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了傍晚再去采摘一般,或许消散了盛开时那份鲜热滚烫的色香,但夕阳的映照却也能使它们增添另一番景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6岁的鲁迅在面对动荡的时局、险恶的人事,在辗转波折的日子里,暂时卸下了外在的盔甲,把目光转向了过去,凝眸回望曾经的自己:生趣盎然的童年、初谙世事的少年、辗转求学的青年,回望给自己打上了精神底色的故乡、人情风物、民俗旧习,回望在自己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产生了深刻影响,烙下了深刻印记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回望是温情的,那些美好、温馨、真诚、善良的记忆,是一种怀念和铭记;鲁迅的回望也是理性的,那些疑惑、忧伤、憾恨和愧疚的记忆,是一种追溯和反思;鲁迅的回望是伴随痛苦的,那些伪善、欺诈、愚昧、丑恶的记忆,是一种告别和摒弃。</p> <p class="ql-block">在《朝花夕拾》前五篇中,鲁迅回望了自己幼时喜爱有趣、新奇的事物与率真、有生气的民俗文化的天性,同时也审视了以“道理”和“规矩”为表征的传统观念对这种天性的压抑。这段最初的岁月蕴藏着造就鲁迅后来的性情与道路的多种萌芽,因而他对它们投以最深的注目。他感到了人间的温情(《阿长与〈山海经〉》),又产生了懵懂的恐惧(《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勾勒过去的生命轨迹和精神发展脉络的同时,特别凝视了不同时空中遭受的各种屈辱。“流言”之于他的恶意,“家道中落”后受到的侮蔑,因国势衰败、文化落后而在日本受到的耻辱,革命理想的辱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重提旧事之时,鲁迅不断从今日的立场给往日的经历赋予意义,旧事因此不再只是关乎个人的“旧事”,而同时成为关乎民族、国家、文化的“新事”。鲁迅不断地从后一时空回望前一时空,并对前一时空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南京回望绍兴,看出绍兴人的伪善与愚昧;在日本回望中国,看到中国的病弱与麻木;在辛亥革命之后回望辛亥革命,看出革命理想的落空;等等。</p> <p class="ql-block">旧事重提是为了镜照现在。鲁迅以旧事重提的方式完成了对过往生命的自我审视与体认,对过去生命的回望与告别也成为他一生文学事业的原动力。面对“纷扰”和“芜杂”,面对黑暗和非难,是自己的过往和故土给了鲁迅勇气和力量。几乎鲁迅的全部创作都是从家乡出发,而又在远方对家乡深情凝眸。他的童年、他的故乡,是他的来处,是他全部生活和思考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阅读《朝花夕拾》,我们透过鲁迅充满温情的“回望”,看到了一个顽皮淘气、宽厚善良、敬爱师长、珍爱友情的丰满而鲜活的“小鲁迅”。我们也通过他与“过去”冷峻理性的“告别”,读到了一个同情弱小、爱憎分明、善于反思、敢于自我解剖,有责任和担当的“大鲁迅”。</p> <p class="ql-block">质疑和批判是鲁迅的生命底色,但鲁迅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会感叹时光的流逝,会涌动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向往,会渴望温热的理解,会欣赏发自内心的爱和真诚。</p> <p class="ql-block">畅想未来和理想是少年的我们的基调,但我们每个人都和鲁迅一样,需要不断回望过去,用“现在”的尺子丈量自己的“过去”,审视“过去”的意义,学会与“过去”告别。</p> <p class="ql-block">回望”和“告别”是一对孪生姐妹,或者说,每一次深情“回望”都是一次长情的“告别”,每一次理性的反顾,都是一次精神的成长。就像有一首歌曲唱的那样,“留我在时日裂帛间驻足回看过往,不寻因果不见远途”。就像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的,“删除我经历过的任何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我们的人生,需要往前看“未来”,也需要回望看“过去”。</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试着与过去的自己深情拥抱,也应学会与曾经的自己挥手告别。在旧事中发现成长的积极意义,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更好地走向未来。古人说“吾日三省乎己”,“省”就是一种“回望”与“告别”,就是对过往、对故乡、对历史、对来处的“回望”和“告别”。</p> <p class="ql-block">《朝花夕拾》是少年的我们与鲁迅最好的相遇,愿鲁迅的“回望”与“告别”能指引年少的我们时常与“过往的自己”回眸相拥。(摘自《<朝花夕拾>思辨读写一本通》主编 汤飞平)</p> <p class="ql-block">我有一时</p><p class="ql-block">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p><p class="ql-block">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p><p class="ql-block">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p><p class="ql-block">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p><p class="ql-block">后来</p><p class="ql-block">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p><p class="ql-block">也不过如此</p><p class="ql-block">唯独在记忆上</p><p class="ql-block">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p><p class="ql-block">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p><p class="ql-block">使我时时反顾</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温馨的记忆,每当回忆的时候,温暖总充溢着鲁迅的心灵,给他战斗的勇气;这是一段美好的过往,每当想起的时候,真情总激励着他的意志,给他前进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致童年</p><p class="ql-block">荒草丛生的百草园里</p><p class="ql-block">有他自由的童年</p><p class="ql-block">这自由</p><p class="ql-block">像野草一样疯长</p><p