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故人来——读莫言《晚熟的人》

向幸福出发

<p class="ql-block">  似是故人来——读莫言《晚熟的人》</p><p class="ql-block"> 文:张亚娟</p><p class="ql-block">时光不语,却记录着喜怒哀乐的过往,岁月无声,却承载着善恶美丑的曾经。这几天,我用挤海绵里水的执念,读完了莫言的《晚熟的人》。</p><p class="ql-block"> 被它吸引源于快手里的一段话:善良的人都晚熟,而且是被恶人催熟的。后面虽然开窍了,但仍然保持漂亮与赤诚。不断地寻找同类,最后成为最孤独的一个。这段话直击心灵,马上同频共振,这说的不就是我吗?</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其实谁都不傻,作者通过十二个亲历的虚实故事,为我们打开了那年那月,今昔今时的视窗,岁月的变迁,人性的与时俱进,我们看到了身边的人,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似是故人来。</p><p class="ql-block">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有的人来了去了,譬如朝露璀璨却凄美离场,那个花样年华折翼在文革中的李老师,在作者笔下似女神般存在,有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却惨遭毒手,耻辱的死去。还有学识渊博的宋老师和他那个全村最聪明可爱的孩子因一场意外葬身火海,一穷二白却多才多艺的三叔机缘巧合娶了聪慧美丽的城里姑娘,这对佳偶天成,一双儿女承欢膝下,却因三叔的矿难而先后惨烈赴黄泉,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你能想象出一个与世无争,低调生活的小女子筹划杀狼计划的缜密和坦然赴死的决绝吗?这个故事放在了结尾处,我的泪腺控制不住的喷薄而出,那么一个把口哨吹的出神入化的人,那么美好的一家人咋就都没了,如果不是回忆牵扯的疼,作者一生都愿意尘封……倒是那个恩将仇报<span style="font-size:18px;">逼死了李老师的</span>“覃桂英”却一辈子活的“丰富多彩”。这个猎户的孩子,长着一颗蛇蝎般恶毒的心,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十几岁的她在文革大潮里混的风生水起,甚至出卖色相,六亲不认,坏事做绝,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她可能至死也不会知道,她的枕边人就是能将她推举的上天,同时也可以让她坠入深渊的人。可她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总能抓住机会,“绝处逢生”她就是《红唇绿嘴》的主角儿,能作会闹,人人敬而远之的“高参”满肚子坏水,像跳梁小丑一样而不自知,可真是,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都是别人,表哥长,表哥短,表哥二万一条贱卖你两个消息,本想以牙还牙,但作者格局大,轻飘飘五个字:谢谢我不买……</p><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那个《斗士》的主角“武功”也绝非善类,心胸狭隘,垂垂老矣,善良的人们成就了他的“五保户“但他依然没活的平和,见有轿车经过还有力气朝车顶吐痰,我估计作者是不想寒心说武功没看见车里人是他,武功的仇人们死的死,走的走,病的病,似乎他是一个笑到最后的胜利者,一个睚眦必报的凶残的弱者。</p><p class="ql-block">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却千人千面,风景迥异,同是走过那段岁月的亲人,乡亲,伙伴,作者在“工分”是社员命根的时代被戏称为“劳模”忘不了背后冷飕飕的《地主的眼神》,抹不去《左镰》中打铁三人组印记和田奎与欢子一家的恩怨是非,在父子成仇夫妻反目的文革时期,基督教徒“<span style="font-size:18px;">柳彼得”其孙“</span>柳卫东”为显示对革命的忠诚狂扇他耳刮子,柳卫东一生日子过得跌宕起伏,消失三十五年后,居然成了虔诚的基督信徒名曰“摩西”……一部《黄玉米》的取景拍摄意外使家乡的“蒋二”“脱胎换骨”不再装傻充楞,精明的钻了政策的空子,“滞洪区”成了“捞金场”,一纸政令一切终场,表弟“宁赛叶”固执的认为他的《黑白驴》绝佳,近乎走火入魔,还有那个自命不凡的“金希普”怎么能如此厚颜无耻,那首“馒头诗”差点给我绕蒙,他的骗术其实并不高明,居然哄的的姑父心甘情愿东挪西借为儿子买前途,至死也没能等到儿子高就的那一天。那个在母亲生病住院时一碗热乎乎面条缓解作者愧疚的表哥,没来得及报恩的表哥,因化工污染生命止于壮年,《天下太平》的老龟事件影射出人们治理污染的决心。那些曾经志同道合,采风的文友们,当初年少的痴狂,年老邂逅的迷局,谁是谁非谁又能说的清呢?</p><p class="ql-block"> 《晚熟的人》不只是一个故事,也不只是莫言的心事,午夜梦回,白日闲暇,总能让我丝丝牵想,似是故人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