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街 东关街

武三勝

<h3>东关街位于扬州古城东北方。(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扬州知府吴桂芳筑扬州新城时,在(唐)罗城十字大街遗址上建东关街。东关街全长1146米,宽4至6米。</h3> <h3>东关街东西走向。东起泰州路,西至国庆路。是旧时扬州东乡及里下河地区进入扬州古城的主要干道,商业兴盛,盐商园林、名人故居、书院学堂鳞次栉比。</h3> <h3>今东关街98号冬荣园,亦称陆公馆。建于清末,园主陆静溪是李鸿章的侄女婿。陆静溪的女儿陆英,嫁给两江总督张树声的长孙张武龄,生有四个女儿。</h3> <h3>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由于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被人们誉为民国最后的四才女。她们的丈夫分别是全国著名的:昆曲名家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大师沈从文、汉学家傅汉思。</h3> <h3>1962年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冬荣园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东关街97号许氏住宅,清代建筑。占地面积398平方米,建筑面积198平方米。大门北向东关街,为砖刻门楼。进大门有一进房屋,体量较大,进深九檩,面阔三间前后带走廊。</h3> <h3>反映了民居布局中流线安排与城市巷道结合的灵活性,有一定的传统建筑研究价值。2011年12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许氏住宅为扬州市历史建筑。</h3> <h3>东关街138号"四美酱园"。清嘉靖年间沈氏四兄弟所创,占地五亩,两处作坊,198间房屋,是扬州最大的酱园。原系清康熙年间的进士汪懋林宅第"爱园"遗址。关于"四美酱园"之名的出处,扬州"名城解读"认为:"取自<滕王阁序>中的"四美具"(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此解明显有误。<滕王阁序>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作,而“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则出自于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四美"究竟出于何处?究竟是哪"四美"还有待进一步考证。<br></h3> <h3>同治三年沈氏兄弟将四美酱园转让给了镇江赵氏,经赵家六代人的努力,四美酱品于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30年获西湖博览会金奖、成为闻名全国的品牌酱菜。主要产品有:黄豆酱油、什锦菜、嫩姜芽、罗卜头、乳黄瓜等。</h3> <h3>东关街237号谢馥春是百年香粉老店。扬州谢馥春、苏州月中桂、杭州孔凤春是三家中国最早的化妆品品牌企业。谢馥春由谢宏业创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至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h3> <h3>谢氏尝试在香粉中加入麝香、冰片,制成鹅蛋香粉、鸭蛋香粉,用龙凤呈祥的锦盒或锡盒精美包装,畅销大江南北。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银奖。谢馥春现存花厅、老宅两进。</h3> <h3>2012年7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谢馥春旧址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东关街252号是扬州最早的盐商会馆。(明)洪武三年(1370年)为解决边境军粮供应,采取召商供粮而与之盐的政策。山西、陕西商人开始经营盐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山陕会馆的建立。</h3> <h3>山陕会馆占地3000余平方米,原有房屋三路,现仅存一路七进及门楼。</h3> <h3>山陕会馆界址碑石。</h3> <h3>2008年1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山陕会馆遗存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东关街292号冯氏盐商住宅,建于清代。