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清周结”教研(五)——做有温度的人

电脑.光头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学生)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p><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我们的“日清”展示课在杏花二中举行。三位优秀的老师在《温度》一课中,不仅展示他们如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科知识进行“清楚”和“清除”,而且展示如何将学科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更好地落实学科育人的价值。</p> <b>一、来自杏花八中的赵张利老师的课例<br>(一)引课</b><br>师:中华文明用火的文化源远流长,抵御寒冷,创造文明!精美的铜器,离不开冷与热的锤炼,在物理学中冷与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 <b>(二)课堂教学</b><br>1.展示学习目标<br>2.温度的学习——温度的物理意义与符号。<br>3.温度计的学习<br>带着问题看视频【视频】自制温度计<br>(1)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br>(2)温度计制作所使用的方法——转化法。<br>(3)温度计的结构和优化<br>4.摄氏温度的学习<br>(1)是如何规定的?量程和分度值?<br>(2)自然界的一些温度<br>5. 【清基础】学生完成1-5题。<br> 6.温度计的使用——<br>(1)学生自主学生<br>(2)【视频】演示<br>(3)学生分组实验<br>7. 【清基础】学生完成6-7题。 8. 体温计的学习<br>(1)学生谈所认识的体温计,与本节课所学的实验室温度计有什么不同。<br>(2)【视频】演示缩口的作用,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br>9. 【清基础】学生完成8题。<br> <p class="ql-block"><b>(三)课堂小结。</b><br>1.依据目标回顾本节课<br>2.【视频】中国人过年的温度。<br></p> <p class="ql-block"><b> *【亮点】</b>1.本节课引课的中华古文明与结课时现代人红红火火过大年遥相呼应,体现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脉络。尤其是结课时的视频,让学生经历并体验着物理温度和文明温度的冲击,让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提升。2.体温计环节设计很亮,先请学生谈自己所认识的体温计,学生能说出体温计所有的知识点,但缩口的结构与作用不知道,老师恰到好处地播放视频,解决了学生的困惑点。</p><p class="ql-block"><b>二、来自杏花二中的康唤唤老师的课例</b><br></p><p class="ql-block"><b>(一)引课</b></p><p class="ql-block"> 背冰上阵 汗卫安全,让我们向医护人员致敬!汗与冰的交融,谱写出逆行者的华章。汗水是炙热的,雪糕是冰冷的,我们物理学科对此做出生动诠释………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p><p class="ql-block">生:齐读目标。</p><p class="ql-block">【清基础】学生完成第1题。老师PPT呈现并强调答案。</p> <b>(二)课堂教学</b><br><b>1. 感知冷热:</b>两个学生上讲台感受同一杯水的冷热,第一个学生感觉“冷”;第二个学生感觉“热”<br>师: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有时并不可靠,要准确知道物体温度需要测量仪器——温度计。<br><b>【清基础】</b>学生完成第2题。<br><b>2.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b>把自制温度计(四个)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入冷水中(最好使用冰水,这样使得效果很明显。),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br>问:液柱高度变化的原因?生: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br><b>【清基础】</b>学生完成第3题。<br>问:最明显变化的是第几个瓶子?(ppt配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师生讨论。<div><b>3.摄氏温度的规定:</b>以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为例,观察温度计的基本构造,观看播放的课件,总结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摄氏温度的读法、如何规定零度和100摄氏度。</div><div><b>【清基础】</b>学生完成第4-5题。老师PPT呈现并强调答案。<br></div> <b>4.生活中的温度</b>:查阅资料<div><b>【清基础】</b>学生完成第6题。<br><div><b>5.分组实验测量冷水和热水的温度。</b>并完成练案,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体会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六字口诀:估选放等留读)。<div><b>【清基础】</b>学生完成第7题。<br></div></div></div><div><b>(三)结课</b></div><div>通过问题形式再次<b>【清目标】</b>,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内容进行深化和巩固。<br></div><div>6.完成<b>【清核心】</b>习题。<br></div> <div><b>*【亮点】</b>1.引课语言优美气势如虹,满满的正能量!且与课题无缝对接。2.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每一部分内容学习结束后都紧跟落实。3.对任务单进行了微调,这样任务单的完成与课堂节奏更契合。这是我们所提倡的“二次备改”行动。<b><br></b></div><div><b>*【推荐】</b>整堂课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日清”流程精心设计,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教学重在落实,必须在“清”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的要求。这样的课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课可学可用。