class="ql-block">碧绿的菜畦里</p><p class="ql-block">光滑的石井栏上</p><p class="ql-block">高大的皂荚树下</p><p class="ql-block">都留下了他玩耍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他是动物王国的的国王</p><p class="ql-block">在他出巡的路上</p><p class="ql-block">鸣蝉为他长吟</p><p class="ql-block">油蛉为他低唱</p><p class="ql-block">蟋蟀为他弹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那里</p><p class="ql-block">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p><p class="ql-block">童年的天真和幻想也缠络着</p><p class="ql-block">像珊瑚珠似的覆盆子</p><p class="ql-block">又酸又甜,</p><p class="ql-block">丰富了人生的味蕾</p> <p class="ql-block">在那里</p><p class="ql-block">长草里美女蛇的故事呦</p><p class="ql-block">让人又怕又好奇</p><p class="ql-block">带给他一生的教训和启迪</p><p class="ql-block">雪地里的那面大竹筛呦</p><p class="ql-block">捕住的哪里是麻雀和张飞鸟</p><p class="ql-block">那是天空也装不下的</p><p class="ql-block">童趣</p> <p class="ql-block">古朴庄严的三味书屋里</p><p class="ql-block">有他成长的童年</p><p class="ql-block">这成长</p><p class="ql-block">像先生不肯回答的“怪哉虫”一样稀奇 </p><p class="ql-block">对课从三言到五言到七言</p><p class="ql-block">知识也像百草园的野草一样疯长</p><p class="ql-block">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去</p><p class="ql-block">折腊梅</p><p class="ql-block">寻蝉蜕</p><p class="ql-block">捉蚂蚁</p><p class="ql-block">再回来时</p><p class="ql-block">人声鼎沸的书声里</p><p class="ql-block">先生的那一声“铁如意”在记忆里依旧清晰</p> <p class="ql-block">坎坷不平的人生旅程里</p><p class="ql-block">有他时常反顾的童年</p><p class="ql-block">长妈妈买来《山海经》的惊喜</p><p class="ql-block">桂花树下祖母讲故事的惬意</p><p class="ql-block">目连戏里对无常的痴迷</p> <p class="ql-block">这些温馨的记忆</p><p class="ql-block">都像故乡的蔬果</p><p class="ql-block">使他时时反顾</p><p class="ql-block">又如朵朵带露的的小花</p><p class="ql-block">芬芳了他的旅程</p><p class="ql-block">带给他芜杂的人生</p><p class="ql-block">永恒的闲静</p> <p class="ql-block">故乡是海边沙地上的一轮圆月,永远在我的记忆里闪亮。不必说正月十四夜晚,等待老鼠仪仗从床下出来的执着,也不必说辞岁之后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的欢喜。单是那一个叫无常的鬼,就叫我无限迷恋。</p> <p class="ql-block">你看,他的长相多么奇特,身上穿的是斩衰凶服,腰间束的是草绳,脚穿草鞋,项挂纸锭;手上是破芭蕉扇、铁索、算盘;肩膀是耸起的,头发却披下来;眉眼的外梢都向下,象一个"八"字。头上一顶长方帽,下大顶小,按比例一算,该有二尺来高罢;在正面,就是遗老遗少们所戴瓜皮小帽的缀一粒珠子或一块宝石的地方,直写着四个字道:"一见有喜"。</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本子上,却写的是"你也来了"。他的心地多么善良,性格多么有人情味:他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这样一个可爱的小鬼,作者记了半生,以至于在后记中还对他的外貌进行考证。</p> <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总是以斗士的姿态,向“流言”“诽谤”和“不怀好意的教唆”宣战。然而写《朝花夕拾》时,他将时光倒带,从辗转流徙、苦闷彷徨的中年“此时”,回到纯真无邪、敏感倔强的少年“彼时”。他在“小引”中写道:“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那逝去的往事,经时间的水浸泡后,就像书桌上的“水横枝”一般,温暖鲜活、郁郁青青。</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那些人</p><p class="ql-block">《朝花夕拾》共有10篇文章组成,这些文章是鲁迅成长的动态过程,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在记忆的大海中打捞出的难忘片段,串联成文。细读文本,分类如下:</p><p class="ql-block">读过的书:《山海经》《二十四孝图》《鉴略》《左传》《天演论》等。</p><p class="ql-block">求过的学:三味书屋—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p><p class="ql-block">遇过的人:阿长、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衍太太、范爱农、中医、父亲等。</p><p class="ql-block">当然,更丰富的是经过的事。从宏观角度,对各篇进行梳理,提炼出核心事件:</p><p class="ql-block">1.《狗·猫·鼠》:失鼠仇猫</p><p class="ql-block">2.《阿长与山海经》:保姆买书</p><p class="ql-block">3.二十四孝图:批判伪孝</p><p class="ql-block">4.五猖会:被迫背书</p><p class="ql-block">5.无常:无常有情</p><p class="ql-block">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别园入塾</p><p class="ql-block">7.父亲的病:庸医害人</p><p class="ql-block">8.