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边的随想(二)

未無

<p class="ql-block">金字塔边的随想(二)</p><p class="ql-block"> ――读段爱民著《旷思敛语》札记</p><p class="ql-block"> 作者 于辅仁</p><p class="ql-block"> 诵读 李娅男</p><p class="ql-block">天光云影</p><p class="ql-block"> 人生,能达到怎样的境界,显示怎样的风致,大概除了先天的禀赋外,剩下来就全看后天的修养了吧?《旷》书的一个重大主题就是讲人生修养。作者从不同侧面来谈这个话题,有时候,是在自我解剖,自我反省,自我激励。而我觉得,许多话,似乎像镜子,照出人的病处;许多话,则是良药,给人很大的补益。随手展读,仿佛在听一位睿智的良师益友讲人生修养课,处处得到启发。</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世间最难认识的是人,最不认识的是自己。铁的事实告诉我们,许多不成功、不愉快、不易越过的坎,总认为是环境不利,是别人给自己过不去。其实,根本原因却在自己。</p><p class="ql-block">我想,所有圣哲都是这么说的。</p><p class="ql-block">每当抑制自己的冲动,而不是激烈地与对方辩驳,自然地对他人的缺点显示出宽容,显示出善意,而不是斤斤计较,寸步不让,便是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小处见大,并不夸张。好像给我在内的许多人把脉又免费开了药方。</p><p class="ql-block"> 性格的材料可能是水,可能是火,可能是金,可能是木,也可能是土,抑或是玻璃也说不定。是水,可以平静如镜,可以腾起细浪,也可以冲出沟壑,漫过山顶。是火,可以温暖如春,光华四射,也可以烈焰升腾,蔽天遮日。是金,可铸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如虎,也可磨成引线之针,绣出锦帕一方。是木,可成绿树之荫,也会恶竹万竿。是土,可育出绿洲,也能扬起沙暴。玻璃美人是美丽的,是水做的,却经不住震颠,受不起火烤,日晒易爆,雹打易碎。</p><p class="ql-block">怎一个“精辟”了得?</p><p class="ql-block">人有才能和本事是好事,也是本分。拗什么呢?一拗,便等于自我相减,或者任何数与0相乘。</p><p class="ql-block">谨记。</p><p class="ql-block">做事还是留有余地的好,做人还是宽容、豁达一些好。</p><p class="ql-block"> 平常话,千斤重。三岁小儿或道得,八十老翁多难行。</p><p class="ql-block">人世间的道理千条万条,占据哪一条都未必高明。高明的选择只有一条:容忍有理。</p><p class="ql-block"> 高明。</p><p class="ql-block"> 仅仅把“忍”看作治家之道,看作行为克制,看作息事宁人的礼让,还是看小了。只有把“忍”提升到思想和行为修养的高度,修缮到自然天成的高度,才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这样一种品格的形成,也像“庾信文章老更成”,也像书法的人书俱老。</p><p class="ql-block">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非忍不能。</p><p class="ql-block">人生构成于举止之间。从点滴做起,将中国文化中传统的、现代的以及外来的一切优良与美好,点点滴滴渗透于日常行为中,既是普通人的本分,也是高尚者的追求,更是融伟大于平凡的必修课。</p><p class="ql-block">真希望编中学生教材的人也看到这些话。</p><p class="ql-block">相互尊重和共守秩序也是宇宙的一条规律。总把自己太当人,拿别人不当人,自己也就不是人。宇宙当中的星球大概比地球村的人要多吧,却从来互相尊重,各守本分,你吸引着我,我吸引着你,手拉手,共同走。一家子很少闹什么情绪,没有你给我一拳,我踢你一脚的时候。人这个万物之灵为什么做不到呢?</p><p class="ql-block">至理名言。每个人都应该想想。</p><p class="ql-block">命运在于选择。选择命运好像是天大的问题。如果从把握每一个瞬间做起。大问题就变成了小问题。</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路不管多长,多远,多复杂,都是一个个并不复杂的瞬间构成的。把握瞬间就是把握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每一个瞬间都把握得那么好,但关键的几步是必须把握好的。</p><p class="ql-block">活在当下,是人生的最高艺术。</p><p class="ql-block">人活着懂得轻松,懂得放松,与懂得尊重人至少同等重要。……不懂得轻松,便是不懂得生活的真谛,不懂得幸福的真义。</p><p class="ql-block">诚哉斯言。</p><p class="ql-block">许多事无需外求,到内心去找即可。</p><p class="ql-block">道不远人。</p><p class="ql-block"> 人生是向著光辉顶点不间断行选的过程。这过程只有驿站,没有末站;只有身前身后之分,没有开始终结之别。</p><p class="ql-block">看眼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舒云卷。</p><p class="ql-block"> 信念是希望的种子,是成功的号角,是心中的第一个。信念的种子一旦生根,成功的大树便开始生长,上帝便始终与你同在。</p><p class="ql-block"> 信念不等于成功,但成功离不开坚定正确的信念。成功的信念在心中扎根,航行便有了导航系统,行进中便有了动力。