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日记——沐会

李子中

<p class="ql-block">  沐会村位于岚县西北山区一道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的沟谷中,与同沟西南方向5里的艾蒿沟村同为大蛇头乡沐会行政村。2021年,随大蛇头乡撤销建制划归界河口镇辖。北距337国道(原313省道忻黑线)旁的阎家湾村3里,大蛇头8里。</p><p class="ql-block">  全村在册380多人,现常住150多人。马、范、兰三姓为主要姓氏,据称马姓从赵朝舍、范姓从丁字坪、兰姓从北村早年依山拓林开荒迁入建村,后有李、曲、牛、徐等姓陆续从省内各地迁入。</p><p class="ql-block">  村东小河自南向北流淌,常年清流不断,为蔚汾河上游。约1700多亩耕地分布在村子周围的山坡墚峁。到访之时,国土部门在村南挖土垫滩造田。据称现垫田地为沐会村与艾蒿沟村两村共用农田。农作物主要以土豆、莜麦、玉米和小杂粮为主。随人口流失土地撂荒较多,也因位于山区,周边农作物遭受野猪、狍子侵害严重。近几年政府部门下拔危房改造资金帮助农户修缮房屋,效果较为明显。</p><p class="ql-block">  过去村子位于现址以西靠近山脚之处,多为依墚挖造土窑而居,村前石拱过道为出入必经之地,石拱之上曾有老爷庙与观音庙背向而筑,始建于清代,毁于解放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于谷内平坦处开始建房而成新址。抗战期间,八路军在此活动频繁,“岚县游击大队七中队中队长张克山和23名烈士在沐会事件中壮烈牺牲,为民族独立奉献了生命(据岚县抗战史料)。建国后沐会村曾设立村公所,设初中,周边村子的孩子们来沐会上学。</p><p class="ql-block">  据称过去村内庙宇虽然规模较小,但数目众多,有龙王庙、老爷庙、观音庙、山神庙,现村东北仅存五龙圣母庙。过去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村内有赶人口会的习俗,但因近年人口骤减、会费不足而更改为正月初九。人口会形式主要为请神进村、街头搭棚、贴吊子、放炮仗,响工演奏和街头垛旺火,届时外出人员都要回村参加赶会。</p> 沐会村位于一条由北向南的山谷西侧,周边山体林木覆盖率较高。 由东向西眺望,耕地多分布于村西的山坡之上。 村子东南方向新房较多,但年轻人多为候鸟式居住,平时外出打工,农忙时节回来,常住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新旧区之间的一块空地硬化后安装了几件健身设施,算是村里的广场。 坐街聊天的人们。 一位村民赶着两头牛从田间劳作而归。 砖木结构的房子和低矮的石墙构造出山区农家院落。 旧院落旧房子也多以石块砌筑,但大多已无人居住。 广场以西的草坡上,磨掉了牙的石碾静静地守候在原地,偶尔也有老人用它碾点旱烟秸秆,也偶有鸡们孩子们在上面跳蹦。 高低错落的院落间,弯曲的树木掩映着粗糙的石墙。 星期天回来的孩子在村里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对家乡的石墙既熟悉又陌生。 人字形的水泥路嵌在草地中间,延伸向少人居住的院子门口。 放羊生活也是农村孩子的“必修课”之一。 一位正在晾晒莜麦的老人。莜麦是这里的主产农作物。 倚树而立的木梯下一辆破旧的平车,不知名的植物从车轱辘间茂盛而出。 一户农家的屋子里。 窗台上几盆小花开得正旺。 这孔石窑本是过去旧村的出入口,据说石窑之上曾有观音庙和老爷(关帝)庙背向而筑。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17年6月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