</h3> <h3>现仍保留着相对完好的清代建筑遗存。</h3> <h3>2008年1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冯氏盐商住宅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东关街295号林氏故居。商人林尹亭住宅,建于清末民初。建在马氏兄弟的街南书屋部分遗址上。</h3> <h3>日寇入侵时部分遭毁。解放后曾改作东关街街道办事处,东路房屋改建为大会堂。2010年重修,以复旧样。</h3> <h3>东关街300号武当行宫,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郡守陈贞建。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毁于战火。光绪年间,海州分司徐绍恒重建。庙内供奉真武大帝铜象,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存主屋前后三进,古银杏三株。光绪三十八年公元1902年在武当行宫内办起了仪董学堂,是扬州第一所官立中学。解放后,改为东关街小学,后为艺蕾小学。</h3> <h3>新世纪后重修武当行宫,使之恢复旧貌。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武当行宫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武当行宫为正规宗教活动场所。</h3> <h3>东关街306号胡氏住宅,建于民国年间。主人胡仲涵早年在南通开设泰龙钱庄,后在上海中南银行任过经理。</h3> <h3>胡氏宅第占地1000多平方米,由门厅、照厅、正厅、住宅、花厅、庭院组成。庭院与个园毗邻。住宅为明三暗五格局,磨码砖两厢,青石天井,西套房板壁有门,过暗房与后宅相通。</h3> <h3>解放后,胡氏宅第一度为扬州市公安局所用。本世纪已恢复旧貌成为东关街一旅游景点。2008年1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胡氏住宅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东关街309号街南书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安徽祁门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的别墅。马氏兄弟之所以把自己的别墅称为:街南书屋,是因别墅内藏有图书十余万卷,甲于东南,清廷编纂马家献书776种,为各地献书之最,乾隆皇帝恩赐。</h3> <h3>扬州街南书屋占地面积一万八千平方米,素有街南书屋十二景之说,与天津水西庄,杭州小山堂齐名,为清代三大园林之一。</h3> <h3>街南书屋内有一湖碧水,四面环绕假山楼阁,与幽幽书香相得益彰,吸引着各地的文化名流如:厉鹗、全祖望、郑板桥、金农、高翔、汪士慎等名士,他们以此为中心雅集唱和,切磋诗艺,研究学术。真是"横陈图史常千架,供养文人过一 生。" </h3> <h3>东关街316号个园。嘉庆二十三年(1819年)两淮盐业商总黄志筠在"明代寿芝园"遗址上扩建而成,占地两万三千平方米。在园内遍植翠竹,因竹叶形似"个"字,故名个园。</h3> <h3>个园坐北朝南,前宅后园。前宅有四座主要厅堂,东路:清美堂,是主人或管家为处理一般性事务的接待场所。体量不大,但等级较高。清美堂后是:楠木厅,构架用材全是珍贵的金丝楠木,是主人合家用餐,举办小型宴会的场所。中路:汉学堂,构梁全部用柏木,用料高贵,做工考究,是扬州最大最好的柏木厅。是主人接待宾客的场所。西路:清颂堂,明三暗五,两侧稍间为接待宾客或演戏前作准备之用。是住宅中等级最高的厅堂,为主人接待最高级贵宾,家庭祭祀,议事场所。</h3> <h3>个园除住宅外,更以后园的"四季假山"闻名于世。春景:用笋石以栽山手法置于竹林间,构成一副雨后春笋图,给人以雨后山林春意盎然的景象。夏景:由太湖石堆叠而成,模拟夏日天空变幻多姿的云彩,山腹设临水空室,上架石曲桥,隔水相望幽深无限。秋景:由黄石叠成,洞天石屋,夕照丹枫,山间置怫云亭、住秋阁,尽得攀登之趣。冬景:由宣石堆叠,构成一幅群狮戏雪图,山脚铺以冰裂纹路面,南墙凿有24个风洞,风过于此呼啸有声。西边隔窗相望,春景重现。这种表现春夏秋冬时序美的叠石艺术,为国内外所独有。<br></h3> <h3>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个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园"。</h3> <h3>东关街356号逸圃。1910年惠余钱庄老板李鹤生所建,后归国民党军长颜秀武。逸圃与苏州曲园相仿,用曲尺形隙地布置。但比曲园巧妙,形成上下综错、境界多变、左右参差,绝处逢生的格局。