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常德的诗词文化

孙建平

<p class="ql-block">  我最早知道常德,是听说了“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的对联,毛主席自注《水调歌头–游泳》中“长沙水”时称之为“民谣”,确实是在民间口头相传。后来好多年中,我多次到过或经过常德市,著名景点桃花源也游过几次,感觉没有专去游常德市的必要了。然而,年中听人说常德市区有一座诗墙公园,很有特色,柳叶湖边有一座纪念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司马楼,都值得一看,我又有了去游一次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国庆前,女儿去常德公干,趁机一家人自驾去,我有目的的去感受了一次常德的诗词文化。</p> <p class="ql-block">  天气有些反常,中秋节已过,本应秋高气爽,秋凉如水,却是艳阳高照,酷热如暑。午后热浪逼人,街上行人见少,我从“春申阁”进入诗墙公园,游人更没有几个。我对这类景点有兴趣,故还是兴致勃勃地游览起来。</p> <p class="ql-block">  常德诗墙位于常德市武陵区沅江防洪墙外侧,以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全长4公里,是沅江风光带的主体景观。</p><p class="ql-block"> 诗墙修建是出于常德原市政协委员伍顺生先生的创意,我不知其生平, 凭这个创意,我要给他一个大大的点赞。修建工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启动,历时十年修建了这座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大型文化工程。介绍说,工程建造中始终体现了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因此,嬴得了人们对诗墙“三绝诗书画,一墙天地人”的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 二千年初,围绕诗墙工程,又精心打造诗墙公园,经过3年建设,它不但成为享誉全国的文化精品工程,而且也成为拓展旅游事业的亮丽景观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休闲场所。</p> <p class="ql-block">  现公园入门是沿大街建造的高大壮丽的四座建筑阁楼。我们进入公园处是“春申阁”,这是为纪念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而修。另外还有“武陵阁”,是四阁中最大一阁,高矗七层,内设诗墙博物馆。“排云阁”,以唐代诗人刘禹锡诗“晴空一鹤排云上”而命名的。“渔父阁”,为纪念常德桃源人号称“桃源渔父”的近代著名革命家宋教仁而建。</p><p class="ql-block"> 园内植银杏、香樟、杨柳、榕树等树木130多种,植耐水草皮6万多平方米,建防洪纪念碑等景观,以五陵奇观等点缀其间。漫步园内,如其《常德诗墙序》中有句云:“悦耳目而快心志,涤俗虑而远尘氛”。</p> <p class="ql-block">  诗墙内容分《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时代风采》、《千古绝唱》八大篇章,选刻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作和中外名诗1530首。</p><p class="ql-block"> 常德是一座拥有二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曾名武陵、朗州等,北宋时改名常德,取于《老子》中“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其义为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谓之常德。其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正由于其历史悠久,风光优美,人文精神传承日久,故1530首诗词中绝大多数内容与常德史迹有关。另也有一些中外名人的名作,所谓“群星灿烂,风采怡然”。诗的年代自先秦以来没有断代,形式也很齐全,包括现代白话诗发轫之作、自由诗等,以及外国诗形式,就凭这也够人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诗墙展示的不止是诗的意蕴隽永,还是当代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其中不乏赵朴初、沈鹏、启功、臧克家等名家的墨宝,有毛主席著名诗词的手迹,周总理的墨迹,有30多名书坛耆宿留下的绝笔,弥足珍贵。整个诗墙由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1213名书法家书写,真、行、隶、篆、草各种书体集于一墙,可为书法爱好者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常德诗墙号称“三绝诗书画”,诗墙上还展示了格高艺精的43幅中外石刻画,其中著名画家精心创作的《沅江春暖》、《澧水花繁》两幅大画,各长30米高2米,被当代美坛誉为有很高观赏价值和存史价值。还有一幅《题咏名贤图》被称为工笔人物画之精品。这些画作也占用了我不少观赏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介绍说,诗墙展现的现代镌刻工艺很好地保持了原作品的神韵和风貌,也是一绝,有书家玩笑说刻在墙上的比他写在纸上的还美。我实在没有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欣赏不了,只感觉一幅幅作品是那样入眼,难怪评价这么高。</p> <p class="ql-block">  这首唐代李白写的《望木瓜山》小诗,说是写安徽的木瓜山,常德也有一山叫木瓜山,有说李白谪夜郎路过此地写的。我当时流连了一下,是又看到另一首晚清书家何绍基写的《木瓜山》:“澧兰沅沚湘江竹,楚国芬芬万古情。却怪谪仙题句后,山头无复木瓜生。”何绍基玩笑木瓜山无木瓜,是因李白的诗,这里也隐含了对李白的敬重,木瓜因勾起李白的酸楚而不忍再生了。这些诗连起来看是蛮有些味道的。</p> <p class="ql-block">  常德诗墙被称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我不知不觉欣赏了四小时,感觉有些疲乏仍未窥其美之百一。作为一次普通的游览,我很满足惬意。</p> <p class="ql-block">  已是夕阳时分,浮光耀金的沅江美景如画。扶栏远眺,心旷神怡。此景此情,难与君说。</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游柳叶湖。