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4日上午我们四家一行八人分乘两俩车,从西安出发东出潼关开始了向往已久的“说走就走”的山西自驾之旅! 在离开陕西潼关县进入山西时跑过了风陵渡出口,到下一出口又跑回风陵渡,才通过黄河大桥进入山西,进入山西后我们首先来到运城市的解州。解州是我国历史名人关羽关云长的出生地。解州关帝庙是全国众多关庙之首! 我们选择在这个季节来山西旅游是明智之举。一路上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气侯温和,不冷不热!各旅游景区既不是旺季,又不是淡季!可惜的是,我们八个人对山西的饮食看法基本一致,不适合我们的口味!所以一路上基本上都是选择陕南口味的美食! 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其中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代表建筑是“春秋楼”。 关羽一生征战南北,其故事传到各个角落。“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 ”是关公信俗地域广泛的最好写照,近代随着华侨的飘洋过海,信仰关公的习俗也被带到了全球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庙,就有对关公的信仰与传播。“庙宇盈寰中,姓名走妇孺”—信众从帝王将相到巷陌妇孺,从政要商贾到平民百姓,群体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 关帝庙中拜关公在现阶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感的人们,在这里通过对关公的祭拜,接受忠于国家和民族的教育。 关帝庙中的御花园 关公文化的忠义、诚信精神,成为增加社会稳定的基石:“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 世界各地的关公祟拜者蜂涌而至,祭祀,上香许愿! 爱美的女士们在关帝庙的御花园中留影 解州关帝庙是我们来山西的第一个旅游景点,看过后大家感到不虚此行,通过在这里才了解到,山西省四月份发文通知: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免景区门票,凭身份证入门。这对我们退休一族来讲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下午四点多钟游览了解州关帝庙后,驱车两个多小时到达临汾市找宾馆住了下来,晚上品尝了山西刀削面、莜面、铐姥姥等的各种名吃!5月5日上午来临汾附近的著名景区大槐树。 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级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区内设有古大槐树之灵位,以供寻根祭祖者祭拜 从明洪武2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这是大槐树里的祭祖堂外的“家训”石雕,祭祖堂气势宏伟,香火鼎盛! 这是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內的大照壁,大大的一个金色的“根”字把大槐树景区的全部內涵包容其中 从洪洞大槐树出来我们一行八人,就自明姜上高速,在灵石服务区吃自助餐中餐后,直奔位于灵石县静升村的王家大院。 位于灵石县静升村的王家大院,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靖年间,总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为680年前王氏宗祖王实由太原移居而来的王家院落。 王家大院依山而建,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南北两个大院,用一座桥相连!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 看到王家大院的建筑群,令人感到震惊! 王家大院多了一份清静不像其他古城一样喧嚣,没有多少商业店铺很好的保留了本来应有的幽静。 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的古城堡之中。庭院深巷,曲幽多变,巧妙连缀,有如迷宫。 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 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 王家大院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我们在王家大院用了半天时间游览了部分院落,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走遍所有的院子,只能择其重点“走马观花”。晚上还要歇在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古城是名符其实的历史古城,象日升昌、县衙、清虚观、城隍庙财神庙、明清古街、百川通、协同庆、天吉祥、中国商会馆、同兴公镖局、古民居博览苑、华北第一镖局 、中国镖局、蔚盛长 、汇武林、文庙、报纸珍藏馆、蔚泰厚等等就汇聚于古城內。 在平遥县文庙的对面是具有中西合壁风味的风情街! 在保留完好的平遥县衙内我们看到了古代县衙完整的设置,了解了县衙作为青天大老爷办案处理事务的地方。在县衙门口周海宁还做了一回皇帝! 在平遥古城游览过近后,晚上在平遥古城西街住宿。5月6日上午八点从平遥古城出发,九点多就到了乔家大院开始游览。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又名“在中堂”。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2公里,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乔家大院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 乔家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乔家大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
乔家大院是以商建家,处处都体现出商业的氛围和金钱的魅力!我们在乔家大院转了三个多小时,也只走了其中的一部分。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从高处俯瞰,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靡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都有通道与堞墙相连。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所有场景都在乔家大院拍摄,因而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上图就是拍摄《乔家大院》的场景地! 院内砖雕,俯仰可观,脊雕、壁雕、屏雕、栏雕……以人物典故、花卉鸟兽、琴棋书画为题材,各具风采。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我们在乔家大院没有过多停留,在景区外的小饭店吃了可口的饭菜后就开始向太原的晋祠奔去!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为纪念西周时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而建奉祀祠堂。因姫虞被封于唐,故称唐叔虞祠,又,因其位于晋水源头,故名晋祠。 是一处集古典园林、古建雕塑、诗文碑刻、古树名木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晋祠山青水秀,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其中长流不息的“难老泉”,神态各异的宋代“侍女像”,形如卧龙的“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圣母殿”、“献殿”和“鱼沼飞梁”被誉为晋祠春大国宝建筑; “圣母殿”、“献殿”和“鱼沼飞梁”被誉为晋祠春大国宝建筑;“难老泉”匾额、“水靖台”匾额、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 当我们身处在晋祠这样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古代皇家园林中时,当历史的烟云终消在时光的河流里,却依然感到在诗人的笔下翩翩起舞: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们的心中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