西部为两排住宅六进,住宅与花园由火巷相隔,通房屋的门是花瓶门,通花园的是桃形门。</h3> <h3>逸圃的园林有两处:一处在正对门厅的八角门内,八角门上有"逸圃"门额。扬州园林一般为前宅后院,唯逸圃为西宅东院,沿东院墙贴壁为山,上建半亭。另一处园林在住宅北,有花厅、书斋、藏书楼等。逸圃的砖雕木雕不仅很多,而且精致。</h3> <h3>逸圃现存老屋55间18厢,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45平方米。201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逸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东关街357号长乐客栈。是在修复街南书屋,华氏园,李长乐故居等古建筑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家高级商务酒店。以李长乐命名。李长乐(1837-1889},字:汉春,盱眙半塔集人。同治元年入淮军任营官,光绪六年调直隶提督,光绪十五年卒于任。谥:勤勇。</h3> <h3>长乐客栈:特意营造一种整体的古典氛围。家具设计以明清雕花红木家具为主,客房摆设有明清特色。大堂酒吧、餐饮包房、宴会厅、中央庭院景观、高档的庭院式商务及公务会议区域,无不具有中国古典美,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雕细琢。</h3> <h3>长乐客栈的设计有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保护和修复历史原貌,整个设计也与之保持一致的风格,使游客进入客栈有一种强烈的历史回归感,忘记了闹市的繁华与喧扰,又置身于那渐被遗忘的优雅的古典环境中。</h3> <h3>东关街384号店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面向东关街,第一进是面阔三间的店面,带阁楼,后面是三间两厢一对照格局,前进深五檩,后进深七檩,建筑面积276平方米。现作为园兴园淮扬菜店铺。</h3> <h3>该建筑是扬州传统的前店后宅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2011年12月7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扬州市历史建筑。</h3> <h3>东关街396号398号400号在东关街西段北侧巷内,是建于清末的盐务会馆,又称"蔼园"。是两淮盐运使司录事吴佩江所建,耗时两年,原共建房屋二十九间。</h3> <h3>现仅存主房三进,面积300平方米。第一进门厅,在砖雕门额上有"蔼园"两字,为张允和所题。中进为观乐堂,面阔五间,上有卷棚下有走廊。后进庆远堂,明三暗五,并有屏门通往庭院。庭院内原有古井、假山、楠木花厅,1983年移建于北门外卷石洞天景区。</h3> <h3>2008年1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盐务会馆"(蔼园)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有古巷十二条,由东向西依次为:</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第一条古巷是"新古巷",新古巷北起东关街东端南侧,南至琼花观街。扬州共有有两条以古姓人士名命名的"古巷",一条是旧城区的"古巷";另一条是新城区的"新古巷"。新古巷又分化为"新古一巷""新古二巷",新古二巷东起新古一巷,西至通"羊巷"。</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第二条古巷是"铁货巷"。铁货巷北起东关街东段南侧,南至新古二巷。旧时巷内有多家铁货作坊,故得名。</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第三条古巷是"羊巷"。羊巷北起东关街东段南侧,南至芍药巷。因有羊姓人士居此巷,故名羊巷。羊巷南侧有光绪初年名绅卞宝第所创的义仓。1908年羊巷内创办有扬州府中学堂。1912年扬州府中学堂与两淮中学堂合并为淮扬合一中学,仍以羊巷为校址。1913年淮扬合一中学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1926年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迁出羊巷。1927年江都县立初级中学迁入羊巷。</h3> <h3>今羊巷23号"金粟山房"。清道光年间,江西布政使陈仲云所建。陈氏在扬州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二传胪"的美誉。父亲陈仲云儿子陈六舟均为传胪(进士二甲第一名)。孙子陈重庆曾任湖北武昌盐法道台。