<br></div><b>三、来自杏花十二中的吕怀宇的课例<br>(一)引课</b><br>播放【长津湖视频】(1min)。<br>师: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期间我军非常艰苦卓绝的一次战斗,在冰天雪地中等待敌军的到来,在无情的炮火中顽强拼搏。在冰与火的战斗中诠释着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精神,这些最可爱的人,为我们今天安静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b>(二)课堂教学</b><br>1. 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板书【一、温度 1 .定义】<br>2. 抗美援朝战役中长津湖地区所处的温度时-30--40℃。同学们请阅读课本小资料部分尝试填空。板书【一、温度 2. 单位】<br>3.请问我们教室现在所处的温度是多少呢?要想得到准确的温度值,我们需要测量工具——温度计。<br>4.学生活动:任务一、自制温度计(3分钟)吸管、瓶子、装满带颜色的液体,冷水热水<br>思考:自制温度计原理是?自制温度及有什么缺点?<br>① 液体高度变化太慢了。优化:怎么能快点? 玻璃薄;玻璃泡变小;吸管变细;用遇热容易膨胀的液体,水银、煤油等。②没有具体的温度值,标刻度。<br> <div><div><br></div></div> 5.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中间等分100份,每份代表1摄氏度。<br>6.如何使用温度计呢?学生根据ppt关键字(选放读记),阅读并分小组实验。<br>7.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对比学习。<br>8.完成日清周洁 清基础的部分<br><b>(三)小结</b><br>1.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一起朗读学习目标。<br>2.师:有形的温度计温度力量有限,无形的人心的温度力量是无限的。这些力量不仅来自为民族独立流血牺牲的战士!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也有人为我们的幸福保驾护航!除了军人,一名普通人可以很温暖。这节课的最后送给大家杨绛先生的一句话: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赚大钱,而是成为一名有温度能思考的人。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亮点】</b>1.引课时长津湖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与结课时和平年代普通人无私奉献。不仅要掌握温度的知识,同样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课堂教学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也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成长。2.课本栏目“想想做做”落实得非常好,给学生深刻得体验,突出本节课得重点——温度计的原理。</p><p class="ql-block"><b>四、分享与交流</b></p><p class="ql-block"><b>(一)作课老师谈学校的“日清周结”做法</b></p><p class="ql-block"><b>1.赵张利老师:</b></p><p class="ql-block"> 在“双减”的大形势下,需要教师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之内学会学懂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老师备课时要注意研究课标,依据课标结合中考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利用及适当的调整。《温度》课程标准里是这样规定的:(1) “说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温度值”;(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中这三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另外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增加其他的内容比如分度值、量程、怎样便携等,充分的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不忘提升学生能力发展。</p><p class="ql-block"> 对于学法研究,我校目前研究如何合理利用“日清周结”任务单,每节课要保证有安排适量时间,让学生通过检测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对于课外作业,本节课安排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从体温计说起”,并写出小论文。</p> <p class="ql-block"><b>2.康唤唤老师:</b></p><p class="ql-block"> 本次讲课得到了二中物理组所有老师的帮助,学科组结合本校开展的“日清周结”项目,经过三次高质量的磨课,才有了今天的精彩的展示课。</p><p class="ql-block"> 最开始根据自己思路制作PPT课件,经过第一次试讲以后,组长班玉婵老师提出课上出现的问题:①口头禅太多②语言太过啰嗦③重难点不太突出④“清基础”落实不到位⑤让学生利用自制温度计体验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过程中太过混乱⑥课件内容太多,板书、课件、实验不能同时兼顾,要对于不必要的课件加以删减⑦课程导入没有新意,要结合时事引入更新颖,班老师对于温度的导入提供了新颖的建议,利用疫情中的医护人员高温工作及背冰降温作为导入更具有德育意义。</p><p class="ql-block"> 结合提出的建议经过修改,进行了第二次试讲,同组的老师们讨论决定,自制温度计实验采用演示方式进行,及利用温度计测水温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操作,最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加强学生记忆,再结合“日清”第8题加以巩固,对于“日清”使用流程进行了优化,做到有讲有练。</p><p class="ql-block"> 进行第三次试讲时,组内老师集体听课,对于本节课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并积极帮忙解决存在的问题:①由视频引入温度放到开始用来引出课题,②自制温度计演示实验由于后面学生观察现象不明显,所以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PPT上,方便学生对比③对于课堂小结,由思维导图转为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回答,再次“清目标”,让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 </p><p class="ql-block"> 一次次磨课,一次次教研,在班老师带领下这次公开课成为我们二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催化剂。