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村江氏创乡浅谈

千灯云集

<h3>古昔赤水,四姓聚居, 江陈丁尤,江氏长留。<br></h3> <h3>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赤水村位于文祠镇西南部,又称赤水江,俗谚云:"三日无雨赤地千里,点钟(1小时)大雨积水成涝";村因此而得名。<br></h3> <h3>明朝年间,赤水村曾有江、陈、丁、尤4姓,现均为江姓。江姓创乡始祖江永智公,生于明朝景泰七年(1456年)(系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九世孙)于明朝成化年间从登荣都东坑村迁来此地,迄今五百多年,历经多年繁衍生息,是为望族。 <br></h3> <h3>江姓先祖原先居住于赤水新岗山下,该遗址原有一口古井和一棵古老的龙眼树,龙眼树树干非常硕大,需三个成年人才能围抱住。后在公社化期间,古井被平整,古树被砍伐,实属可惜。<br></h3> <h3>陈姓先祖原居住于现江氏公厅左侧附近,原大房书斋, 穀 仓(村文化中心)之间,该地原叫陈厝巷,后因此处多建厕所改叫东司巷。<br></h3> <h3>丁姓先祖原居住于后头顶古井附近,该地原叫丁稻埕。因依山而建,地势较高也叫(顶稻埕)稻,是指水稻,稻谷。埕是指平坦的地面,由于先祖以务农为主,所以各姓氏都占有一点平坦的地方用于晒稻谷,所以叫稻埕。<br></h3> <h3>尤姓先祖原居住于江氏公厅右侧坎下,该地原叫下尤埕,因地势较低,也叫下稻埕。相传,尤氏外迁之时,没有把尤氏家神牌带走,而是选择就地埋藏处理,打算日后子孙发达之时能到此寻根溯源为证。现在此处地方能明显看到凸出地面的贝灰土泥。改革开放后,此处建了猪牢(猪舍)。<br></h3> <h3>相传江氏先祖初到赤水乡时,以养殖家禽为主。当时,有一风水师到赤水勘探地理,在赤水新岗山下向江氏先祖借宿,得到江氏先祖的热情接待。数日后,风水师准备辞别,临走前,风水师为感谢江氏先祖的款待,告知江氏先祖在赤水乡有一风水宝地,叫“百家灶”(现江氏公厅),决定将勘得吉穴赠予江氏。风水宝地“百家灶”原是泥泞地,经风水师指点,在此地盖间柴草房,后在此地烧土窑,闷柴炭,然后将柴火烧后所剩下的灰,沿着这片泥泞地一圈圈撒上去,这泥泞地就会慢慢干化,以后便在这上面建祠堂。其间其它三个姓氏逐渐外迁。<br></h3> <h3></h3><h3></h3><h3>江氏祠堂堂号“源岷堂” 堂最初就是指宽敞明亮的房子,或是指与屋相对应的住宅正屋。唐宋以后又把祭祀祖先的房子叫做宗祠或祠堂,是家族活动的主要场所。一些家族为 了纪念某些与家族相关的重大事件、典故、传说,借用堂的上述含义制定专门名号,简称堂号,堂号是郡望的进一步分化、 发展,是郡望中某一房 支的称号。 岷指岷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西南,四川北部,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说,四川境内为岷山主要部分,主峰雪皇顶海拔5588公尺。岷又有指岷江,发源于岷山,是汇入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 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流湍急,是长江上游流量最大的一条支流, 流经成都平原。 查江氏源流本属河南正阳,传至宋朝104代江塙迁居江西都昌,再传109代江晔子三:江万里、江万载、江万顷。查《江万里传》:万里无子,蜀人王橚(王橚,南宋末诗书画家,四川人;进士,曾任郴州知州、福建市舶使兼监丞,与江万里同朝为官)子为后,即镐也。公元1275年2月,元兵破饶州,万里与镐投止水殉国。孙辈112代荣兴公(六房定为一世祖)随万载逃亡,隐居于闽宁化(谱称莲花)石壁村,历166年,传六代,至第七代(万五郎)号江必成,于明朝英宗六年(公元1441年),来潮安创江氏六房,已近三十代。 江氏六房既认淮阳世家, 又认镐乃蜀人王橚血统,故取堂号源岷堂,意为不忘血脉之源乃四川。</h3><h3></h3><h3></h3> <h3>图文编辑:江丁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