陈重庆的儿子陈含光(1879-1957)10岁能赋诗,16岁中秀才,工诗词,善书画,但终身不仕。民国初年参与纂修<清史稿>,1948年迁台北。日寇侵占扬州时,强索书画,裂纸以拒。</h3> <h3>"金粟山房"在民国初年由陈重庆扩建,大门坐西朝东,门楼呈八字形,磨砖丝缝砌筑。昔有"苍松合抱,翠竹成林。花日争妍,画廊相接。"之胜。今八字门楼尚存,原面阔五间三进的老屋尚存两进。2008年1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金粟山房"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第四条古巷是"问亭巷"。问亭巷北起东关街东段南侧,向南折西至观巷。相传欧阳修为扬州太守时,因琼花古称天下无双,曾在琼花观内建"无双亭"。(宋)刘敞诗云:"东风万木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昔日此巷向南直通无双亭,后人皆慕名前来访亭,故得名:问亭巷。</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第五条古巷是"观巷"。观巷北起东观街中段南侧,南至琼花观街,长二百米宽三米。</h3> <h3>琼花观后门在观巷中段东侧,因紧靠琼花观,以观琼花而得名"观巷"。琼花又名聚八仙、蝴蝶花,四、五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是扬州具有传奇色彩的市花,自古以来就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北宋至道二年(996年)王禹偁任扬州太守时,曾作诗,序文云:"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琼花观由此得名。其后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又在花旁建"无双亭",以示天下无双。</h3> <h3>观巷27号"小倦游阁"。是清代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包世臣的寓所。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官江西新余知县。宋代书法家米芾在扬州旧有"倦游阁",为景仰前贤,自署其居为"小倦游阁"。包世臣师从邓石如,书法、篆刻为当时所推崇,是倡导碑学的身体力行者。著有<安吴四种>,大为书学界所重。另刻<小倦游阁法贴>三卷。 晚清中医学家吴安业在此办"存济药局"。吴安业,字尚先。钱塘人,道光十四年(1834年)举人。吴安业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1986年8月中华医药学会、扬州中医学会特在观巷29号立碑,上书"清代医学家,作者吴尚先先生(1806-1886)'存济药局'遗址。"</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第六条古巷是"浴堂巷"。浴堂巷北起东关街中段南侧,向南数十米后,折向东行与观巷相交。因旧时巷内有数家浴室而得名。</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第七条古巷是"马监巷"。马监巷北起东关街中段南侧,南至地官第。 椐<嘉靖惟扬志>卷十<军政志>载:"国朝马政:江都县牧马监在府城大东门外,洪武十三年建。"因明代牧马监官署曾设于此,故名马监巷。1965年更名为马家巷,2009年恢复原名。牧马监内遗物马监井,今尚在巷南首西侧。</h3> <h3>马监井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初江都县牧马监遗物,供饮水和消防之用。牧马监系政府设立的掌管马政的机构。</h3> <h3>今马监井34号原是一座清真寺,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原有门厅、片厅、礼拜殿、照厅、水房、厢房、宿舍数十间。牌坊上有"整容门"额。院内有银杏树、怀清井(俗称七奶奶井),传为七烈女殉节处。井旁墙上嵌七烈女事迹的石碑一块。</h3> <h3>解放后,地方上先后在清真寺办起了标牌厂、麻袋厂,制刷厂、经厂房改造后面目全非,终为居民占居。2008年1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清真寺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今马监巷2号"汪氏花园"为清末盐商住宅"汪氏小苑"的后门,汪氏小苑占地3000多平方米,西围墙占马监巷东侧的近一半。</h3> <h3>汪氏小苑的正门,位于马监巷南端东侧的今地官第(巷)18号。汪氏小院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安徽旌德盐商汪竹铭所建。