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从抗美援朝炮火洗礼中走过来的幸存老兵,转业后一生为医,故以他的职业素养而特别嘱咐我:要按新冠防疫原则要求,在避开国庆假期电影院的密集人群后,再带他去看电影《长津湖》。</p> <p class="ql-block"> 于是在前两天带着老爸去看了电影《长津湖》,让老爸又一次回望曾亲历的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电影结束时,老爸向着银幕中的英烈们行军礼致敬。走出电影院,在室外阳光下,我看到老爸眼睛下还挂着的泪水,我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或许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永远无法想象战场上的残酷和生命的瞬间消逝。</p> <p class="ql-block"> 最近因经常聆听老爸的讲述,我对抗美援朝也有了一些了解,电影《长津湖》中的很多画面,不但使我震撼,还让我对志愿军英烈们更怀敬畏之心,那是一段几十年未被写出来的战争历史。</p><p class="ql-block"> 就银幕上的情节和老爸的讲述,我穿插着为英勇的志愿军做个小小的片段记叙。</p> <p class="ql-block"> 电影中,列车载着年轻的战士们驶向朝鲜,志愿军战士原本就是一群“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鲜活孩子们!在途中,我军有经验的将领警觉地发现有美军飞机逼近时,便紧急指挥命令战士下车疏散隐蔽,几乎同时被美国飞行员发现我们的军用列车,随即投掷炸弹,列车尽毁,伤亡无数。列车遭遇轰炸,这是老爸多次给我描述过的场景,电影就如老爸描述的那样放映着,我紧张地问:“列车被炸毁了,那你们是怎么去朝鲜的?”</p><p class="ql-block"> 答:步行,因美军飞机大多是白天活动,于是我们基本上都是昼伏夜行。</p><p class="ql-block"> 老爸说过,他们过了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就请当地老百姓带路,指引他们走有草木树林可以隐蔽的道路,但还是屡次遇到美军飞机的炸弹袭击及机枪扫射,在低空飞行时,地面上都能望见飞机中的美军飞行员,当一排排子弹射到之处,他们隐蔽的高粱地迅速硝烟弥漫,高粱都齐刷刷地被射掉头,无疑高粱丛也隐蔽和避免不了战友们的伤亡。</p><p class="ql-block"> 在长津湖战役后的1951年5月,我父亲应征入伍,尚未满18岁,实际只有17.5周岁,当年5月入伍,6月就入朝参战了,比电影中年龄最小的伍万里还小一岁半。</p> <p class="ql-block"> 回到电影中的高光人物“雷公”,他是战士眼中的雷爹,喜欢和新兵伍万里诙谐逗趣,他也心思细腻地“护犊子”,以及他最悲壮震撼的一幕:他开着吉普车,载着燃烧的红烟滚滚的标识弹,冒着密集的枪林弹雨,冲向美军阵营……</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就对号入座地想到了老爸常和我说起的他的老班长。班长要比我爸大20来岁,参加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他总是带着我爸一起行动,爱护有加,刚入伍那年,我爸只有30公斤体重,1.5米的身高,所以行进途中,班长常常替我爸背背包装备和干粮,他就像爹爱护照顾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一次遇到敌机轰炸及机枪扫射,我爸因为是新兵,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于是在伏地隐蔽时,趴下了头却翘着屁股,班长看到这个情况,一脚踢向老爸的屁股狠狠地说:“小鬼,你不要命了?不怕削了你的屁股吗!”</p> <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所属26军工兵20团,工程兵总是头顶冒着大量美军飞机的轰炸及机枪扫射,用血肉之躯修筑护卫战争要道,以确保通往前线的部队道路畅通为职责。就在开城和元山之间修桥时,又遭美军密密麻麻的飞机空袭,班长不幸牺牲在美军炸弹之下。每次说到这里,老爸总是忍不住潸然落泪,梗噎着说不出话来!</p><p class="ql-block"> 曾经我带父亲看过电影《金刚川》,老爸也是沉痛和哀伤不已,工程兵伤亡特别惨重,因为桥梁是美军空袭的主要目标,敌军要切断我军的交通要道,阻止物资的运输,因此屡遭轰炸摧毁,然后我军必须及时在水中修复,常常是听到看到飞机来袭,而在水中连隐蔽之地也没有,甚至逃无可逃、避无可避!