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过年的故事

野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光阴的时针拨回到72年前。</b></p><p class="ql-block"><b>1949年1月28日,农历戊子年(鼠年)腊月三十,除夕。新中国即将成立,红太阳的光芒已在东方破晓露出了曙光。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节。</b></p><p class="ql-block"><b>除夕的我们家,一家人高高兴兴吃完团年饭,身怀六甲的妈妈已身不由己了,就去卧房歇息,不多会,一个男婴带着哇哇的哭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爸爸笑着对妈妈说,这是赶来“过年”呢!</b></p><p class="ql-block"><b>这个赶来过年的男婴就是我。父母给我取名“镜”,我是“义”字辈,名义镜。镜,五行属金,根据周易取名镜为吉。镜,鉴也。意思是盼我健康成长,长大后象明镜一样做人。</b></p><p class="ql-block"><b>儿时,我是在妈妈的怀抱里,妈妈的背上长大了的。幼年时,没有幼儿园可上,父母下地干活去了,自己就在院坝里玩,后来有了妹妹,和妹妹一块在家门口等着爸爸妈妈收工回家。农忙季节,看到太阳都下山了,天色已暗下来了,爸爸妈妈还沒回家,心里有一种害怕的感觉,当看见爸爸妈妈扛着锄头、背着收获的作物回家时,心里充满了暖流。</b></p><p class="ql-block"><b>小时候,一到冬天,我的手脚都被冻的长冻疮,脚趾被冻红肿后,每到晚上睡觉在被窝里暖和后就痒的很难受,然后就破皮流血水,妈妈就用棉花和棉布把我的脚趾包起来,不能走路,爸爸妈妈就把我抱去抱来,白天抱到院坝里晒太阳。不光是脚趾生冻疮,手和耳朵也生冻疮,手背的关节处、耳朵被冻红肿破了皮,弄得人很难受,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暖和了,冻疮伤口才会慢慢痊愈。</b></p> <p class="ql-block"><b>过去,在乡村里有一句俗语,叫着“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过年,对农家孩子是一个特别高兴的节日。所以,每到过年节都特别高兴,不仅因为我是过年那天出生的,而是过年吃得好玩的高兴,又特别热闹喜庆,每到过年大家都为我过生日,真是双喜临门,这事你说高兴不?</b></p><p class="ql-block"><b>每年一到腊月间,家家户户就要杀年猪,炕腊肉,磨豆腐,磨汤元粉,购买年货,准备过年。按习俗腊月二十三祭灶神“扫尘”,俗语“打阳尘”,清理房内的尘埃和坝前房后的杂草杂物,除旧布新,干干净净迎新年,一派浓浓的年味。</b></p><p class="ql-block"><b>除夕那天,家的大门上要贴对联,人们都穿上新衣服,家家都要煮好多好吃的菜肴。吃团年饭之前,家里的一个大人提着蓝子备上酒和肉菜,先去祭祖,回来后全家人才吃团年饭。饭桌上大碗的肉小盘的菜摆的满满一桌,很是丰盛,一家人围桌高高兴兴地吃饭团年。除夕晚上午夜燃放烟花爆竹,除旧迎新,庆贺新年。除夕晚上人们都不会早睡觉,会一家人坐在一块“守岁”拉家常,农村俗语叫做“坐田坎”,意思是盼望来年吉祥顺利,有个好收成。我们家除夕晚上坐在油灯下,烤着火笼听爸爸讲古时候的故事,讲他和妈妈一生辛勤劳作和在旧社会的不幸遭遇。</b></p><p class="ql-block"><b>大年初一早歺,家家户户都要吃自己做红糖芯的大汤圆,意思是吃了汤圆,团团圆圆。从正月初一开始就要走亲戚家拜年。这天,吃过早饭收拾一下,就准备出门,爸爸背着我,妈妈背着妹妹,和两个哥哥,带上一块腊肉等礼物去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有两个舅舅,五个姨娘,我妈在兄弟姊妹中是大姐,所以逢年过节外婆家客人很多,吃饭摆两席桌,特别热闹,一般在外婆家住一天两天才道别回家。</b></p> <p class="ql-block"><b>50年代,每逢过年(春节),我们村里在外读书的中学生放假回乡,都要积极排练一台文艺节目,正月初一上午在村里的董家大院里搭台演出,村里的男女老小都去看热闹。那时我们村里读中学的比较多,在我们一个队里就有四个中学生。我跟着哥哥学会了自制二胡、笛子,还学会了奏简单的曲子。</b></p><p class="ql-block"><b>那些年,是我们家幸福美满、最开心的日子。大哥已成家,爸爸妈妈和我们三兄弟一妹妹六口之家,爸爸妈妈辛劳持家,两个哥哥读中学,我读小学,妹妹年幼,虽说日子过的清苦,但也其乐融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