本节课的“日清周结”模式,教研组研究如何能推广到其他课例中,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一条捷径,也可以让我们在教学中尽快成长少走弯路。</p> <b>3.吕怀宇老师:</b><div> 国庆假期看完电影长津湖后,被志愿军战士精神所感动,产生了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学生的强烈愿望。电影中寒冷与战火,结合人心的温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课堂与育人目标相统一。<br> 设计完成后,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学校老师们也纷纷帮助,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王小英老师指出藿香正气水中不仅有液体也有气体的热胀冷缩,对从自制温度计到温度计的改进细节包括小而薄的玻璃泡,换用膨胀系数高的液体,体温计的引入也提出来建议,受益匪浅。王智勇老师对自制温度计的改进提出了想法,指导我进行了改进实验,李玮老师对PPT的制作如何使学生更易理解提出了建议。<br> 经过第二次试讲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从自制温度计到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整节课结构更清晰完整。最后安排清基础,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清基础部分,平时教学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安排,按照学校要求每节课必须要做到“清”。<br></div> <b>(二)听课老师的点评</b><br><b>杏花二中的班玉婵老师</b>: 1.三位老师的引课别具匠心,一方面从冷热和冰火中,概况归纳出温度的概念,建立了物理与生活联系,这种设计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学科理念;另一方面精心选择的视频资源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自制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相同的环节不同的设计,选用了演示、视频、学生实验、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体现教师教学设计中深厚的教学功底。3.都重视引导学生‘清目标““清基础”“清核心”。处理的方式不同,主要是两种:先讲后练或边讲边练,这两种都是有效的方式。<br><b>杏花十一中的任秀荣老师</b>: 赵老师选用的教学资源非常好,可以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康老师教学顺序按照教材进行,这种选择优点是师生步调一致,无论预习,还是合作与复习,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吕老师的学生活动设计的非常恰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给出关键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教学生知识也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br> <p class="ql-block"><b>王珂馨</b>老师:康老师课堂教学中,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做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流畅并有效。 </p><p class="ql-block"><b>郭凤云</b>老师:问题设计的特别好,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课一定要重视问题的设计。</p><p class="ql-block"><b>袁家馨</b>老师: 吕老师寻找恰当的实验器材,使学生自制温度计实验效果明显,激发学生兴趣。</p><p class="ql-block"><b>李炜</b>老师: 建议引导学生表达所观察的温度计的构造。</p><p class="ql-block"><b>赵慧馨</b>老师: 吕老师的过渡衔接,首尾呼应,这种设计很用心。</p><p class="ql-block"><b>白晓敏</b>老师: 赵老师稳重,突出温度计设计中的转换法;康老师视频与演示实验结合;吕老师的结课印象深刻;三位老师的课例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王强</b>老师: 思政渗透印象深刻;温度计优化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值得学习。</p><p class="ql-block"><b>班志萍</b>老师:赵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相当用心。清目标环节三位老师采用的策略相同,都是课前展示,结课回顾,很有效。细微之处不同相互借鉴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b>王志丽</b>:赵老师课例中自制温度计改进有创意。</p><p class="ql-block"><b>漆瑞雪</b>老师: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活动,学生深度参与。康老师边讲边练,课后学生做作业时,会发现课后作业都是老师课堂带领他们一起学习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br></p> <b>(三)参加本次会议的有</b><br>杏花二中:班玉婵 岳正录 白小敏 康唤唤 曹萍 赵慧馨 崔丹丹 漆瑞雪<br>杏花五中:袁家馨<br>杏花八中:赵张利 张志筠<br>杏花九中:郭风云<br>杏花十中:班志萍 王强<br>杏花十一中:任秀荣 王珂馨<br>杏花十二中:吕怀宇 李炜<br>平民中学:王志丽 车少娜<br>杏花岭区教研室:杨辉霞 <p class="ql-block"><br></p> 录像:白小敏<br>摄影:郭凤云 赵慧馨 王珂馨<br>记录:班志萍<br>文字:班玉婵 康唤唤 吕怀宇 赵张利 杨辉霞<br>编辑:杨辉霞<br>感谢杏花二中巩小平主任的大力支持! 今天是10月12日,为在强降雨中受灾的山西父老乡亲加油!向支持山西抗击水灾捐款捐物的企业和个人致敬!

学生

温度计

老师

温度

杏花

自制

体温计

本节

视频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