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甘青——回返兰州,感受甘青

刘增林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的旅游路线被称为“甘青大环线”。既然是环线,从那里开始,最后自然还要回到那里。我们是9月16日从兰州出发的,在九月二十二日下午又再到兰州。</p> <p class="ql-block">兰州,旧称“金城”,甘肃省省会。我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中国交通枢纽。一条黄河将兰州劈成两半,河两岸,南北两山夹河而立。</p> <p class="ql-block">兰州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赋予这个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导游告诉我们到兰州旅游有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吃一碗面,游一座桥,看一个妈,读一本书。</p><p class="ql-block">吃一碗面,就是兰州牛肉面。兰州牛肉面不但在兰州很有名,在全国也很有名。但据说兰州牛肉面之所以在全国出名,完全是青海人给发扬光大,传遍全国的。青海的“化隆”人 ,把兰州牛肉面馆开遍了全国。当然,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但现在你无论是到全国哪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到兰州牛肉面的身影却是真事。</p><p class="ql-block">游一座桥,就是黄河上的第一桥“中山桥”。中山桥的夜景真的很美。</p><p class="ql-block">看一个妈,就是去看黄河边的 “黄河母亲雕塑”。</p><p class="ql-block">读一本书,就是“读者”杂志。它是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综合类文摘刊物。1980年创刊,“读者文摘”。1993年更名为“读者”。到2019年总发行量达20亿册,而“读者”编辑部确只有6人。</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旁的街道夜景</p> <p class="ql-block">兰州中山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站在黄河中山桥南侧,远眺兰州白塔山夜景</p> <p class="ql-block">兰州七里河区(回族集聚区)街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游了“一座桥”</p> <p class="ql-block">接着又看了一个妈,黄河母亲雕塑。</p><p class="ql-block">九月二十三日是宾馆提供的早餐。每人发一张早餐券,到宾馆指定的牛肉面馆吃一碗兰州的牛肉面。为了加深我们对牛肉面的印象,总摄影师臧军先生又自费为各位多点了一份牛肉分给大家,我们每人分得两片。这样“吃一碗面”这件事我们也做了。</p><p class="ql-block">至于读一本书吗,由于我们年事已高,老眼昏花的也没带眼镜来,就下次吧。</p> <p class="ql-block">錫盛和一位著名母亲与三位非著名母亲同框</p> <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码头</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有一首青海民歌叫“花儿与少年”,</p><p class="ql-block">我想,这副照片及下面的两幅照片,就叫“花儿与大妈”吧。因为创作“花儿与少年”时的少年,如今已是“大叔”,“大妈”了。</p> <p class="ql-block">从我们在9月22日下午3点半到达兰州 ,到23日下午2点乘飞机离开兰州,只在兰州逗留了近22小时。在22小时中除了在宾馆休息,我们6人几乎都在兰州的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风情。在这里我们没有感受到山西壶口瀑布中黄河的汹涌澎湃。而是感受到黄河带给兰州的一份温馨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站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岸边,站在黄河母亲的雕塑前面。我想每个中华儿女都能从心里情不自禁发出同样的呼声:“祖国啊,母亲” !</p><p class="ql-block"><br></p> 遇见甘青之感受甘青 <p class="ql-block">9月23日上午11点40分我们到达兰州中川机场。我们将在下午两点乘坐春秋公司的班机从兰州返回沈阳,结束这次紧张而愉快的旅行。按理说,此次旅游的美篇写到这里就应画上句号了。但总感觉意犹未尽还有点东西没有说出来,那我就再写几句吧。</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想说说“甘青大环线”所走过的路。“甘青大环线”一圈走下来,据导游介绍约为4000公里。这台苏州产的“HIGER”(海格),陪我们走完了全程。不得不说这台车还是满舒适的,否则我们就更加精疲力竭了。