在来不及修复桥梁时,就是用血肉之躯筑成的人墙扛着桥板,让部队战友快速通过,真实的场面甚至较电影《金刚川》更为惨烈,而让美军震惊和恐怖的是,他们每次把桥炸毁,志愿军都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重新修复!这奇迹的背后就是工兵战士付出的生命代价。</p> <p class="ql-block"> 关于剧中人物伍千里的哥哥伍百里是怎么牺牲的?电影到最后也没有作具体的交代,但伍千里告诉了弟弟伍万里说:“哥在执行任务时,下半身都被炸没了,他的肠子,我怎么塞都塞不回去。” ;“哥说他冷,我抱着他。哥的嘴唇是酱紫色。哥说,让我帮帮他。”</p><p class="ql-block"> 因好几次听老爸说过,我突然觉得明白了“帮”的含义。老爸说,在奔赴战场前,战友们不但视死如归地写过血书,还事先约定好,无论谁受到重伤,都要互相给予帮助,那就是一定要再给补上一抢,目的有二:一是绝不做俘虏,二是解脱了断躯体的创痛折磨!</p><p class="ql-block"> 继续说剧中的雷公,在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时,他说了一句“疼死我了”,然后在一曲《沂蒙山小调》中没有了他的画面,只剩下极度悲痛的几个战友,我觉得也是伍千里“帮”了他……太虐心!泪崩!</p> <p class="ql-block"> 剧中的冲锋号声,真是可以压制打击敌人士气、振作我军精神的神奇声音,耳熟能详于这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为振奋人心的军号,</span>是因为小时候常看的战斗片场景,所以至今还牢记着,而对志愿军来说,冲锋号就是命令,只要冲锋号一响,志愿军就是敢死队,就会抱着赴死的心态势不可挡地冲向敌人,所以美军听到我军的冲锋号就下意识地会感到害怕。</p> <p class="ql-block"> 还有关于标识弹的作用;关于巴祖卡打战斗机,我是一边看一边问老爸的,老爸不时地用哽咽的声音给我解释。</p><p class="ql-block"> 对于生命的敬畏,电影画面之120多名战士被冻成冰雕,作为敌军的美师长也用军礼致敬英烈!</p> <p class="ql-block"> 我父亲的工兵团,是在长津湖战役后的1951年,同样常逢饥寒交迫,不能烧火煮食物,怕烟火暴露所在地,只有地沟水拌限量的米粉充饥。后因伤亡惨重,他们工兵团从赴朝时的2000人,大部分阵亡后到了只剩下400~500人,于是奉军令,于1951年12月回国修正一周并补充官兵战士,就在修正后要再赴朝鲜的前一天,正逢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挑选人材,需要有文化的战士留在国内,是培养专业卫生兵、汽车兵和机械兵,于是经过笔试面试,老爸被选中后留下了。老爸还说,他希望能够做汽车兵,但鉴于个子还太小,就被安排学卫生了,因此父亲没有再次入朝。</p><p class="ql-block"> 在我爸参加抗美援朝的半年期间,虽然也是两次受伤,幸亏没有伤筋动骨,不但自己幸存了下来,还因为舍身救战友而立功得到了嘉奖。</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亲历抗美援朝的老兵,我作为老兵的后代,十分感恩近两年拍摄的《长津湖》还有《金刚川》等回放抗美援朝的电影,这不但是对幸存老兵有着激励鼓舞和肯定的意义,更是对捐躯朝鲜山川湖海的英烈的最好告慰,终究,这盛世,如你所愿!</p> <p class="ql-block"> 对于从抗美援朝战场上走来的老爸,能幸存并健全地回国回家,这是有何等的幸运和幸福,现在终于有人把他们年轻时经历过的惨烈场面拍摄回放出来,终于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段艰辛的战争历史,理解志愿军曾经的“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保家卫国情怀。只因毛泽东的一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而开始的这场战争!</p> <p class="ql-block"> 太平本是英雄定,不见英雄享太平。所以我对老爸说:您要认真地好好地活着,这不仅是为自己和家人,更是为了曾经和您一起战斗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们,因为您要替他们看着世界的和平,祖国的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 部分照片拍摄于电影院银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