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重阳日

霍俊英

<p class="ql-block">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自从两年前开了助听器店,对老年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这个群体中的听力衰减人群有了更多的关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勿庸置疑,据统计,在我国应佩戴助听器而实际佩戴的比例仅为1/16。究其原因,传统节俭习惯,经济条件制约,最重要的是对助听器现在的发展水平和认识的不足。今天,我把一些工作实践中顾客的常见问题整理,希望能解除您心中的疑惑。</p><p class="ql-block">一、听力损失的危害。</p><p class="ql-block">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尤其是老年性耳聋,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不影响他人,好像对自己生活影响也不大,但实际上,这种滴水穿石般的累积具有不可逆性,更容易诱发阿尔茨海默症、老年抑郁,反映在初期就是性格内向或易怒、容易摔跤、反映迟缓。当老人没有这种意识或经济能力不足的时候,做儿女的就要善于做老人的工作,帮老人拿主意,这不仅是尽孝心,也是在给我们自己减负,让我们安心工作享受生活。</p> <p class="ql-block">二、为什么选择助听器 </p><p class="ql-block"> 助听器是二类医疗器械,是高科技产品,核心是芯片,每秒进行上亿次的运算,我们先进行听力测试,然后根据听力图,利用专门的软件、验配公式上电脑调试。网上一些几百元的助听器一般都是模拟机,没有数字芯片,只有三到四个简单的声音档位,如果佩戴不当容易造成二次听力损伤。相比较手术费以及手术风险,助听器可以根据听力水平和经济状况做选择,可以根据日后听力变化进行调节,使用年限8年左右。做为一个外置物,只需要慢慢适应,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p class="ql-block">三、总觉得不够好 </p><p class="ql-block">助听器,“助”你听,即便是几万元的助听器都不能取代我们的耳朵,造物主就是这样神奇,人体的最小骨头镫骨就在我们的耳内,所以合理的期望值很重要。同品牌同系列的助听器,价格越高,通道数越多,功能也更高级和丰富,可调性越强,越接近真耳。首先是要满足聆听需求,在能够解决基本问题的前提下,就要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取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的听力损失不一样,即便是听力图相似的,由于其听损时间不一样,言语识别率不一样,期望值不一样,感受也会大相径庭。</p> <p class="ql-block">四、怎样做选择</p><p class="ql-block">选配助听器不是一锤子买卖,不像眼镜佩戴立竿见影、一次成型,和义齿可以一比,但比假牙还更麻烦。一般助听器需要适应2到3个月,因人而异,年轻人、听损时间短、听力损失不严重的时间短些,年长者、听力基础差的尤其是言语识别率(所谓听的到,听不清,听不懂)低的会长一些,需要反复调试,以期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欣慰的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人们状态也越来越好,2019年一位王姓阿姨89岁选配了助听器,今年8月90岁胡老也来门店选配了。合适的门店,经过时间验证的品牌,甚至是对脾气的服务人员(因为要此后多少年提供咨询、保养、维修)都是选配助听器应该考虑的。价格合理就行,过低的价格不是降低品质就是服务打了折扣,用的放心才是正途。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早日与家人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重阳之际,谨以此篇送给老年朋友和即将步入老年的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