</p> <p class="ql-block">9月17日早6点30分,我们从兰州新区出发,一路上途经天祝,武威到张掖。再由张掖出发到金塔,嘉峪关。离开嘉峪关经酒泉,瓜州,玉门到达敦煌。</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一路向西北行驶,路上的景色越来越荒凉。</p> <p class="ql-block">9月17日下午,我们的大巴车翻越海拔3614米的当金山口经阿克塞进入青海省地界 。大巴车在行驶连续几十公里下坡后,进入柴达木盆地。接着开始穿越几百公里的无人区。约3个小时后到达鱼卡。</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经过大柴旦,小柴旦到格尔木市。从格尔木出来后到达察尔汗盐湖,经德令哈到达茶卡盐湖。而后翻越海拔3800多米的橡皮山到达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县。从海南藏族自治县经青海湖。到达青海省省会西宁。然后从西宁回到我们的始发地兰州。</p> <p class="ql-block">自九月十七日早晨从兰州出发,到九月二十二日下午回到兰州。六天,HIGER大巴带我们走行了约4000公里。不谈所去的景点,光是甘青大环线这条路和这条路上的景色就够我和同行的旅友吃惊了。如果要说我的感受的话 ,那就是六个字“神奇”,“震撼”,“苍凉”。这条环线经过了大漠,雅丹,丹霞,戈壁,雪山 ,湖泊,无人区,盐湖,高山等地貌。从甘肃的祁连山脉,到青海的昆仑山脉。每种景色都让人称“奇”,每种景色都令人震撼。这是一种苍凉的美。车窗外的一幅幅“图画”不断的撞击着我的内心。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西北和西北人性格中的那份坚毅,顽强与坚韧。</p><p class="ql-block">望着窗外的景色我在想,可惜,有几个学地质的同学没有同行。否则,他们对这景象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p><p class="ql-block">图片是被称为中国青海的“66号公路”(G315的一段),号称中国最美公路之一。(“66号公路”的说法,来自美国。美国有一条很著名的被称为“母亲之路”的66号公路。)</p> <p class="ql-block">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学过一个成语“渺无人烟”。虽然过去写作文是也用过 但却没能真正理解,今天算是真正理解什么是渺无人烟了。</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看到高压输电的铁塔,我一定认为大巴车是在火星上行驶。</p> <p class="ql-block">上百公里没有一颗树 ,只有很少的一点骆驼刺。据导游说,这是今年的雨水较多,山上才生长出骆驼刺,往年是没有的。几百公里的路上除了看到在路上偶尔行驶的车辆外,没有看到一个人,一颗树。只见到了一只羊在公路旁的山坡上奔跑。导游告诉我们那是一只“岩羊”。可惜我没有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雅丹地貌</p> <p class="ql-block">雅丹地貌</p> <p class="ql-block">转完“甘青大环线”,能让你充分的理解“大西北”这三个字中“大”字的含义了。大巴车开了3个多小时 ,我们终于看了被几棵树包围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起“唱山歌”你不会不知道其中的寓意吧,据说此说法来自“云南”。几百公里的无人区,公路上是没有服务设施及服务区的。那么在途中“内急”怎么办?只有请求司机师傅找一个合时的地方停车,大家一起“唱山歌”啦。在这里“唱山歌”,你用不着担心有人过来开票罚款。因为除了同车的“驴友”外。你看不到任何人。我们三个男同学在痛快的“唱山歌”后觉得意犹未尽,在此地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甘青大环线”的旅游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次行程的感受,我想说的是“很劳累,很紧张,但也很值得。”</p> <p class="ql-block">4000公里,我们6个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路谈笑风生,快乐无比的走完了整个行程。到这里,系列美篇“遇见甘青”就应该画上句号了。在美篇编辑中,同行的五位同学提供了美篇选用的所有图片。谢谢你们的真心支持。</p><p class="ql-block">遇见甘青旅游团,后勤部长郭春文女士</p> <p class="ql-block">遇见甘青旅游团宣传部长,李亚琴女士</p> <p class="ql-block">遇见甘青旅游团组织部长,李静文女士</p> <p class="ql-block">遇见甘青旅游团专职摄影师,王錫盛先生</p> <p class="ql-block">遇见甘青旅游团总摄影师,秘书长臧军先生</p> <p class="ql-block">遇见甘青旅游团部长助理,老刘先生</p> <p class="ql-block">我们,</p><p class="ql-block">当年学校学习在一起,</p><p class="ql-block">今天老了欢乐在一起。</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