建筑面积1580多平方米,房屋近百间。</h3> <h3>汪氏小苑打破了传统的前宅后园式布局。住宅分东、中、西三条轴线布置,厅房与内宅各为三进,东路"春晖堂"构建尤为精致,楹联扁额皆为原物。又在东西轴南部和宅后叠石为山,种花植木,分别建有"可栖迟"、"小苑春深"等四个庭院,将住宅与园林融为一体。</h3> <h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汪氏小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上世纪下半叶,在汪氏小苑北端建成一座大楼,起初为扬州制花厂所用,本世纪初一度改为扬州剪纸博物馆。制花、剪纸是扬州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直。人们把钱宏才的通草菊、张永寿的剪纸菊、吴砚耕的国画菊誉为:"扬州三菊",是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第八条古巷是"薛家巷"。薛家巷北起东关街中段南侧,南至东圈门(巷)东端。原在东关街薛家巷北口,有一座隆起的旱桥,名曰:"臣止马桥"。相传(明)正德四年(1509年)明武宗巡幸扬州时,文武百官迎驾于此,故得名。到了清代又在此处建了一坐高约两丈的圈门,上嵌门额"盛世岩关"。</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第九条古巷是"马坊巷"。马坊巷北起东关街西段南侧,南至斗鸡场(巷)。明代在此处设有马坊,故以马坊巷名之。马坊巷西侧南半段为"华氏园"的东围墙,华氏园的大门在马坊巷南端西侧的斗鸡场2号。</h3> <h3>"华氏园"的主人是晚期扬州盐商华友梅。华友梅是"乙和祥"盐号的财务总监,"乙和祥"盐号的经理就是"汪氏小苑"的主人汪竹铭。华友梅配合汪经理艰苦创业,夺得了江宁、浦口、六合的食盐专销权,创造了"乙和祥"盐业落日的辉煌。华氏园的大门坐北朝南,大门外呈小八字形。</h3> <h3>华氏园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有房屋四十多间,由东西两路并列组合。中间夹一道火巷相通,西路住宅,东路花园。园内有花厅三间,绿水绕地。厅东雪石作山,厅北有黄石逶迤与层楼相接,山有蹬道逐级上楼,谓之:"楼山"。图中人像为华友梅童年照。</h3> <h3>2008年1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华氏园"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第十条古巷是"五福巷"。五福巷北起东关街西段南侧,南至东圈门(巷),全长四百米左右。五福巷取"福、禄、寿、财、喜。"吉祥之意。1965年曾更名为"五谷巷",2009年恢复"五福巷"之名。<br></h3> <h3>五福巷9号"刘氏住宅",建于清代,是民国时期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刘星盘的住宅。房屋前后四进,附火巷东北侧有花园,大门向东。</h3> <h3>2011年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五福巷9号刘氏住宅(李圣和旧居)为扬州市历史建筑。</h3> <h3>扬州著名书画家李圣和于1952年开始在此住了30余年。李圣和(1908-2001)(女)号:印沧,扬州人。李圣和的文化底蕴得益于家传。四岁习字,十五岁习画,五十三岁调入扬州市国画院,开始专职书画创作。其书法自成风格,小楷尤佳,被誉为:"当代江苏第一"。她的绘画清丽明快,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十多个国家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所收藏。李圣和于2001年10月3日逝世,享年九十四岁。</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第十一条古巷是"问井巷"。问井巷北起东关街西段南侧,向南延伸百米后,向东折向斗鸡场(巷),向西可通沙锅井(巷)。问井巷取:探问"沙锅井"之意。</h3> <h3>"沙锅井"(清)同治二年(1863年)已有记载。沙锅井因井栏形似沙锅而得名。今井水仍清洁能饮。1996年东关街道对此井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供游人欣赏。2008年1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沙锅井"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今问井巷46号48号50号建于清代,为律师查凤歧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以火巷为界分东、西两路,建筑面积620平方米。