有3400米多了,野草让司机在观景台停车,队友们下车边拍风景边适应海拔。</p> <p class="ql-block">在奔子栏用过午餐后,到了金沙江第一弯,买票进入,弥补上次没有观看到金沙江大湾全貌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混浊的金沙江水围绕着日锥峰转了个U形大弯,在大地上勾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雄浑险峻的奇观不由得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江的这边是云南德钦县的奔子栏镇,对面的山峰则属于四川德荣县。</p> <p class="ql-block">经过白马雪山,到了海拔3500多米的飞来寺小镇,逃票进入观景台,远望梅里雪山太子十三峰,云雾缭绕,未能见到主峰卡瓦格博神山的真容。</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不停地休整适应,原本八个小时的车程到五点半才进入西藏芒康县地界,过了检查站,徒步最后的休整地盐井乡到了。</p><p class="ql-block"> 盐井位于澜沧江边,是茶马古道从云南进入西藏的第一站,全称是‘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平均海拔2400米,居住着纳西族、藏族与傈僳族。有意思的是,这里的藏族信奉天主教,所以盐井有全西藏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而纳西族信藏传佛教与东巴教。盐井因这里有千年的古盐田而得名,在澜沧江边的岩缝中,会自然涌出含盐量极高的卤水,当地的纳西族人掘井后将卤水一桶桶背至江边木棚搭成的盐田晒盐。这次唯一可惜的是没有去品尝一下盐井当地的特色-加加面,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用小碗盛装的面随吃随加,据说吃到一定的碗数可以免单,面馆里的墙上还张贴着各位创造了记录的吃面达人的照片。味道如何不得而知,吃个情怀吧。</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的估计是当地最好的卡瓦格博酒店,外表富丽堂皇,酒店的卫生却不怎么样,不时有女队员反应室内灰尘盈桌,电茶壶一层水垢有异味。我后来买了一箱矿泉水做饮用水,阿悦又给了我一大堆水果。</p> <p class="ql-block">跟着阿悦二师兄(右)能腐败,阿悦说这里是最后的腐败机会,明天就进山了,晚上必须吃到鱼。找了半天,终于往乡政府方向找到一家川菜馆,现杀了两条鲤鱼与一只鸡,我把老流带来的海蜇拌了青瓜,配上阿悦的一瓶好酒,在群里吼了一声,大家一起赶过来吃得大快朵颐。</p> <p class="ql-block">D3:盐井乡包车至拉岗村,拉岗村-一字泵营地,车程约20公里上升1100米,徒步7公里爬升938米。</p><p class="ql-block">八点半五辆面包车接上19人出发,野草与阿悦转道菜场购买徒步途中所需的新鲜牛羊肉。原计划路过古盐井景区转一圈,因急于赶路,只能匆匆地在江边远远地观望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过澜沧江后从西岸回望东面的盐田。所谓盐田,是用木杆在陡峭的山坡上搭成上平下空的架子,再在上面铺上细木,垫上土,铺上细砂,形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沙地。当地人再把盐水引入这些盐田里,任其渗水。盐水渗干,留下的便是盐了。据说这手工晒盐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有意思的是,尽管同取一江之水,两岸的盐田却泾渭分明地出现红、白两色。在西岸的加达藏族村,盐田是红色。东岸纳西族上、下盐井村的盐田却是白色。因此,盐井乡有红盐井和白盐井之分。红盐产量高,价格低。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得,量少,略贵。这种看似神秘的现象,源于澜沧江两岸土质的不同。加达藏族村使用红土铺盐田,而上、下盐井却用细沙或白土铺田。每年的3月至5月是晒盐的黄金季节,此时不但阳光明媚,掠过河谷的风也非常强劲,很容易出盐,晒出的盐,品质也是最好的。此时,正逢澜沧江两岸桃花陆续开放,因此这些在“桃花月”里晒出的盐也被称为“桃花盐”。</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从后期出发的驴友那里偷的盐田近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车子开始沿着悬崖边的路向拉岗村进发。</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坐得心惊肉跳,陡峭的碎石路加上悬崖边的急弯爬升,一路上还有水流使得路面更加湿滑,有的转弯必须要倒车两次方能转过来,只觉得一颗心似乎要跳出来,这纳西族司机的驾驶水平也是牛到家了。</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上了一个小平台,一颗心终于放回肚子里,不久到了一处大平坡,可看到面包车反光镜上方的拉岗村。</p> <p class="ql-block">在不到村子的平地上,已经有两批马帮在等候,今天一起出发的队伍一共有三批。</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照例来个大合照,兰花妹独自跑到一边去了,19人的队伍只入镜17人,后来我一路上偏偏给不愿拍照的兰花妹偷拍了不少照片。</p> <p class="ql-block">远眺前方的拉岗村,在一片大山坡上,村子海拔有3400米。</p> <p class="ql-block">九点五十终于出发了,同行的姚燕华一根迪卡侬登山杖打不开,正好在最后的Hwarui上前帮忙。</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是沿着山谷一路上升,机耕路旁雪山融水淙淙,极目远眺,秋色已将两边山坡的树叶染成红的、黄的,配上山谷后的蓝天白云,不由得使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两公里的机耕路走完,开始进入牧道。