琐记:离家求学</p><p class="ql-block">9.藤野先生:弃医从文</p><p class="ql-block">10.范爱农:凡人不凡</p> <p class="ql-block">治愈性的往事</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写《朝花夕拾》是“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在“小引”中,他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p> <p class="ql-block">在这本书中,有一些事就像故乡的蔬果一样,在鲁迅先生的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使他时时反顾。譬如:《狗猫鼠》里夏夜躺在桂花树下听祖母讲故事的惬意;《阿长与<山海经>》里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的惊喜;《五猖会》中准备好各种食物坐大船去看会的兴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拔何首乌、听故事、捕鸟的乐趣;《琐记》中读《天演论》的痴迷。</p> <p class="ql-block">片段一:桂花树下听故事的惬意</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另讲猫的故事了——</p><p class="ql-block">“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脚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p><p class="ql-block">这一片段叙述情境悠闲惬意,故事讲述引人入胜。作者是怎么写的呢?</p><p class="ql-block">首先交代了夏夜的特殊时间,大桂树下的特定地点,“摇着芭蕉扇”的祖母让本就悠闲的“乘凉”更增添几分舒缓,尤其一个“躺”字,更是轻松自在,在这样的氛围中,身心是完全舒展的。猫与虎的故事,叙述得很有波澜,老虎先“学猫”后“杀猫”,一句“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将猫的心机深重写了出来。猫的“跳”与老虎的“蹲”,一轻盈一笨拙,猫的灵巧老虎的无奈跃然纸上。生动的描述恰恰写出童年听故事时的忘乎所以、全神贯注。</p> <p class="ql-block">片段二:长妈妈买回《山海经》的震撼</p><p class="ql-block">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p><p class="ql-block">“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p><p class="ql-block">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p><p class="ql-block">“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山海经》,竟然被我时常嫌弃的“长妈妈”买回来了,突如其来的书,意想不到的人,这一片段着重写我的震惊。“新的蓝布衫”“三哼经”“四本小小的书”,时隔多年,这些细节仍历历在目。此片段,副词不容忽视。“记得”前面加上“很”,突出我记忆的清晰;“一……就”,则写出“长妈妈”给我书时的迫不及待;“都”字强调了震悚的程度;“果然都在内”,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震惊之后是持久的喜悦踏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片段三:读《天演论》时的痴迷</p><p class="ql-block">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p><p class="ql-block">“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p><p class="ql-block">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p><p class="ql-block">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p><p class="ql-block">童年鲁迅对《山海经》的渴慕,与其说是要看书,不如说是想画画,幼年的鲁迅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待少年求学读到《天演论》,鲁迅看得如痴如醉,这本书对他认识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细读,会发现这一片段运用了四个“也”,第一个“我也知道了”中的“也”表示“同样”,同学们早已看新书成风,“我”只是其中之一。而后三个“也”有强调意味,所想读的恰是正在读的,一连串观点名字的罗列,有一种先百闻后一见的畅快。“一口气读下去”是初见的惊喜,“一有闲空”就读,是反复品味的百读不厌,读书的痴迷状态可窥一斑。在南京,鲁迅先到江南水师学堂求学,之后来到矿路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无须学费,条件是很艰苦的,鲁迅曾饱受肠胃病折磨,他说——</p><p class="ql-block">“还是从前初次离开绍兴到南京进水师学堂的时候,冬天天气冷,没有衣服穿,于是不得不多吃辣椒以御寒,可就拿胃吃坏了。”</p><p class="ql-block">可是在《琐记》中,我们读到的是对新鲜知识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生活上的种种困苦,先生并未细写,读书的快乐充盈着内心、也冲淡了生活的苦。</p> <p class="ql-block">需要治愈的往事</p><p class="ql-block">当然,这本书中也写了一些需要治愈的事件,比如《五猖会》里父亲拦住兴高采烈的我背《鉴略》的专制、《二十四孝图》中对伤害儿童行为的控诉、《琐记》中因听从衍太太的话而让父亲不能宁静离世的愧疚、《范爱农》中对自己没有全面了解就妄下评判的自责,等等。鲁迅先生用清醒冷静的笔将这些一一写出,抚慰曾经的伤痛,批判过去的责备。</p> <p class="ql-block">《朝花夕拾》让我们看到鲁迅先生,从纯真无邪的儿童成长为初谙世事的少年、又从苦苦求索的青年成长冷峻深刻的战士的过程。在时光中走向成熟,又在时光中塑造自己,鲁迅如此,我们大多数人亦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往事,是作家无尽的宝藏。在时间的清水里淘洗后,逝去的时光因为它的永不再来而愈发美好,惬意的更加温馨,震撼的加倍震撼,连那需要治愈的伤痛,也隔着迢迢的时空,得以冷静客观的看待。这一切,都随着记忆的笔,在书桌上、笔端下,郁郁青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