东路前后两进,均面阔三间,第一进门窗较为精致。西路前后四进,仪门东向,为水磨砖门楼。第一进面阔三间,第二进正厅面阔四间,前有卷棚,梁架雕精致鲤鱼图案,第三、第四进均面阔四间。火巷内有六角门花墙,上有“余步”石额。</h3> <h3>2012年7月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问井巷查氏住宅"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东关街沿街南侧第十二条古巷是"狄家甸"。狄家甸北起东关街西端南侧,南原至探花巷,后被人家建房隔断。狄家甸的中段西侧有支巷可通国庆路。全长百余米。原来巷子里的房子都是狄姓大户人家,后来这里的大部分房子归林姓所有。现在狄家甸已成为东关街的一部分,今东关街339-349号就在此巷内。</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亦有古巷十二条,由东向西依次为:</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第一条古巷是"牌坊巷"。牌坊巷南起东关街东端北侧,北至大草巷。以旧时建有牌坊而得名。扬州评话艺术家李信堂的老家就在牌坊巷。</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第二条古巷是新城"仁丰里"。仁丰里是条不足百米,北端不通的小巷。昔日巷口有石额"仁丰里"。今仁丰里巷名不存,巷道仍在,统称东关街。</h3> <h3>巷内今东关街90号,文学大师朱自清1923年-1930年曾在此住过。该房坐西朝东,大门东开,内宅是一座有串楼的小庭院。楼上南墙有一小窗可眺望东关街景,戏称为"南天门"。后该房归庄姓人家所有。</h3> <h3>1940年农历8月庄则栋诞生于此。1945年随父迁往北京。1955年庄则栋加入了北京少年宫乒乓球队,很快加入了国家队,创立了近台快攻法。1961年在26届世界乒乓球赛中获得了他的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紧接着又获得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三连冠。1973年国际乒联永久地授与他一个复制的男单奖杯-圣布莱特杯。</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第三条古巷是"小草巷"。小草巷南起东关街东段北侧,北通大草巷。全长百米有余。张允稣一家曾住在小草巷内。张允稣,字甘亭,相传是张士诚后裔。张氏家族子孙繁盛,世代同堂,在民国时期,张家的亲丁就有160多口,是扬城独一无二的巨族首户。张允稣能书善写,乐善好施,出任过1929年扬州救济院院长。</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第四条古巷是"二郎庙南巷"。二郎庙南巷南起东关街中段北侧,北至二郎庙前巷,全长180米。据载:隋代赵昱与赵冕斩蟒为民除害,后人立庙祀之。原二郎庙{明}正统年间修建,庙正南是神道,后因居民住此,二郎庙遂成地名。解放初,二郎庙废,二郎庙正南的神道被定为二郎庙南巷。1958年连同其它的无名小巷分别定为:二郎庙前巷、二郎庙东巷、二郎庙西巷、二郎庙北巷。</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第五条古巷是"雅官人巷"。雅官人巷南起于东关街中段北侧,北至二郎庙西巷。"雅官人巷"原名为"哑官人巷",后"哑"字谐音改为"雅"字。相传这位"哑官人"就是汪懋麟(1639年-1688年)字:季用,号:蛟门。康熙六年考中进士,授官内阁中书,刑部主事,步入史馆充任篡纂修官,参与修撰<明史>。汪懋麟受业于渔洋山人,其诗合唐宋于一炉,而时出新意。汪懋麟刻著<百尺梧桐阁集>20卷、<悔斋诗>6卷和<重建平山堂记>。</h3> <h3>巷北原有"爱园"一座,是汪懋麟住所的读书处,后更名为"百尺梧桐阁"。乾隆年间乾隆曾亲临此园并题了"百尺梧桐阁,千年枸杞根"对联。该阁与"康山草堂","街南书屋"鼎峙而立。百尺梧桐阁在咸丰,同治年间毁于战火。在今雅官人巷14号后院有棵粗壮的枸杞,据说是当年千年枸杞的延续,每到夏季,累累红果缀满墙头。</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第六条古巷是"马总门"。马总门在雅官人巷西七八米处,是一条宽一、二米,长百米的南北向巷道。巷北端东与雅官人巷相通,西与蔡总门、剪刀巷相通。</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第七条古巷是"蔡总门"。蔡总门在马总门西二三十米处,也是一条宽一二米,长百米的南北向巷道。南起东关街中段北侧,其北端小巷纵横交错,相互联通,东与马总门、雅官人巷相接,西与剪刀巷相接。