穿梭在丛林中,路面也基本以碎石夹杂着泥土,沿途马道的路迹比较明显。</p> <p class="ql-block">随行的驮马</p> <p class="ql-block">八水与叶子两口子在路上休息。出行前叶子没有高海拔的徒步经验,一下子要翻越四个近五千米的垭口,那也是要有相当大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行,海拔已过了3700米,层林尽染,一派深秋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蕾蕾(后左)、SOLO(后右)、榴莲与华瑞在路边补充能量。蕾蕾是队伍中的开心果,此行放弃国庆加班接单的机会,与一帮熟悉的队友纵情在山水之间,给我们增添了不少欢乐。</p> <p class="ql-block">领队野草背着个大包,装着各种公用物资,一直处于殿后位置,给我们提供保障。</p> <p class="ql-block">行到中途,遇到了此行的第一个海子-丁差错,清澈的湖水掩映在五彩缤纷的秋叶中,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回望刚才路过的丁差错</p> <p class="ql-block">过了丁差错不久,4000米以上的海拔是一片乱石坡,爬升也变得吃力起来。我一路给随行的队友汇报海拔,顺便给女队员们打气。</p> <p class="ql-block">蕾蕾与徐永明两位北仑老乡合个影。徐大哥的体能在队伍中是拔尖的,在上坡时令我难望其项背。</p> <p class="ql-block">流浪者28日晚上才到集合点,可能是感觉去年走贡嘎西南坡全程没有高反,这次有点大意,没有提前出发适应,加之右脚痛风发作,第一天跟在殿后部队中走得脸色发黑。老流为人风趣,一路叫嚷‘被夕阳打败了’。</p> <p class="ql-block">乱石坡快走完了,留个影。这里已经是河谷的开阔地带,上面的色彩更加绚烂,阔叶林与灌木丛争奇斗艳。原以为六月花开才是最美的季节,却没想到十月深秋的高原更让人沉醉,色彩更加浓艳多彩。</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溪的左侧继续逆流而上,不久右前方出现了一条小瀑布倾泻而下,山野的沉静与瀑布的灵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流水声又反衬出大自然的幽静。看着如此美景,我不由自主地翻过乱石爬到瀑布跟前拍了个视频。</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谷继续向上,坡度越来越缓,不久来到了错来牧场,也是我们第一天的一字泵营地,海拔4350米。一看时间,才下午三点半。</p> <p class="ql-block">D4: 一字泵营地-龚拉垭口-切坛营地,徒步6.25公里,爬升537米。今天的行程依然轻松,等不到太阳晒到帐篷,匆匆收了打包9:45拔营起步,依旧沿着马道一路爬升。</p> <p class="ql-block">一路渐行高山植被逐渐稀少,除了裸露的碎石,就是一丛丛灌木荆棘,山体逐渐苍凉。横断山系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的断裂带,山体松脆,因此表面基本为碎石。</p> <p class="ql-block">过了营地不久,可见到右侧山谷有碧绿的海子,应该就是攻略中的加米错。怪石嶙峋的石头山后露出半个雪山,也不知是大米勇雪山七个兄弟中的哪一座雪山。</p> <p class="ql-block">兰花妹全程背着帐篷睡袋重装,边走边缓缓适应不断上升的海拔,不时坐下来回望雄浑苍凉的风景。我忽快忽慢,却还跟不上她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马帮带着我们的物资与帐篷,向第一个垭口进发。</p> <p class="ql-block">不多时,已可望见陡峭的垭口上飘舞着各色的经幡。经幡被称为风马旗,是藏族同胞以向上苍和神灵表达自己的虔诚与祈愿,用风吹,用无形的神马传递,因此得名。有经幡的地方就有生命的足迹,有对自然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站在海拔4910米的龚拉垭口上,胸中豪气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回望垭口,两侧突起的山体犹如一道鬼门关,像是在考验将要翻越的驴友。</p> <p class="ql-block">下到垭口100米的缓坡,先我们一步的阿悦早就在一块大石头旁等着我们,给我们递上路餐与苹果。由于垭口风太大,远远地看到他在上面停了一下等不住了又越过垭口等着后续部队。</p> <p class="ql-block">在缓坡上已可远远地望见两条河谷,一条向左,一条向右。</p> <p class="ql-block">这是往左边的河谷,对了下轨迹,发现不是我们要走的路。</p> <p class="ql-block">沿着往右的河谷继续下坡,营地已远远在望。</p> <p class="ql-block">在雪山融水的滋润之下,河谷两侧的山坡植被茂盛。</p> <p class="ql-block">下到谷底,今天的营地-切坛营地也到了。</p> <p class="ql-block">早到的先头部队七零后、徐燕华与徐永明已经帮我们把驮包放在平整些的草地上,帮我们找好了搭帐篷的位置,真是一帮暖心的队友。</p> <p class="ql-block">一看时间还早,才下午一点,搭完帐篷,高原的阳光晒得人暖洋洋的好不舒服,索性到营地旁的溪流中洗去一天的汗渍,不过冰冷刺骨的雪山冰川融水刺激得我边洗边哇哇叫。</p> <p class="ql-block">阿悦还贴起了面膜</p> <p class="ql-block">夕阳泡起了热水脚,高原徒步后这舒服的滋味甭提有多享受了。</p> <p class="ql-block">辛苦的领队为我们做起了营地餐,兰花妹、阿屠等队友也纷纷上前帮忙,终于一大锅大米饭与一大锅白菜土豆粉丝炖猪肉出锅了。我在阿悦的帮助下做了个蒜苔炒牛肉,改善伙食美滋滋。</p> <p class="ql-block">天气晴好,晚上营地的满天星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