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水漫,巫山云飞,何处不是春风雨露?——元稹

怀沙

<br> 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br>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br>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br>  今日俸钱过十万, 与君营奠复营斋。<br> 这是一首悼亡诗,读起来凄惨悱恻,让人在唏嘘之余,也为作者对亡妻的忆念和真情感动。其作者是唐代大诗人元稹,这是他遣悲怀三首中的一首。元稹为了悼念亡妻韦丛所做,整个基调充满了悲戚和无奈、怀念和愤懑。我相信作者写这首诗(包括他的其他两首诗)时是真心的。但如果籍此说元稹对爱情多么忠贞那就上当了,其实,元稹在感情上是一个花花公子。<br> 韦丛是元稹的第一个妻子,但韦丛绝对不是元稹的第一段爱情。他的第一段爱情,是莺莺。也就是后来被广泛传唱的《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而元稹则是那个张生。,西厢记就改编自他的自传体著作《会真记》。不过真实的故事并不如《西厢记》或者叫《莺莺传》中演绎的那么美好。正如《西厢记》中所说的那样,崔莺莺和元稹相识的时候,元稹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书生,一场匪患,让崔莺莺以身相许,他们私会于西厢,云雨于章台。那时的他们如胶似漆,海誓山盟。下边的故事也是对的,元稹去了长安,一朝得第。少年得志的元稹看不上那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崔莺莺了,这时候,他遇到了韦丛。“夫人讳丛,字茂之,姓韦氏。其上七世祖父封龙门公。龙门之后世,率相继为显官。夫人曾祖父讳伯阳,自万年令为太原少尹副留守北都,卒赠秘书监。其大王父迢,以都官郎为岭南军司马,卒赠同州刺史。王考夏卿以太子少保卒赠左仆射,仆射娶裴氏皋女。皋为给事中,皋父宰相耀卿。夫人于仆射为季女,”当时科举落榜的元稹正希望寻找晋身的门路,韦丛的家世正好为他提供了条件。这才是历史真相,这也才是元稹抛弃莺莺选择韦丛的原因。我看也是他写悼亡诗的真实原因。<br> 此后的元稹,有过两段婚姻,有过几段风流韵事。<br>韦丛重病卧床时,元稹任监察御史出差去了成都,一下便与大他十一岁的“扫眉才子”薛涛打得火热,彼此诗词唱和,如胶似漆。元稹遇上薛涛是在元和思念三月,韦丛是在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去世的。<br>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还飞。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这是薛涛的缠绵。很快,元稹离开成都回到长安。“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这是薛涛的思念。但她思念中的元稹尽管可以写出“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却早已琵琶别抱。“新妆巧样画双娥,幔里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娥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这首词是元稹给刘采春的。刘采春,江南歌姬,会作诗,会唱歌。是薛涛一类的人物。和薛涛不同,刘采春是有丈夫的。但也许是越州刺史的职位,也许是元稹的风流倜傥,总而言之,刘采春红杏出墙了,为了元稹她不管不顾。但元稹并不是一个钟情的鲁男子,他只是一个风流才子。见一个爱一个,这一点有一点象段誉的爹段正淳。与段正淳不一样的是,段正淳是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想一个。但元稹不是,他是见一个爱一个,离开一个忘掉一个。——不说你坏话就对得起你了。所以,背负着背叛丈夫的恶名,而自己心爱的人实际上是一个浪荡公子。绝望的刘采春最后选择跳河自尽。<br> 而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蜀中,也是一位才女,洗尽铅华,换上道装,怅惘清风明月,心中在思念、在怨恨。她是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