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口组{傅秋源(组长),傅晓柔(PPT),何焕伟(演讲),傅智源(美篇)}</p><p class="ql-block">风物志</p><p class="ql-block"> 康家大屋</p><p class="ql-block"> 康家大屋是广东省立庚戌中学暨中共庚戌中学支部旧址。位于郁南县河口镇河口寨村委河口寨村。其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背景,是郁南县红色革命遗址和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30年,在广州创办的私立庚戌首义纪念初级中学,1934年收归省办,更名为广东省立庚戌中学。1939年9月,因躲避日寇战火,庚戌中学被迫西迁至郁南县三堡乡(今河口镇)河口寨村,以村中康家大屋和康氏大宗祠、康氏祠堂等作为教学主场地复校。并成立了中共庚戌中学支部,直属中共西江特委领导。
1940年寒假期间,西江特委选派五名庚戌中共党员参加在罗定举办的知识分子党员训练班,为学校培养了党的后备干部。
1940年二月,余明炎等9名党员身份暴露,撤离庚戌中学。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五六月旬,党支部吸收了马镜涵(马达)、凌菱生二人加入党组织,并培养了一批建党对象。1940年4月,中共吊西江特委委员杨昌龄来校领导工作时,传达了西江特委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1942年,中共南委,粤北省委事件后,庚戌中学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p><p class="ql-block"> 1946年二月,庚戌中学迁至郁南县都城镇办学,后更名为广东省立西江中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庚戌中学是郁南县最早成立中共组织的中学,培养教育了一大批进步青年,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庚戌中学就读的河口寨村进步青年康星辉等,把河口寨村发展成为我党领导三罗边区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据点。</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土改期间,康家大屋分给贫苦大众居住。20世纪90年代后,大部分人另建新居,搬离康家大屋居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康家大屋建成于1931年,占地面积1436平方米,建筑面积2327平方米,坐西向东,青砖、泥砖、瓦木、钢筋混凝土结构,总体造型是混合式,七开间,三进深,二天井,楼高二层,中楼三层。第一层的墙体为灰沙石冲墙,二层以上为青砖包泥砖墙体,墙体的厚度达0.6米。</p> <p class="ql-block">整栋建筑物像城堡、民居、炮楼,是一座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乡土建筑体。墙壁和各门头上有很多壁画、书法等,还有精美的灰塑等。地面为沙面,二楼及三楼的楼面为杉木板加水泥面。特点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体上没有枪眼,楼顶层设瞭望台等防卫装置。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康家大屋作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中西江地区重要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0年12月,康家大屋(康少培大屋),被郁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郁南县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广东省委组织部确定郁南县河口寨村为全省60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后,遂开展对康家大屋修善。现整体结构保存完整,保存状况一般。党史部门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庚戌中学办学历史和中共庚戌中学支部革命斗争历史,制作图文展览等,展陈面积78.5平方米,展线长35.5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