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2021 新四军骑兵团成立八十周年庆典

寒冰

<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聚淮安,</p> <p class="ql-block">共庆铁骑八十年。</p> <p class="ql-block">前辈烽火战功赫,</p> <p class="ql-block">后代追迹岔河边。</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骑兵团,就在这片热土上诞生,如燎原之火,点燃了革命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两位骑兵团老前辈,虽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目光如炬,仿佛仍能看见当年战马奔腾、铁蹄铿锵的壮烈场景。</p> <p class="ql-block">嘉宾们为新四军骑兵团广场揭牌,那一刻,历史与现实交汇,英雄的荣光再次被铭记。</p> <p class="ql-block">出席活动的嘉宾: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之女,现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四师分会会长邓小燕,在大会上深情发言,字字句句饱含对父辈的敬仰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原淮北行政公署主任、国家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瑞龙之女刘延宁,在庆典上动情讲述那段峥嵘岁月,唤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p> <p class="ql-block">原新四军四师骑兵团团长周纯麟之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顾问周善平,在庆典大会上发言,言语中满是对父亲和战友们的无限追思与崇敬。</p> <p class="ql-block">由骑兵团后代组建的拂晓剧团,为庆典献上了丰富多彩的节目,用艺术传承信仰,用歌声唱响初心。</p> <p class="ql-block">位于岔河镇骑兵广场一侧的新四军骑兵团将士名录,镌刻着无数英烈的名字,我站在那名录碑前,心中满是骄傲——那上面有我父亲的名字:韩维新。</p> <p class="ql-block">在革命老区王大庄纪念馆的将士墙上,我再次看见父亲的名字:韩维新,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与父亲并肩作战。</p> <p class="ql-block">再唱父亲的歌,是新四军骑兵团后代高仁虎作词、王海滨作曲的深情之作,我录了一小段,歌声中,是信仰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92岁的新四军骑兵团老前辈陈兰君,将自己珍藏的诗集赠予我,并亲手签名,字里行间,是岁月的温度与革命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洪泽湖三河大坝,见证了新四军英勇奋战的足迹,也见证了今日后人缅怀先烈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孟秀玲大姐声情并茂地讲述新四军在洪泽湖石工堤的战斗历史,那是一段用血与火铸就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八十二位烈士陵园,缅怀那些用生命守护信仰的英雄儿女。</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的墨宝,笔力遒劲,字字千钧,是历史的见证,是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我们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寄托哀思,传承使命。</p> <p class="ql-block">老百姓为八十二位烈士掩埋忠骨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信仰的高地,精神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观看了刘老庄新四军八十二位烈士英勇战斗的短片,他们以全部生命为代价,牵制敌军1600余人十几天,为大部队、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赢得了宝贵的转移时间。</p> <p class="ql-block">这八十二位烈士所在部队的团长与政委,去世后没有选择安葬八宝山革命公墓,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留下遗嘱:一定要葬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与自己的战士们永远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走进刘老庄八十二革命烈士纪念馆,仿佛走进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每一位烈士的名字都闪耀着不朽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为八十二位烈士创作的歌曲,旋律激昂,歌词悲壮,至今仍在传唱。</p> <p class="ql-block">八十二位烈士的画像,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是民族的脊梁,是不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周恩来故居,感受一代伟人的家国情怀与革命初心。</p> <p class="ql-block">庆典活动圆满结束,大家欢聚一堂,共叙情谊,共话未来,新四军骑兵团的精神,将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