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湘西州景区建立赏石非遗展示馆的可行性报告

阿飞

<p class="ql-block">2014年7月中旬,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在文化部官网上向社会公示,赏石艺术名列其中。公示后,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11月11日正式公布名录。赏石艺术长达3年的申遗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赏石艺术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十大类,根据接近性原则,赏石艺术被归到传统美术类,项目编号为Ⅶ-122。</p> <p class="ql-block">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观赏石作为一种赏玩对象和真正意义的收藏,孕育于石器时代,起始于先秦、两汉,发展于魏晋、隋唐,成熟于宋元,昌盛于明清,转型于清末民初,复兴于当代。</p><p class="ql-block">根据《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观赏石是自然形成且可以采集的,并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石质艺术品。此外,还可以涵盖奇峰异石等自然景观石及工艺石等。</p><p class="ql-block">依据人们的传统习惯、人文意识和审美取向,观赏石呈现的艺术形式和特点,以及物质组成、成因类型、产出地质/地理景观环境,分为岩石类、矿物晶体类、古生物化石类、陨石类及其他五种类型。岩石类观赏石指由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形成的观赏石。根据石体现显艺术特点,进一步分为造型石、图纹石和色质石3个亚类。</p><p class="ql-block">赏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赏石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蕴含了自然奥秘和人文积淀,并以天然的美观性、奇特性和稀有性为其特点。</p> <p class="ql-block">“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一方石头汇聚一批朋友,一方石头造福一方百姓,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一方石头弘扬一种精神,一方石头拓展一个产业”,这是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寿嘉华提出的“六个一”当代赏石新理念。赏石艺术于2014年11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法律层面确定了观赏石的艺术品身份,这对赏石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奠基般的意义。中国观赏石协会作为赏石艺术的保护单位,号召各省、市、县的赏石群体、团体申请赏石列入各级非遗,共同发挥列入非遗对赏石业发展的推动力。</p> <p class="ql-block">湘西州出产的湘西孔石(又称武陵穿孔石)和湘西紫玲珑(又称花垣龙骨石)等石种,近二十年来,在州,县观赏石协会及个人爱好者的共同推广下,得到了全国赏石界的认可。湘西紫玲珑更是成为赏石界的新贵,一石难求。然而,经过一二十年的开采,以及现在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好的作品在湘西藏家手里便弥足珍贵了。怎么去发扬,传承湘西州本土的赏石文化便迫在眉捷了。奇石资源的枯竭不仅是湘西州赏石事业的问题,也是全国各地方赏石文化传播传承遇到的问题。基于此,很多地方已经走出了成功的先例。那就是和景区合作,建立赏石非遗展示馆。如贵州黄果树景区里的黄果树奇石馆,建馆之初既已申报“中国观赏石基地”等称号,并已荣获“贵州古生物化石科研基地”、“安顺市观赏石基地”、“贵州百家旅行社推荐参观点”等荣誉称号。赏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非</span>遗馆的建立,对于湘西州赏石文化的发展传承以及景区景点的提升有着现实的意义,也是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完善。非遗馆将推进赏石艺术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等活动,让作为非遗的赏石艺术回归到民众的生活中,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使得赏石文化持续发展。在景区䢖立非遗馆不仅会带来立杆见影的经济效益,更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p> <p class="ql-block">玩石数年间,一直致力于湘西州赏石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收藏作品多次获中国观赏石协会和当地政府主办的全国观赏石展会大奖。2019年10月,和湘西州职院二酉书画院合作,让赏石走进了校园,并同时受聘于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武陵盆景赏石研究院研究员。2020年8月和网名苦丁茶老师在湘西边城大酒店六楼创立湘西崇山赏石非遗馆,苦丁茶老师是中国观赏石协会会员,中国观赏石协会认证的观赏石鉴评师,其撰写的关于湘西紫玲珑石的论述发表于国家级期刊《花木盆景》上。2021年5月,创立边城赏石俱乐部,对于赏石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踏出了坚实的一步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对文化旅游的深入发展,赏石非遗和乡村振兴迎来了最佳的契合点。赏石非遗馆的建立,是以湘西州为产地的精品奇石为基础的,是代表了湘西州赏石文化的一个最高水平,也是推广,宣传湘西州文化的一个窗口,必将成为景区最亮的一道风景,也将成为湘西州赏石文化的基地和代名词。</p>