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研学实践活动 <p class="ql-block">榆林高新第一中学8(13) 班 张晨凯</p> <p class="ql-block"> 华夏之悠远,亘古而传的文明,华夏赓续 ,不仅赓续了5000年的历史文化,还有那的红色精神与红色血脉,所以,在10月3日~10月6日的四天三晚研学活动中 ,我们跟随着习<span style="text-align: initial;">近平</span><span style="text-align: initial;">总书记的脚步,感受了山沟沟里的大气魄 。</span></p> <p class="ql-block"> 前程,绥德师范。我们到了绥德师范后,先参观了绥师历史展览馆,了解了“西北革命策源地”的发展历程,出现的优秀人才和所获荣誉,并了解了习仲勋同志与齐心同志的在这里的相识,相知与相爱,然后我们举行了团建及开营仪式,又在这里观看了《转战陕北》的纪录片,让我获益匪浅,了解到了许多革命知识,感受到了红色精神,并让红色精神永远镶嵌于我的人生之路上和成长之基中。</p> <p class="ql-block"> 出发站,绥德地委旧址和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馆 一劲地委旧址,映入眼帘的就是毛主席题写的“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遒劲刚健,大气磅礴,还有各种展品,无不体现着绥德地委旧址为解放大西北,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然后,我们来到了绥德非遗传承馆。绥德的三项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绥德石雕,绥米唢呐,陕北秧歌,无不体现着绥德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更表现出了陕北群众质朴,憨厚,乐观的特点 。这两站的参观,让我为这一个又一个的红色奇迹所震撼,这些红色奇迹更为世界所知,为世界所叹。</p> <p class="ql-block"> 中程,郝家桥。作为全国十大脱贫攻坚楷模之一的郝家桥村 ,让我赞叹不已。 郝家桥村的人民,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只为脱贫致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大生产运动,还是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郝家桥人始终勤劳奋进,开拓进取” 习<span style="text-align: initial;">近平</span><span style="text-align: initial;">总书记的话,就是对郝家桥村的人民的最好评价 。</span></p> <p class="ql-block"> 尾程,高西沟与杨家沟。20世纪50年代前,高西沟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但当我们一下车,却发现这已经是山清水秀,旱涝保收的塞上小江南 这些都离不开在三三制与321模式管理下的劳动人民六十多年来辛勤付出,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辨识五谷摘苹果,农家窑洞农家炕,已经成为我们对高西沟永恒的回忆。杨家沟的革命先辈故居,让我们传承红色意志,12月会议的场景,让我们赓续红色血脉。“ 曙光就在眼前,我们应当努力。 ”</p> <p class="ql-block"> 终点站,东山书院。40个精神,70张剪纸;四个篇章,百年奋进。小故事中蕴含着大精神 。这些精神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精髓,更是在时代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中国走向世界的永恒强音。</p> <p class="ql-block">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处于青春的我们,必要传承红色血脉,以我之力,创国之青春,党之青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强国有我们青春之人,栋梁之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