</p><p class="ql-block"> 柳叶湖因湖面形似一片柳叶而得名,是五万年前形成的一个天然湖泊,属于西洞庭湖的一部分。位于常德市东北角,东临洞庭,南临沅水,西依武陵山,北枕太阳山,总面积16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1.8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城市第一湖”,是集山、水、田园、城四位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国家4A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到湖边一望,水面浩淼,苍苍茫茫,“秋水共长天一色”,“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脑海里也就记得这点古文内容,此刻都涌上心来,我自己只有好山好水好地方的俗念。</p> <p class="ql-block">  自驾方便,沿湖公路平敞,我们将沿湖几个主要景区、景点都跑到了。有些景点一晃而过,象大唐司马城,似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或开发配套还未到位。“柳叶风帆”也是一建筑物,外形象一只鼓满风帆即将起航的帆船,说是柳叶湖标志性建筑之一,我们在不同的方位都是远远的一瞥,没有近前。还有一个“柳湖沙月”(沙滩公园),从广西北海银滩和福建平谭运来的海沙,是国内最大的沙滩公园,烈日下游客寥寥,我们步行走了一会即离去。</p><p class="ql-block"> 想着游湖仙岛是到柳叶湖一游的必须,我们在柳叶湖其他几处景点看过去,似乎岛上有一些游人,显得还热闹。我们到登岛之处已近午,买票坐游船登岛,同行的只有4人,岛上已没有另外的游人。湖仙岛是一个湖中岛,四面环水,面积约1.1万平方米。岛上也就一座龙王庙,一座柳毅亭,一点小渔屋,没什么可逛的,游一圈半个小时走人。同行的4人,分开去逛,不约而同一起坐游船离开。他们是从岳阳来游玩的,说相比君山柳毅传说,柳叶湖的柳毅传书故事不靠谱。</p> <p class="ql-block">  有感觉的是游览司马楼,这是柳叶湖环湖景观工程中最具文化特色,最有纪念意义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其建筑风格为仿唐建筑形式,从外观上给人一种结构严谨、气派宏伟、整洁而明净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整个建筑由司马楼主楼、水下观景平台和连廊亭阁三大工程组成,高低错落有致,相互补充,相映成趣。主楼上下三层,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我们没能入内观赏。外部装饰风格突出,有古风古韵。</p><p class="ql-block"> 司马楼是常德市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曾任朗州司马的刘禹锡而建造。</p> <p class="ql-block">  司马楼前建观景亲水平台,平台上耸立着刘禹锡铜像。铜像高4.2米,用铜2.3吨,由名家制作,工艺不凡,逼真再现刘司马风采。</p><p class="ql-block"> 刘禹锡,字梦得,是中唐著名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在仕途政治上,他积极参入当时的“永贞革新”,是“二王八司马”集团重要成员。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湖南常德——当时叫朗州近十年,他性格刚毅开朗,在朗州创作颇丰。最能表现他性格和才情的,是小诗《秋词》之一:</p><p class="ql-block">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p><p class="ql-block"> 晴天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p><p class="ql-block"> 此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高扬开朗,有导引生命的力量。刘禹锡虽贬当时蛮荒落后之地,但胸次特高,精神激越向上,此诗直抒胸臆即可为证。刘禹锡铜像一侧塑两只白鹤,一只低头沉思,一只展翅欲飞,常德人通过此诗情景来表现刘司马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p> <p class="ql-block">  在常德感受诗词文化,刘禹锡是绕不过的第一人。他高扬的性格体现在许多的诗词创作中,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句都出于他的笔下。</p><p class="ql-block"> 有人评论,刘禹锡是大唐第一刺头诗人,没有他不敢说的话,也没有他怕的事。这一点还有一则关于他的传闻,后人津津乐道,特别能表现刘禹锡的性格特征。</p><p class="ql-block"> 那是刘禹锡谪朗州近十年被招回京城,正当春风十里,桃之夭夭,刘禹锡写《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结果惹怒了当朝权贵,又被贬出京城。</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近十四年,他再次被招回京城。两次差不多是半个人生了吧,刘禹锡虽也感概,但决不屈服权贵,他又写了一首诗《再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刘禹锡,唐代大诗人中很有特色的一人。常德人有幸,能与之结缘十年。</p> <p class="ql-block">  在柳叶湖有新的惊喜,司马楼前亲水平台旁见到一块文化景观墙,也是一个精心打造的文化景观,取名“柳叶诗韵”。</p><p class="ql-block"> 文化墙将《唐诗三百首》镶嵌在环湖风光带亲水游道的空白景观墙上,共设80块,总长3.8公里。这也是上了基尼斯之最的“中国规模最大的多媒体唐诗文化墙”,每块文化墙配置了灯光、普通话和常德方言两种语音解读,集成广播等设施设备,是一个集观赏性、娱乐性、科普性和服务性功能于一体的精品旅游景观。</p><p class="ql-block"> 文化墙有诗有图,各景观墙独立成景,在湖光山色中品味唐诗韵味,又有点迈不开腿,80块块块赏到是不可能了,象离开诗墙公园一样,柳叶湖也只能恋恋不舍地走了。</p> <p class="ql-block">  感受常德的诗词文化,自知自己的肤浅,留下这些文字以待聊以自慰。行旅匆匆,还有大小河街夜色下的繁荣,老西门的老城新姿,以及1943年底常德会战中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的庄重,这些都给我这次常德之行留下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