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用筷子

忘宵之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此文是忘宵之君以老沙笔名写得最正经的一篇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前几年电视里开播《舌尖上的中国2》(下简称《舌尖2》),不料立刻就有人跳出来“严厉批驳”,矛头主要是针对片中豆花的吃法而来。文章调侃到,众所周知,豆花究竟是吃甜还是吃咸,在我国互联网上是一件头等大事,咸甜两党长期争论不休,造成喜爱豆花的网民族群分裂。而《舌尖2》使观众沉迷于美食的同时,“悍然私自宣布了咸吃豆花的合法性”。吃货界老同志殚精竭虑,执中调和,使网民接受“一种豆花两种表达,搁置争议共同下筷”的方针,共创的良好局面,一夜之间被《舌尖2》破坏殆尽。文章看似严厉批驳,实质是搞笑之余赞赏有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引起老沙注意的,并不是豆花的咸甜吃法,而是吃豆花的那双筷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起,中国人居然可以用两根细棍儿自如地夹起绵软酥烂的豆花放入口中?对于外国人来说是技术需何等高超,难度要何其巨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情凑巧,与此同时,俄罗斯有个网站就发起了“为什么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的话题,引起了洋人们的跟帖热议。很难想象,其中最典型的、合乎洋人认识的答案居然是,“上帝保佑,如果他们开始用勺子狂吃,将会发生我们无法应对的危机——什么都不剩了!”这当然不是正确的答案。洋人只是被庞大的中国人口给吓住了,怎么会了解中国人的思想呢,何况是几千年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实质为文化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解释这个问题,中国文人引用了《礼记·曲礼上》,书中说:“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所谓“梜”就是后来的箸或筷子。但是,这仅仅说明了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筷子,《礼记》通过“礼仪”来教导国人何时使用筷子,如何文明用餐,不足以说明为什么用筷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民间用美丽的传说来说明筷子的起源,譬如“神鸟救姜子牙”中用丝竹试毒;商纣王用妲己的玉簪夹菜;大禹用细竹捞食锅中滚烫食物,等等,如何后被纷纷效仿,渐渐形成筷箸等。然而这些传说均不靠谱,理由很简单,史无记载,没有旁证依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考古发现,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筷子是殷商时期的铜箸,而远古中国人最早使用勺子进食的证据属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后出现了各种材质的勺子,如青铜时代以后的铜质勺子、骨质勺子、漆木勺子、陶瓷勺子和玉石勺子,乃至辽宋金元各代的白银勺子。后来勺子不只是吃饭进食时使用,还被制成了磁的,用于司南(指南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最后中国人为什么还是选择了使用筷子进食呢?这就是中国人的哲学使然,也是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思维方式迥然不同使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人的祖先在出现阶级的时期,它的统治阶层就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为保证江山的稳固,对作为工具的被统治阶层不能赋予太多的权力,或投入太多的武装。工具就是工具,越是极端原始、天然,越不含任何复杂工艺技术,同时让统治者使用起来游刃有余,就是越好的工具。更重要的是,统治者还不会受制于工具。不听使唤的工具可以随时丢弃,更换工具不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这就是中国人的哲学。筷子就是在这种大智慧中诞生,具有被统治工具的所有潜质和特性。它的材质可以是最廉价和易取的,它的功能又是最神奇的:方的扁的、长的短的、硬的软的、冰的烫的,通通可以一夹就起来。筷子是中国人手指的延伸,担负的任务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进食。它的易于获取在于,随便哪折几根树枝竹竿就成。所以说,是一种观念演变成了一种处世哲学,使得中国人逐渐钟情于筷子而冷落了勺子和刀叉。这个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高妙绝伦地运用杠杆原理,用最朴素的两只细棍来完成夹、拨、挑、扒、撮、剥、戳、撕等高难动作,被看成中国人的骄傲和文化先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比之下,对于直接用手进食的民族和国家,它们的统治阶级并不是特别信任被统治阶级这个工具,更喜欢在相关切身利益的事情上亲力亲为。这样的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久而久之,用手直接进食成为这些国家民族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方世界使用刀叉进食,实际上是一种野蛮行为的晋级和文明化,说明了西方食物加工的粗糙程度更接近生猛原始状态,无法用手或筷子直接进食。同时,也表明西方统治阶级对被统治的工具之依赖程度。没有工具,几乎无法满足统治阶级自身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需求,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统治阶级对掌控工具的自信和超凡能力。他们不但改造工具,还加强建设和武装工具,同时充分依赖和利用工具。这是与东方中国文化差别最大之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沙记得儿时曾经看过一部外国电影,名字与内容均已不记得了,但是有一个镜头却令老沙映像非常深刻:在战争的间隙,一个士兵从腰间抽出了一把勺子,先照上面哈了一口气,小心用衣襟擦拭干净。勺子锃明瓦亮,然后士兵重新将勺子插回腰间。不言而喻,这个镜头一方面反映了士兵的生存危机状态,另一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不论在任何时刻,西方人对进食工具的依赖程度。同样是在战争时期,中国士兵就决不需要将一把勺子别在裤腰带上,这也是中国人使用何种进食工具习俗的优点,不论走到哪儿,撅两根树枝儿就可以满足需要。别在裤腰带上的,对那时的中国人来说,应该是脑袋。</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文中图片来自互联网,与文章内容无关)</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