</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第八条古巷是"剪刀巷"。剪刀巷南起东关街中段北侧,巷北端分成东西两道,西至前安家巷,东接二郎庙南巷。</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第九条古巷是"安家巷"。安家巷旧称"疏理道"南起东关街中段北侧,北至盐阜东路,由多条巷道组合而成。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设立了疏理道:"疏官课,理积引"。疏理道是临时机构,随着官课的疏通、积引的清理,清乾隆年间这个机构也随之撤消,疏理道的公廨改建为准提寺。疏理道也因此改为安家巷,南段为前安家巷,北段为后安家巷。</h3> <h3>疏理道之所以改为安家巷,因为大盐商安歧曾居住于此。安歧(1683-1746年)字仪周,号簏村,别号松泉老人。高丽人,清康熙时权臣明珠的家臣,借助明珠的势力经营官府垄断的盐业,数年暴富。他精明的经商才能,深厚的文化素养,奢侈的生活方式,成为扬州盐商的典型代表。</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第十条古巷是"金桂圆巷"。金桂圆巷长百米,南北走向,南起东关街西段北侧,北端不通是条死巷。昔日巷口有家"金桂圆"面馆,为安徽人开设,面阔三间,坐北朝南,其经营的白汤面,又名:徽面",口味好,远近闻名,巷因此店而得名。解放后此巷并入东关街。</h3> <h3>巷内有中共扬州早期党组织领导人曹起溍革命烈士故居(东关街338号)。曹起溍(1906年-1931年)字:建虞,曾化名:鲁士英、陈君豪。1925年5月由恽代英介绍入党,后任中共扬州最早的党组织:省立第八中学党支部书记。1928年8月后历任中共扬州临时县委书记,城区区委书记和泰县县委书记。1929年8月16日在泰州被捕,狱中写下"虎丘战罢转焦山,砥柱中流非等闲。马革裹尸励尔志,何需马革裹尸还。"等诗篇。1931年2月24日从容就义于镇江北固山下,年仅25岁。<br></h3> <h3>曹起溍故居建于晚清,民宅南向四间,西厢房一间,天井一方。1996年10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曹起溍故居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第十一条古巷是"广储门街"。广储门街南起于东关街西段北侧,北至今盐阜东路。宽三米,长两百米。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扬州新城时在街北端筑城门,初称"镇淮门"。清雍正年间因在城外梅花岭下建有广储仓,逐将"镇淮门"改称为"广储门",街以城门得名。清至民国期间,广储门街的"白沙泉"浴室和"雨莲"酒馆闻名于扬州。</h3> <h3>广储门32号,原李氏别业,是李维旧筑,建于民国,占地386平方米,建筑面积195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五间20.7米,进深九檩8.8米,前带廊,硬山顶。辛亥革命时,郭坚忍设女子公学于此。</h3> <h3>郭坚忍(1869-1940年),女,字延秋,扬州人,迁居常州。后返扬首创幼女学堂,并以此处为扬州私立女子公学。为反对袁世凯签订的卖国"二十一条",曾血书,抵制日货。1925年任江都县妇女会会长。1934年易君左写了<闲话扬州>侮辱苏北人及扬州妇女,激起民愤,郭坚忍组织成立"究易团",向镇江法院提起诉讼,获胜。抗日战争爆发后,兼任伤兵医院副院长,亲自为伤员包扎伤口。扬州沦陷后,随江都县政府撤至里下河地区,1940年1月病逝于江都永安乡。因此该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记忆价值,扬州市人民政府二0一四年十二月公布"郭坚忍办学处"为扬州市历史建筑。</h3> <h3>东关街沿街北侧第十二条古巷也是最后一条古巷是"卞总门"。卞总门南起东关街西端北侧,北至樊家园(巷)。是条一米宽百米长的古巷,东关街442号-466号在卞总门巷内。</h3> <h3>在1146米长的东关街及与之直接相通的古巷中,集中有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二处扬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扬州市历史建筑。还有享誉全国的百年老店"四美酱园"、"谢馥春"及清代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街南书屋"。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扬州东关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