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木图山秋日随想

大可为奇

<p class="ql-block">  辽西纪行(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远眺景区)</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抒写秋天的诗文浩若烟海。在格调上,有高亢昂扬、积极向上的,也有悲叹低迷的、多愁善感的。而我对秋的感受,最认同毛主席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和“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这种感觉。还有唐代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多么豪迈的喜秋之情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秋天,除了远望金色的田野,有沉甸甸的收获满足感之外。我还觉得,秋天也是一个深入思考和回味的季节。我们都有感觉,夏天尤其是入伏的热天,多燥热少冷静,为了避暑,只能伏居。唯有秋天,天蓝云淡,秋高气爽,极目远眺,心潮澎湃,多少往事,涌上心头,不只回味,也是思考。</p> <p class="ql-block">既然秋思需远眺,那么远眺就要登高,登高就应该上山。我的想法与几个友人不谋而合。市中心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刘长江、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张玉柏、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邢文良、市卫生学校校长王海新,我们五人驱车从市区一路向北,目标阜新第一高峰 ——乌兰木图山。</p> <p class="ql-block">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关键必须是丰收之年,这句话才能算恰如其分。而今年确实是大丰收之年。今年雨水很勤,对阜新的西北区庄稼地特别是山坡地来说,雨水特别珍贵,今年辽西地区真正是风调雨顺之年。我们沿路看到大地里的人们正忙于收获玉米、高粱、花生等农作物颗粒归仓。</p> <p class="ql-block">在三岔路口通向乌兰木图山的方向,矗立一座高大的石质牌坊山门。在山门的右侧,我看到巨大石碑上刻着“乌兰木图山风景区”八个清秀飘逸的大字,落款是林声。看到林声这名字,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件件难忘往事,心底里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我最早知道林声这个名字时,是在市师范学校。1980年暑期我由师专中文科毕业,分配到师范学校语文教研组。从事幼师和中师专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选与写作》两门课程。记得有句话说得好“教学相长”。我 认真备课投入地上课。两本教材里的文科知识,我只有深入地悟透,才可以教学生。记得从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古代汉语、标点符号等,由浅入深地组织课堂教学。当时组里几位老教师更都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学者,他们都各有专长。</p> <p class="ql-block">朱宝全老师对古典诗词造诣颇深,他陆续出版了多部诗词韵律的专著。有一天,朱老师看到阜新日报上,有一首署名林声,好像是“柳梢青”词牌子的词,写的是植树造林的题材。朱老师看了以后,觉得格律有明显不合之处。他写了封信,给当时阜新市市长林声寄了过去。我们都没想到,没到一周时间,林市长就回信,言辞谦和、语气热情,并欢迎朱老师到他那里坐客。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的林声市长。</p> <p class="ql-block">1984年春季,我由市师范学校调转到市委宣传部党政干部自修大学办公室,负责安排教学与助学辅导等工作。我们的办公室在市政府大楼的四楼。那时候,我已通过各种媒介,知道了林市在城市建设和尊师重教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光明日报》一版头题介绍了阜新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有一天,我在办公室望窗外一看,楼下很多机关干部正在依依惜别就要到辽宁省政府任副省长的林声市长。</p> <p class="ql-block">林声市长的政绩,因为此文的篇幅局限的关系,先暂且不一一全面叙述。就讲一下,我们眼中看得见、摸得着、正实用的城市建设成果。当时林声市长的思路清、办法多、大手笔、见效快。人民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杂草丛生尘土飞扬,行路难、行车难。林声市长决计要彻底改造建好这条街。他从日本回来后,借鉴日本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举全市之力,在不是很长的时间里,建成了现在的景观、雕塑和绿化结合的最美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在人民街游园内,有一石碑上,刻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题写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七个大字。这是对阜新城市建设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目前,这条人民大街仍然是市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最好的一条大街。</p> <p class="ql-block">人民城市人民建还有一处典型范例,就是现在的市体育场。市政府当时计划建一座可以容纳三万人的大型体育场,同时解决市中心区的棚户区改造问题。但当时因市财力困难,一时规划搁置,开工逾期。为解决这一棘手矛盾,林市长要求全市各单位分担任务。人心齐,泰山移,上下同心,其力断金。确实如此,当时体育场工地车水马龙热火朝天。时任市商业局局长傅友胜担当工程总指挥,负责统一协调各位工程进度等相关工作。其中,矿务局河发电厂担负的任务量最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质量很高功能齐全的大型体育场拔地而起。至今,全市的大型文体活动仍然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我记忆最深的是,阜新解放五十周年的前夕。