</p><p class="ql-block"> 信念的上帝跟定终身,人生必然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信念对于人生,不仅像灯泡接通电路,甚至像掘进机上的动力系统。有了它,人生的进取和突破是很自然的事。</p><p class="ql-block">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p><p class="ql-block">黑暗与光明同在,当断则断是好汉。</p><p class="ql-block">福祸相倚,勿为洒了的牛奶叹息。</p><p class="ql-block"> 据说,太阳自身承受了1500万度高温,才给世界万物带来温暖,带来生机。比起永远发光的日月来,一个人即便有点光和热,本已微不足道,再不谦虚、不努力,就更说不过去了。对日月精神真心佩服,尽可能为这个世界争光添彩,是人生的本分。</p><p class="ql-block">越伟大的越平常。</p><p class="ql-block">人世间的事千头万绪,人生的道路千条万条,归根到底一句话:征服自己或者自已被征服。</p><p class="ql-block">英雄征服了世界却不能征服自己,圣人征服了自己却无心征服世界。</p><p class="ql-block"> 蒸笼里的慢头,只有达到一定火候,才有香气冒出来。</p><p class="ql-block"> 为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废井。</p><p class="ql-block">人们往往看中的是结果,佩服的也是结果。一如此,便沦入成者王侯败者贼的循环论之中。我认为更应该佩服的是对信念的诚和实践信念的勤。这才是信念是上帝的真义。</p><p class="ql-block">因比果更重要。因为果是过去式,而因是未来式。</p><p class="ql-block">失败不是永远,成功没有终点。每一个成功。既是人生旅程的一段学习,一段实践,一段追求的阶段性小结,也是与命运抗争的一份战利品,一次对自我极限的刷新。对自我极限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既不可中途止步,也不可骄傲自大和固步自封。</p><p class="ql-block">知此,则胜不致骄,败不致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想,如果把书中的这些格言至论全摘出来,也许可以成为一本现代箴言集,又想到,如果孔夫子的时代印书方便,他老人家的言论大约就要比《论语》多不知多少倍了。</p><p class="ql-block">生命的经纬</p><p class="ql-block"> 舍与得,是人生运筹中的一个大题目。一个人成为怎样的人,大约关键就在于他舍什么,求什么吧。对此,作者在书中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孩把小手插入一个昂贵的古瓷花瓶之中,想尽办法取不出来。花瓶被打破后,原来孩子的手中紧紧抓着一枚硬币。书中写道:</p><p class="ql-block">其实,在许多时候,成人并不比孩子更高明。一是对一些没有价值的事插手太深,浪费生命;二是对一些并不重要的东西抓住不放,造成痛苦;三是压根就分不清轻重,本末倒置;四是把一些并不美的东西当作美去追求,不懂得美的所在,更不懂得如何创造美和珍惜永不衰退的美。</p><p class="ql-block">想一想,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灵魂之所以伟大,不就是因为他们舍弃了许多常人不能舍弃的东西,而全力以赴去追求最重要最值得珍视的东西吗?如作者在《释尊指路》一文中指出的那样,释迦牟尼“如果论拥有,金钱、美女、地位、荣誉、名声、权力,所有世人眼里羡慕的东西,他都曾充分拥有,并在文韬武略方面有过人之处。然而这一切他都毅然放弃,决然割断,毫不犹豫地将全部人生奉献于解除人生痛苦的伟大事业,毫无保留地投入无家可归的生活,投入苦修苦炼当中。”若释尊不舍王位,大约不会修行成佛,他的名字也会如人们从未听说过的其他印度国王一样,早已被历史的尘埃埋得不露一点痕迹了。但他没有恋栈所有那些无常的东西,而是去追求永恒,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才有了一颗光辉灿烂的巨星!反观我们凡夫之所以为凡夫,芸芸众生之所以为芸芸众生,不正是因为我们抓芝麻甚至是陈芝麻烂谷子而丢了金瓜?佛祖明明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执著,不正是故事中那个小孩手中的硬币吗?只不过,有的硬币是名,有的硬币是利,有的是一个官位,有的是一个职称,有的是一个并不多么美的美女或未必多么帅的帅男,甚至只是碗里的一块肉,指缝里的一支烟……</p><p class="ql-block">在《王选选命》一文中,作者从另一个角度谈论了人生选择这个话题,表现了一个哲人的睿智:</p><p class="ql-block">命运在于选择。选择命运好像是天大的问题。如果从把握每一个瞬间做起。大问题就变成了小问题。</p><p class="ql-block">人生的路不管多长,多远,多复杂,都是一个个并不复杂的瞬间构成的。把握瞬间就是把握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每一个瞬间都把握得那么好,但关键的几步是必须把握好的。</p><p class="ql-block">把握瞬间也是把握伟大。</p><p class="ql-block">退与进,舍与求,失与得,小与大,人生的艺术,都在这经与纬的交织中蕴藏着,而被作者的慧眼看得清清楚楚,剖析得明明白白了。</p><p class="ql-block">对中庸、中和的谈论,更显示了作者在哲学上的苦心孤诣与深厚修养。读读《中和》与《书法中庸》便可知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