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文件披露:定陵发掘的历史真相

老豆装嫩

<p class="ql-block">定陵地宫是十三陵中唯一被打开的地下宫殿,是新中国第一座经国务院批准,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史无前例的考古发掘究竟是如何决策的?为何选中先掘定陵呢?近期解密了鲜为人知的往事:1955年10月9日(星期天),国管局长余心清特约了邓小平.李富春.郭沫若.吴晗和新凤霞等几十人到十三陵郊游;吴晗作为明史专家.北京市副市长,当着小平.富春两位副总理的面向郭老提出发掘长陵,搞个地下博物馆,郭老表示完全赞成,两位副总理也都赞同;郭老让吴晗写报告给周总理;吴晗又找了文化部长沈雁冰.人民日报社长邓拓.中国科学院历史所长范文澜,及全国人大副秘书长张苏,4人也都赞成;1955年10月13日,吴晗拟好给周总理的报告,郭.范.沈三老和邓拓.张苏都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后呈送国办林枫主任处;总理11月3日批示"原则同意…由陈毅.彭真.习阅办"(习是时的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主管文化的陈毅副总理11月9日做了相应的批示;至此,长陵发掘就定了下来;但究竟先试点挖哪个陵,各方有不同看法;此后,有人说定陵有洞口能入,遂有试掘定陵之议;在尘封的档案里,有一封吴晗给郭老的信中,首次提出试掘定陵;郭老将信转报习秘书长,经请示,总理同意先试掘定陵再掘长陵;1956年4月13日吴晗主持召开了开发长陵会议;发掘的担子落到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副所长.考古界老前辈夏鼐肩上…历史真相就这样!</p> <p class="ql-block">定陵是中国著名地下建筑之一,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及其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南麓,1584年开始兴建,1590年陵墓全部完工;</p> 1956年春,开始考古发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专家才于1957年9月找到地宫大门,但皇陵的地宫大门坚如磐石,岂能想打开就能打开!原来,皇帝在下葬前,设置了重重防盗措施,地宫大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大门异常精美,是两扇巨大的.紧闭的汉白玉石门,高3.3米.宽1.8米,每扇石门重达四吨;更重要的是,石门背后是一根石柱状的顶门石死死地顶在门后; <p class="ql-block">在一次意外的挖掘发现一块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小石碑,在金刚墙上,有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它就是万历皇帝入葬时的入口,此入口并没有被浇筑,因此很快就被拆开;</p> 此时,地宫大门出现在眼前,而打开这座定陵地宫的大门,就利用了自制的拐钉钥匙,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p class="ql-block">顶门石又称自来石,它不是随便靠在石门后面,门缝之后不远处的地面凿有凹槽,两扇石门背面门缘中部都留有一凸起的石坎,两个石坎平齐;帝后入葬后,先关闭一扇石门,半掩另一扇,将自来石下端置地面凹槽,上端斜靠在半掩石门石坎上;随着石门的关闭,自来石慢慢倾斜,待石门完全关闭,自来石上端恰好滑入两扇石门后凸起的石坎下,顶死石门,从外面根本无法推开;</p> <p class="ql-block">定陵地宫的挖掘震惊世人,打开万历的棺木,却发现他在棺中不是仰面而卧,而是呈北斗七星的姿势,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请看下面视频</p> 其实一开始想要挖开的并不是定陵,而是长陵,永乐皇帝朱棣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但由于经验不足,长陵的进展并不顺利,才另找一个小点的陵墓进行试手,因此决定挖掘定陵; 定陵由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和地宫等部分组成,地宫位于明楼的正后部; 发掘定陵最惨痛的教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丝织品.玉器.金器等文物;然而,由于当年技术水平落后,无数奇珍异宝无法保存,发掘的丝织品变硬腐化,三口金丝楠木精制而成的巨大红漆棺椁以及万历帝后的尸骨也在文革前后被遗弃及毁坏;国家从此规定不再主动挖掘帝王级陵墓,只进行抢救性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