我当时担任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工作。组织协调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制作十五集专题片《半个世纪的跨越》。</p> <p class="ql-block">带领采编专业人员到全国各地,陆续采访曾在阜新工作、学习、生活过的时任中央和国家机关的老领导,专家学者、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杰出人物。例如,阜新第一任市委书记林肖侠,其夫人为阜新第一任市长彭克。(林肖侠是林彪的侄子,林彪原名林育容。林肖侠的的父亲是林育英,化名张浩,在延安病故,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等为其抬棺。)、电力部部长史大帧、煤炭部长张宝明、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总书记亲自颁奖的著名超导科学家赵忠贤、国家武警总队政委李振军(贺龙的女婿、赵紫阳的亲家、阜新新邱夏菜园子暴动领导者组织者)、上海打捞局局长、中山舰打捞的组织指挥者张智魁、著名竞走教练王奎、当代京剧名家、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程派传人迟小秋等。</p> <p class="ql-block">在1997年的冬天,也是为了拍摄《半个世纪的跨越》电视专题片,我带领市电话台的采编人员,到辽宁省政府大院里居住的林声家里采访。他从副省长岗位又转到省政协副主席的岗位。都退下来后,他笔耕不辍,写有多部著作。他曾写过一首歌词,名字是“塞北明珠——阜新”。这首歌词,至今我还保留着。</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是个聚宝盆,装着无数的硅沙玛瑙和乌金。煤海百里,电塔如林。年轻的煤电之城,可爱的家乡阜新。</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是无边的大森林,沙丘秃岭穿上了绿色的衣裙。林带成网,葵花似金。美丽的塞北林海,可爱的家乡阜新。</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是个草库伦,有着无数的牛马和雪白的羊群。六畜兴旺,草场如茵。富饶的塞北草原,可爱的家乡阜新。”</p><p class="ql-block">这首歌谱曲后,由著名歌唱家郭颂演唱,引起广泛共鸣。</p> <p class="ql-block">林声为纪念阜新解放五十周年的题词是,“半个世纪塞北明珠大放异彩,三十春秋半生热土情洒阜新”。字里行间,对工作了30多年的阜新这片热土,流露出拳拳赤子爱心。</p> <p class="ql-block">车沿着景区公路,拐过几个大弯,远远望见景区的古色古香的门楼。我的思绪从往事回忆中跳转回来。目前,乌兰木图山风景区的基本建设,据说是外地的投资者兴建的。从外观上看,规模有气度,风格有特色,设施也完备。</p> <p class="ql-block">乌兰木图山在蒙语里意思是,长满红树的山。这座山是阜新市第一高峰,海拔834.1米,属努鲁儿虎山系。因深秋时节,枫叶漫山红遍,层林尽染,蔚为壮观。因而取名红树的山。山中四季的景象风格各具特色。就象欧阳修《醉翁亭记》所描摹的那样,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尤其春天,梨花、杏花、丁香等次第花开,清新淡雅,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里距市区并不很远,而且可登高健身,可赏花怡情,也可远眺怀古思今。自己在市委宣传部和市广播电视台工作期间,多次与单位的同事到这里春踏青、夏纳凉、秋观枫、冬赏雪。可以说,这座山及周边景区,就是全市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对风景区规划和建设的观赏和体会,要从山门开始,进入园门,然后拾阶而上,至梯子庙,现在叫悬空寺。绕至后山可登顶。这一路基本是走在建好的台阶上,沿路都有安全保护设施。</p> <p class="ql-block">最能令人心跳的是,在两个山峰之间,建起一座悬挂式的斜拉玻璃栈桥。这也是阜新的第一座玻璃栈桥。可以说,从全国各大景区,这些年上马建铁索滑道、超高天梯、大型玻璃栈桥的风潮中,阜新的这座玻璃栈桥也就应运而生了。这些设施对景区的整体自然景观风格和生态环境是否和谐,有否折煞风景之虞,目前莫衷一是,尚无定论。</p> <p class="ql-block">登高秋思怀古,唐代陈子昂有一首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岁月悠远,世事沧桑。这座山上的现代的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早已写入了市县党史和地方志中。而尚在探讨和研究的契丹文化,在这里亦发现有踪迹可考。记得也是有一年的秋季,市文化局负责考古文化工作的副局长张正,我们曾一同在师范学校当过任课老师。有一天,他挺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乌兰木图山发现了契丹大墓,可能是契丹萧太后的。</p> <p class="ql-block">考古界基本认同,阜新是契丹文化的发源地。辽国与契丹文化遗存在阜新境内仍有较多。懿州和成州古城遗址,城墙、墩台和点将台等都依稀可辨。特别是,现在位于塔营子镇的懿州古塔巍然矗立,仍显雄姿。在这座塔的附近,还有一处道家太极武当拳创立者张三丰故里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契丹文化的遗存的代表就是契丹辽墓。上面提到的乌兰木图山疑似契丹萧太后的墓,因为契丹辽墓十墓九空,多次被盗,没有发现有价值的文物可考证,终难结论墓主人是何人。还有一次,我带台里的小张去大阪镇去录制辽墓挖掘现场实况。当时在场的有辽宁考古文化研究所所长郭大顺。他可谓是辽宁考古界的泰斗,红山文化发掘与研究的第一人。这个墓的发掘过程,他们处处一丝不苟,画图,标线,登记,包括每一块砖的位置都细心记录。发掘结果,也是空空如也。但由墓道进入墓室两侧墙壁上的壁画,还十分清晰,这对研究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都有重大价值。</p> <p class="ql-block">往事越过千百年,今天人间已换新天。我们一起登高望远,随想往事,还是为温故知新,继往开来。在山下的一个叫雅仙阁的山庄,我们端着“往事”牌子的白酒,品味生活岁月,为往事干杯。我们用“秋叶正红”建一微信群,体会到陈毅元帅诗“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的深刻意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