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祖母有时会出现在我的梦里:满头白发,一袭蓝衣,笑意盈盈在若有若无处看着我……我想是该写下祖母的故事了,要不然时间久了又会忘记许多、要不然下一辈儿的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曾祖母,曾外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又有着怎么样传奇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祖母名叫张大喜,属蛇,出生于1905年的端午节,1928年的时候嫁给了时年仅15岁的爷爷,从此用博大的爱和一颗善良的心撑起了我们的家也树立了良好的家风。关于祖母的故事,有一些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也有一些是未出嫁前跟祖母共居一室的时候祖母讲给我听的……</p><p class="ql-block"> 听祖母讲:她嫁到我们家的时候,我们家正值鼎盛时期,家产很多,也就是说她嫁给了当时是“富二代”的祖父,但在当时的封建时代,她的身份无异于童养媳,整天的干许多活,还要挨打受气,不高兴的时候还不给饭吃。(每当祖母给我讲她挨打的事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故事书中的恶狠u狠的地主婆的形象,那便是我的曾祖母王任氏)曾祖母打人从来不用手打,怕自己打得手疼,摸起什么算什么,棍子,做饭用的勺子,铲子,祖母说最幸福的挨打是曾祖母摸起了刷锅用的炊箸,打的还不疼,最危险的一次是被切菜刀投中过小腿,最狠毒的一次是被打的小产将一个已经成形的男胎产到了厕所里(由于此事的原因,曾祖母曾念了一个月的佛,一个月内也没再打过祖母)。讲到伤心处祖母总是叹气,我问她,咋不反抗,你打不过她吗?祖母无奈地说道:哪儿敢呀,反抗还不被打死啊?就这样祖母逆来顺受的过了不知多少年多年。那个打人的老太婆59岁的时候驾鹤西去了,从此祖母才结束了挨打受气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还听祖母讲:她一生曾经生育过13个孩子,但由于那个时候营养达不到、还有医学技术、生活环境、卫生条件的落后,最后留下来的只有两男两女四个孩子,其余的九个都夭折了。其中有活到7.8.岁的大伯,还有出生几个月的双胞胎姑姑……祖母经历了九次丧子之痛,所以她更加珍惜留下来的几个孩子,为了他们,她吃尽了苦,也流尽了泪,曾记得祖母说有一年秋天大伯不满周岁的时候,接连下了四十几天的雨,屋内没有一处干地方,她在一个角落里搭上了一块塑料布遮雨,那是一块很小的地方,只能盘脚坐或是跪着才能不被雨水打湿,就这样祖母将生病的大伯揣在怀里,坐一会,跪一会儿的过了几天几夜,饿了就喝上几口妯娌送来的粘粥,凉了就在口里放温了再咽下去,生怕喝了涼粥会对吃奶的大伯造成伤害,好在上天垂怜,让她们度过了这个难捱的秋天。后来祖母还经历过了多次的饥荒年代和自然灾害,还有一个祖母讲过的事情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每当想起时,顿感泪目,那是一幅母盼子归图,图中的母亲每个周六都会站在村口的杨树底下盼着自己的儿子回家,那个儿子是一个不满十六岁的远在离家几十里路的十二里庄读初中的少年,少年课余时间去农田收红薯,小的须根样的就成了少年的口粮,稍微大一点儿的如同手指粗细的就攒下来等到放假时,背给几十里外的娘,路上饿的走不动了,也舍不得吃一块,只是打开口袋看一下,想象着娘看着红薯会很高兴的样子作为动力继续赶路,直到看到风中、雨中还在痴痴等待的娘……图中的娘和少年便是我的祖母与父亲,我不能想象那对相拥的母子对生活有着怎样的渴望,但父亲曾经对满含泪水的祖母说过这样的话“娘,等我长大了天天让您吃馍馍”,祖母说的话是“能吃窝窝吃饱了就行”多年后父亲让娘天天吃馍馍的愿望实现了,可祖母却经常讲起那段往事,我知道她讲这些事儿是不只满足于现在的生活,还要让我们也知道人生世事无常,更要珍惜得之不易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祖母永远是一幅慈爱的模样:春天的祖母在田里教我认识了好多野草野菜,什么能吃,什么是喂猪的,什么样的草药有什么样的功效……夏天的祖母则摇着蒲扇在院子里给我们讲她年轻时听来的评书,胡玉莲,白玉娥,张美荣就是祖母经常讲的“古”里的主人公……秋天的祖母经常给我和大哥一根长长的线绳,线绳上有个大针或一截铁丝,让我们去串杨树叶子,把叶子凉干后做引火,给我和大哥烙饼吃……冬天的祖母是最忙碌的时候,我们的新鞋,新衣服,还有过年吃的好吃的都是祖母亲手制作的……四季的欢笑中我们一天天得长大了,祖母却一天天的变老了……</p><p class="ql-block"> 祖母是一本厚厚的书,我们无法翻看她的一生,但祖母陪伴我们成长的岁月中却留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祖母用言传身教教我们要尊敬他人,家人和睦,互相扶持,谦卑有礼,善良友爱,宽容大度,乐善好施、勤俭节约……亲爱的奶奶:虽然我们做的不尽完美,但始终坚持留有一颗善良、懂得感恩的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生活的逐渐理解,您的孩子们都会长大的……愿在天堂的祖母快乐……</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