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92岁的母亲去旅游

祥云

<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2021年国庆长假,湖南的新冠肺炎疫情消失殆尽,心理的恐惧感烟消云散,利用这难得的时光,我和儿子陪着92岁的母亲,开启了本省自驾游,游览了浏阳大围山、胡耀邦故居、杨开慧故居、岳阳楼、平江石牛寨、宁乡炭河古城,穿行在城市、乡村之间,驰骋于高速公路、省道、县道之上,驻足在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景点,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母子情、父子情、奶孙情在辛苦而快乐的5天时光里越发浓厚,留下一段值得终生回味的美好时光。</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假期前,我就告诉满姐说,准备国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请她转告母亲(母亲住在满姐家)提前做好准备。满姐说,母亲开始不想去,通过她一番思想工作才同意的。可以理解,毕竟92岁的高龄老人了,不再像年轻人那样说走就走。她有自己的顾虑,怕身体吃不消。满姐还说,除了担心身体外,还有老人兴趣淡化的原因,这些年来,母亲的心门越来越关闭,对很多事情都不感兴趣了。满姐这么一说,更加激起我邀请母亲旅游的动力:再不去,恐怕以后机会就少了。我不想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10月1日至5日,我们自驾行使了1600余公里,母亲的身体出奇的争气,竟然没有一点晕车的症状,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记得以前母亲坐车时曾有晕车的现象,有时不得不停车让她呕吐,车门上的污物和她痛苦的模样至今记忆犹新。这次没有晕车,可能是她这段时间身体状况好,也可能是她心情愉悦,分散了注意力,还有可能是道路平坦没有颠簸。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母亲步行的能力比平常大大增加,参观岳阳楼时,她竟然步行了一公里多路。满姐连连感叹:人的潜力是可以激发出来的。</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母亲不识字,听力又严重下降,对景点信息的了解,只能来源于我和儿子时不时在她耳边大声地简短介绍,这是什么地方,那是什么地方。她有时似懂非懂地点头,有时哈哈大笑,满脸皱纹舒展开来,有时喃喃自语这个地方好。一路上,母亲的心情十分愉快。这让我认识到,老年人虽然不像年轻人对新事物抱有主动的探知欲,可是一旦深入其中,好奇、率真的天然童心自然流露。</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许多时候,不是老人们真地对外面的新事物完全失去兴趣,往往是我们做晚辈的怕麻烦,没去引导而消匿了他们潜藏于心的需求。</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2011年以来,我曾带着母亲参观了北京、桂林、韶山、花明楼和衡阳本地的一些知名景点。那时的母亲虽然也是80多岁的老人了,但腿脚灵便,可以直接蹲下去上厕所。这次不行了,已经蹲不下了,上厕所只能坐在坐便器上完成。看着她自己拿着坐便器步履蹒跚地走进厕所,一股岁月不留人的伤感涌上心头:那个身材修长、步履匆匆的母亲只能在记忆里回想了。</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一路上,遇到上车、过马路、上台阶等情况,我和儿子尽可能搀扶着母亲,生怕她摔倒发生不测。许多看视身体不错的老人,一旦摔倒,就引发系列问题。参观景点时,我也放慢脚步,不离她太远,万一遇到不测也好及时赶到。儿子很听话很孝顺,常常主动照看搀扶奶奶。儿子生来下后一直都是母亲带大的,在母亲所带过的孙辈中,儿子是她带得时间最长的一个。儿子生下来后,母亲大部分时间都与我们一起生活,在母亲所有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中,她与儿子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因此,儿子对奶奶的感情很真挚、很深厚。</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虽然我们一路上细心照料,用心陪伴,现在想来,也有一些疏忽的地方。10月4日,游览平江石牛寨时,这个景点需要爬山,母亲体脚不好就没有上去,一个人呆在宾馆里休息。刚到宾馆时,气温不够高,母亲说,把空调关了吧。房间里的电视机因为开机比较复杂没有打开,我和儿子就上山游玩去了。三个小时后回到宾馆时,母亲连连抱怨:房间太热了,电视也没得看,好无聊。换位思考,如果是我自己,没有电视看,没手机玩,没有空调吹,一个人在陌生地方的房间呆上几个小时,那种难受的滋味可想而知。</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关心老人,许多人往往注重给钱给物,而疏忽了精神关怀。给钱财,他们用不了多少;给东西,他们吃不了多少,他们能享受的不多,许多给老人的钱物最终又回到了后人手中,而精神的愉悦却无可替代。在物质生活越发丰富的今天,孝敬老人,除了物质上关心外,还要注重精神赡养。有时间陪老人说说话,聊一聊他们关心的事。身体和经济许可的,多带他们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开开心。前些年,一首《常回家看看》火遍神州大地,唱动了社会的共情。</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一幕景象刻在我的脑海里:大围山上,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轮椅上,亲人在后面推着,彳亍前行,一路欢笑……</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span><i style="color:rgb(51, 51, 51);"></i></p> 在岳阳楼前合影 在大围山的宾馆里 参观杨开慧卧室 在宁乡炭河古城感看《炭河千古情》演出 进入炭河古城演出场地 从大围山的宾馆楼上下来 在炭河古城门口 在平江县石牛寨公园前合影 在炭河古城内游玩 在炭河古城观看演出《炭河千古情》 在炭河古城里合影 行走在岳阳楼前面的古街上 行走在岳阳楼前面的古街上 从杨开慧故居出来 在杨开慧故居里 在杨开慧故居前合影 从胡耀邦故居旁边下来 从胡耀邦故居旁边下来 在胡耀邦故居前合影 在胡耀邦故居里参观 在胡耀邦故居里参观 在大围山住宿的旅馆吃早餐 母亲不想上岳阳楼参观,便坐在岳阳楼前的大树下等我们 在大围山上参观 在岳阳楼前的饭馆里吃中饭 母亲自己拿着坐便器上厕所 <p class="ql-block">儿子牵着奶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