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别天山天池,长途跋涉到阿尔泰山南边阿勒泰地区的可可托海景区。我知道在深秋的新彊,越往北彩林景色越浓,但强烈吸引我前往的,是那个神秘且让人敬仰的“三号坑”。</p> <p class="ql-block">可可苏里湖,是地震后留下的堰塞湖。湖东西两侧雪峰屹立,南北两侧绿树环绕,良田万顷。</p> <p class="ql-block">入彊后途中大多是弋璧滩和沙漠,可一进入这片天地,湖泊、河流、湿地,远眺天边雪山隐现,这里可不缺水。游历南北彊近半月,我看到新彊的绿州,大都分布在天山两侧和阿尔泰山南侧,还就是一些河流的两岸湿地。</p> <p class="ql-block">额尔齐斯河,这是最终流入北冰洋新疆第二大河。新彊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相当于内地的长江黄河。彊内河流虽五百多条,可许多呈季节性,大多数日子在弋壁滩上,只是河床裸露。</p> <p class="ql-block">因背靠阿尔泰山,可可托海是一个水汽容易滞留的地方,充足的降水,植被茂盛,这里成为了绿色的海洋,形成了水草肥美的天然牧场。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p> <p class="ql-block">充足的降水,纵横交错的河谷,为这里营造了一片绿色世界,非常适合牧业发展。清泉溪水,鲜花朵朵,这里更适合养蜂酿蜜。</p> <p class="ql-block">哈萨克青年牧民与一个追寻花期养蜂女,两颗漂泊的心灵在美丽的可可托海相遇,养蜂女与牧羊人在此演绎出的相遇离别,感人肺腑爱情故事绝非偶然,因为追溯花期,转场牧地是他们一年中的常态。</p> <p class="ql-block">在可可托海有一处神奇的大峡谷叫额尔齐斯大峡谷,是1931年一次影响全球的地震所留遗迹。经过大自然悄无声息的雕琢,当年地震的痕迹在大峡谷已经被抹平。</p> <p class="ql-block">壮观塌陷区,坚硬岩层被震裂开一条宽6米、深10余米的沟槽,绵延20多公里。乘车一路观赏,大自然的雕琢,额河穿峡而过,秋色染两峡,这里成了5A景区的核心部分。</p> <p class="ql-block">地震断层穿山越岭,过沟跨壑,断裂带上盆地下陷,湖面扩大,水体加深,山体崩滑,滚石跌落......不仅直接形成了如可可苏海、伊雷木湖、可可托海等几大湿地湖泊,同时也催化孕育而出今日额尔齐斯大峡谷那雄奇、瑰丽的绝世地貌与风物。</p> <p class="ql-block">峡谷入口矗立一巨石,被大家形象的称为神钟山,花岗岩奇峰在额河南岸平地拔起。</p> <p class="ql-block">那些奇异多姿的山峰多呈钟状、穹状、锥状。山峰表面,多有呈密集蜂窝状的凹坑,以及好似凝固的巨瀑一样的竖直沟槽。这些独特的花岗岩石峰,与峡谷内以杉树、松树、桦树和杨树为主的森林和叠石湍流的额河相得益彰,自然勾勒出一幅幅粗朴、苍凉而静幽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花岗岩上,层林尽染的秋叶,交相辉映,绿的,黄的,灰的,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观景如赏画。</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三号坑。坑内盛产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矿,其中铍资源量居全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此坑是是全世界公认的“地质愽物馆”,是地质工作者的“麦加”(朝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国家开发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时,小镇聚集了来自祖国各地的4万余人,这里成为当时新疆物质、精神生活最富裕的"西部小上海"。在六十年代我国处极度困难时,用这里采出的矿还了苏联债务的百分之四十多。</p> <p class="ql-block">据说我国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都与这个坑有密切关系。额尔齐斯河还是静静地流淌着,想象往昔可可托海灯火辉煌,人潮涌动的场景,我今天都还热血沸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